銅鏡鼻湯

TONG JING B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千金》卷三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2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脾經 13%
胃經 11%
心經 9%
小腸經 9%
大腸經 9%
心包經 6%
三焦經 6%
肺經 6%
腎經 4%
膽經 3%
肝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小腸經
大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肺經
腎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銅鏡鼻湯」

銅鏡鼻湯是由大黃、生地黃、白芍、川芎、乾漆、芒硝、血餘炭、大棗組成。

大棗具有安神助眠、理氣行氣、止瀉、調經、止咳化痰、活血化瘀、益氣補血、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代功效。大棗補血養肝,促進肝臟新陳代謝,提高解毒能力;可健運脾胃,改善脾胃虛弱、食慾不振、大便溏薄等症狀。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白芍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川芎活血化瘀,可緩解因血瘀引起的疼痛,改善氣血運行,可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

血餘炭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溫中散寒、化腐生肌、清熱利尿、止血、化瘀利尿、生肌等功效。血餘炭活血化瘀,可緩解因血瘀引起的疼痛,改善氣血運行。血餘炭化腐生肌,可促進傷口癒合,增強機體免疫力。血餘炭清熱利尿,可清熱解毒,利尿消腫,可治療跌打損傷、癰腫、潰瘍、咳血、吐血、衄血、尿血、崩漏、熱淋、石淋、尿血、瘡瘍、腫毒等症狀。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大黃清熱利尿,可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大黃瀉下,可治療熱結便祕、實熱結而兼氣血虛虧、脾陽不足、冷積便祕、濕熱痢疾初起、食積腹痛等症。大黃止血,可治療血熱妄行所致之吐血、衄血等症。大黃活血化瘀,可治療產後瘀阻腹痛、惡露不盡、瘀血腫痛等症。

芒硝具有清熱利尿、瀉火、瀉下、利水消腫、破血消癥、通便、軟堅、清熱利濕、活絡止痛等功效。芒硝可治療水腫、尿路感染、腎臟疾病、發熱、口渴、喉痛、便祕、腸道實熱積滯、大便燥結、瘰瘡、乳腺增生、甲狀腺腫等症狀。

生地黃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生地黃能清瀉肝火、胃火、心火、肺火,滋陰、養血,治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祕。生地黃亦用於津傷口渴、內熱消渴。現代研究表明,生地黃對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具有治療和預防作用。

銅鏡鼻湯的主要功效為產後身體沒有完全恢復,惡露持續不斷,體內有積聚未排出的殘餘,血氣凝聚成塊,引起心腹疼痛。

傳統服藥法


銅鏡鼻18銖(燒,末),大黃2兩半,乾地黃2兩,芍藥2兩,芎藭2兩,乾漆2兩,芒消2兩,亂發如雞子大(燒),大棗30枚。
上(口父)咀。以水7升,煮取2升2合,去滓,納發灰、鏡鼻末,分3服。

方劑組成解釋


大黃具有瀉下通便、活血化瘀的功效;生地黃具有涼血滋陰、清熱解毒的功效;白芍具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的功效;川芎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乾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芒硝具有瀉下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血餘炭具有活血化瘀、止血的功效;大棗具有補脾和胃、益氣生津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因此孕婦、哺乳期婦女、大便溏泄者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銅鏡鼻湯, 出處:《千金》卷三。 組成:銅鏡鼻18铢(燒,末),大黃2兩半,乾地黃2兩,芍藥2兩,川芎2兩,乾漆2兩,芒消2兩,亂發如雞子大(燒)、大棗30枚。 主治:産後餘疾,惡露不除,積聚作病,血氣結搏,心腹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