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痰飲

KAI TAN YI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辨證錄》卷九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4%
肺經 21%
心經 14%
腎經 11%
肝經 10%
胃經 10%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膽經 2%
大腸經 0%
脾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胃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開痰飲

開痰飲,也稱為理氣化痰飲,是中醫中的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痰液和氣體在胸腔內運行,導致脅肋下部疼痛、打噴嚏、不敢用力咳痰等症狀。

其組成為:柴胡、半夏、甘草、陳皮、薄荷、枳殼、蒼朮、茯苓等。

  1. 柴胡
  • 性微寒,味苦、辛,歸肝膽經
  • 具有疏肝解鬱、調經止痛之功效。
  1. 半夏
  • 性溫,味辛、苦,歸肺、脾、胃經
  • 具有燥濕化痰、止咳平喘、降逆止嘔、和胃止瀉等功效。
  1. 甘草
  • 性甘,味平,歸心、脾、肺經
  • 具有補氣益中、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等功效。
  1. 陳皮
  • 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
  • 具有理氣行氣、健脾開胃、燥濕化痰、消食導滯等功效。
  1. 薄荷
  • 性涼,味辛,歸肺、肝經
  • 具有疏散風熱、清利咽喉、透疹止癢、行氣止痛等功效。
  1. 枳殼
  • 性寒,味苦、酸,歸脾、胃、大腸經
  • 具有行氣導滯、消脹除痞、破氣消積、止咳化痰等功效。
  1. 蒼朮
  • 性溫,味苦、辛,歸脾、胃、肝經
  • 具有芳香化濕、燥濕健脾、消食導滯等功效。
  1. 茯苓
  • 性平,味甘、淡,歸心、脾、腎經
  • 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等功效。

主治功效: 開痰飲的主要功效是治療痰液和氣體在胸腔內運行,使脅肋下部疼痛,並且引起打噴嚏,即使是輕微的吐痰也會引起疼痛,不敢用力咳痰。

用法用量: 散劑,每次服用6-12克,每日2-3次,或遵醫囑。

注意事項

  1. 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兒童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2. 服藥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3. 服藥期間應注意休息,避免勞累。
  4. 如果服用藥物後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總結: 開痰飲是中醫中的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痰液和氣體在胸腔內運行,導致脅肋下部疼痛、打噴嚏、不敢用力咳痰等症狀。其組成為:柴胡、半夏、甘草、陳皮、薄荷、枳殼、蒼朮、茯苓等,具有理氣化痰、止咳平喘、清熱解毒等功效。在服用開痰飲時,應注意藥物禁忌和用法用量,並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傳統服藥法


柴胡1錢,半夏1錢,甘草1錢,炒梔子1錢,陳皮1錢,薄荷1錢,枳殼3分,蒼朮2錢,茯苓5錢。
水煎服。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柴胡為君藥,具有疏散風寒、解表的作用。半夏為臣藥,具有降逆化痰、燥濕的作用。甘草為佐藥,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陳皮為佐藥,具有理氣化痰的作用。薄荷為佐藥,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的作用。枳殼為佐藥,具有行氣化痰的作用。蒼朮為佐藥,具有燥濕化痰的作用。茯苓為佐藥,具有利水滲濕的作用。諸藥合用,共奏疏散風寒,宣肺化痰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及脾胃。

相關疾病


心內膜炎心包炎慢性鼻炎二尖瓣狹窄打噴嚏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開痰飲, 出處:《辨證錄》卷九。 組成:柴胡1錢,半夏1錢,甘草1錢,炒梔子1錢,陳皮1錢,薄荷1錢,枳殼3分,蒼朮2錢,茯苓5錢。 主治:痰氣流行。脅下支滿,發嚏而痛,輕聲吐痰,不敢重咯。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