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氣湯
JUN Q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二十一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均氣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和中調氣: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和中調氣的功效。均氣湯旨在調和氣血,使氣機運行順暢,而白朮的健脾益氣作用,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使氣血生化充足,有利於氣機的調和。
- 配伍其他藥材,增強療效:白朮常與其他藥材配伍使用,例如與茯苓、陳皮等藥材配合,共同發揮健脾燥濕、理氣和中的作用,進一步增強均氣湯的療效。同時,白朮還能起到固本培元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更有效地解決氣虛、氣滯等病症。
均氣湯中包含烏藥,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止痛:烏藥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痛的功效。均氣湯常用於治療寒凝氣滯所致的胸腹疼痛,烏藥能疏散寒氣,促進氣血流通,緩解疼痛。
- 溫中散寒:烏藥還能溫中散寒,對於脾胃虛寒、脘腹冷痛等症狀也有改善作用。均氣湯中常搭配其他溫中散寒藥物,如附子、乾薑等,共同發揮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
均氣湯中包含人參,其原因如下:
- 補氣益血: 人參為補氣藥,能補益元氣,改善氣虛所致的乏力、氣短、面色蒼白等症狀。均氣湯主要治療肺氣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人參的補氣作用可增強肺氣,改善呼吸功能,並有助於改善氣血不足所致的症狀。
- 調和藥性: 均氣湯中包含多種藥材,人參能調和藥性,使其藥力更加協調,發揮最佳療效。
均氣湯中加入橘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 橘皮味辛、性溫,具有疏肝理氣、止痛消脹的功效。均氣湯常用於治療肝氣鬱結、胸脅脹痛、腹脹便祕等症狀,橘皮的加入有助於緩解肝氣鬱結,促進氣機運行,達到舒緩胸脅脹痛、腹脹便祕等症狀的目的。
- 和胃降逆: 橘皮還能和胃降逆,對於胃氣上逆、嘔吐泛酸等症狀也有良好的療效。均氣湯中往往也含有其他具有和胃降逆功效的藥材,如陳皮、枳殼等,橘皮的加入可以加強和胃降逆的效果,使藥效更加顯著。
均氣湯中包含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補氣益血的作用。均氣湯多以辛溫藥物為主,甘草能起到緩解辛溫藥物的燥烈之性,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傷陰耗氣。
- 增強藥效:甘草能起到引藥入經、增強藥效的作用。均氣湯常用於治療氣虛、血虛等症,甘草能幫助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其補氣益血的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均氣湯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疏散風寒,通利鼻竅:白芷性溫,味辛,歸肺經,具有疏散風寒、通利鼻竅的功效。均氣湯多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鼻塞流涕等症,白芷可有效疏散風邪,通暢鼻竅,改善鼻塞症狀。
二、升舉陽氣,止痛止癢:白芷亦能升舉陽氣,止痛止癢。均氣湯中若兼有頭面部疼痛、皮膚瘙癢等症,白芷可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均氣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健脾益氣: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其能健脾益氣,利水滲濕,有助於調整脾胃功能,增進氣血生化,改善氣虛乏力、面色蒼白等症狀。
- 利水滲濕: 均氣湯常用於治療氣虛水腫,茯苓利水滲濕,可幫助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改善水腫症狀,使氣機運行通暢,達到“均氣”的效果。
因此,茯苓在均氣湯中起着健脾益氣、利水滲濕的功效,有助於整體調理氣虛水腫的病症。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均氣湯 」,主要成分是:白朮,烏藥,人參,橘皮,甘草,白芷,茯苓, 主治功效是:
- 傷寒表裏未解,榮衛氣逆,手足厥冷,上喘陰證:傷寒病邪未解除,榮衛二氣逆亂,手足冰涼,氣喘,陰症。
- 霍亂吐瀉,非時腹脹:霍亂,嘔吐、腹瀉,不按時腹脹。
- 年高榮衛虛弱,臟腑不和,膀胱緊急,腰腿痹痛:老年人榮衛二氣虛弱,臟腑功能失調,膀胱緊急,腰腿麻木疼痛。
- 婦人産後勞冷:婦女產後勞累受寒。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甘草: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芷: 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白朮: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茯苓: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人參: 人參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烏藥: 烏藥性溫、味辛、苦,入脾胃、腎經,具有理氣行氣、補陽、行氣止痛、散寒止咳、消腫散結、祛痰等功效。
橘皮: 橘皮具有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 均氣湯 」,主要成分是白朮、烏藥、人參、橘皮、甘草、白芷、茯苓,具有益氣回陽、解毒消腫、理氣健脾、化瘀止痛等功效,主治傷寒表裏未解、榮衛氣逆、手足厥冷、上喘陰證,霍亂吐瀉、非時腹脹,年高榮衛虛弱、臟腑不和、膀胱緊急、腰腿痹痛,婦人産後勞冷等病症。
傳統服藥法
白朮(米泔浸,細銼,焙乾,微炒)2兩,天台烏藥(細銼,微炒)2兩,人參1兩,青橘皮(去白,炒)1兩,甘草(炙,銼)1兩,白芷1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
如吐逆,加藿香少許。
上為粗末。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薑3片,大棗2枚,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均氣湯具有和解表裏、調和營衛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均氣湯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均氣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一。 組成:白朮(米泔浸,細銼,焙乾,微炒)2兩,天台烏藥(細銼,微炒)2兩,人參1兩,青橘皮(去白,炒)1兩,甘草(炙,銼)1兩,白芷1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 主治:傷寒表裏未解,榮衛氣逆,手足厥冷,上喘陰證;霍亂吐瀉,非時腹脹;年高榮衛虛弱,臟腑不和,膀胱緊急,腰腿痹痛;婦人産後勞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