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酒煮豆方

bitter sake boiled beans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14

熱/寒比例

極寒 (0.07)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7%
脾經 8%
腎經 8%
小腸經 8%
肝經 8%
肺經 8%
胃經 8%
心經
脾經
腎經
小腸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2-15

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苦酒煮豆方主要以赤小豆為主成分,具有以下功效:

  1. 清熱解毒:赤小豆有清熱解毒的特性,對於一些熱毒病症有輔助療效。
  2. 利水消腫:赤小豆具有很好的利尿作用,能幫助身體排出多餘的水分。
  3. 改善血液循環:赤小豆中含有多種對心血管有益的營養成分,能夠促進血液循環。

古代文獻中,苦酒煮豆方被用於治療金瘡和煩悶的症狀,這些效果主要是通過赤小豆的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特性發揮出來的。

傳統服藥法


赤小豆1升。
以苦酒漬之,熬之燥,復漬滿三日,令色黑。
每服方寸匕,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適量服用:切勿過量服用,以免對肝腎造成負擔。
  2. 體質考量:對酒精過敏的人不建議使用此藥酒。在服用前,可諮詢專業醫師的建議。
  3. 病症診斷:儘管此方具有部分療效,疾病的治療還是應該遵循醫生的診斷和建議,切勿自行用藥。
  4. 保存條件:製成的藥酒需儲存在陰涼乾燥的地方,避免陽光直射,擺放於密封瓶中,以保持其效力。

相關疾病


全身性水腫四肢關節疼痛腰痛下腹部痛無尿及少尿四肢浮腫發脹纖維肌痛症全身酸痛肥胖四肢感到疼痛腰膝軟弱無力子宮肌瘤心悸陰部感到寒冷消化不良痛風下背部疼痛腰骶痛

相同名稱方劑


苦酒煮豆方, 出處:《千金》卷二十五。 組成:赤小豆1升。 主治:金瘡煩悶。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