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血湯

QU XUE T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5%
小腸經 25%
腎經 25%
脾經 25%
心經
小腸經
腎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4-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去血湯中加入赤小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消腫: 赤小豆性平味甘,入心、小腸經,具有利水消腫之效。去血湯常用於治療血瘀、血熱等病症,而赤小豆能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減少水腫,有助於清除瘀血,促進血液循環。
  2. 清熱解毒: 赤小豆亦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緩解因血熱引起的各種症狀,如發熱、口渴、便祕等。與去血湯中其他清熱解毒藥物配合,可達到更好的療效。

因此,赤小豆在去血湯方劑中起到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雙重作用,有助於整體治療效果的提升。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去血湯」是一種專門用於治療腸道內積存瘀血的獨特配方。其主要成分為赤小豆,這種單一成分的方劑展現了中藥在針對特定病症時的精確性和高效性。

赤小豆在中藥學中具有多種藥理作用,包括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清熱瀉火、排膿、健脾胃、清熱解毒等。它能有效治療水腫、腳氣、瘡瘍腫毒、丹毒等症狀,尤其對於熱勢甚盛的症狀,如狂亂發斑等,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

赤小豆的利水消腫和解毒排膿功能,使其成為治療腸道內積存瘀血的理想選擇。這種中藥材通過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清除體內瘀血和毒素,從而有效緩解由瘀血引起的諸多不適症狀。

總結來說,「去血湯」這一中藥方劑,以赤小豆為主要成分,針對性強,有效治療腸道內積存的瘀血問題。這不僅反映了中醫藥對於特定病症的深刻理解,也展現了單一中藥材在疾病治療中的強大潛力。

赤小豆

  • 性味:甘、酸、寒
  • 歸經:脾、腎、心
  • 功效: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清熱瀉火、排膿、健脾胃、清熱解毒、利水消腫、解毒排膿
  • 主治:水腫、腳氣、瘡瘍腫毒、丹毒、溫病初起、熱勢甚盛、如狂亂發斑等症狀

藥理作用

  • 利尿消腫:赤小豆中的皁苷類物質具有利尿消腫的作用,可促進水鈉排出,減輕水腫症狀。
  • 清熱解毒:赤小豆中的鞣質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抑制細菌生長,改善瘡瘍腫毒等症狀。
  • 抗菌消炎:赤小豆中的皁苷類物質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抑制細菌生長,改善瘡瘍腫毒等症狀。
  • 健脾益氣:赤小豆中的澱粉、蛋白質等成分具有健脾益氣的作用,可改善脾虛引起的腹瀉、食慾不振等症狀。
  • 調理腸胃:赤小豆中的膳食纖維具有調理腸胃的作用,可促進腸胃蠕動,改善便祕等症狀。

臨牀應用

  • 水腫:赤小豆可治療水腫,常與茯苓、澤瀉等藥物配伍使用。
  • 腳氣:赤小豆可治療腳氣,常與薏苡仁、芡實等藥物配伍使用。
  • 瘡瘍腫毒:赤小豆可治療瘡瘍腫毒,常與金銀花、連翹等藥物配伍使用。
  • 丹毒:赤小豆可治療丹毒,常與蒲公英、黃芩等藥物配伍使用。
  • 溫病初起:赤小豆可治療溫病初起,常與銀花、連翹等藥物配伍使用。
  • 熱勢甚盛:赤小豆可治療熱勢甚盛,常與石膏、知母等藥物配伍使用。
  • 狂亂發斑:赤小豆可治療狂亂發斑,常與犀角、羚羊角等藥物配伍使用。

注意事項

  • 赤小豆不宜與甘草同用,以免降低赤小豆的利尿作用。
  • 赤小豆不宜與烏梅同用,以免產生不良反應。
  • 赤小豆不宜過量食用,以免引起腹瀉等症狀。

總結

赤小豆是一種具有多種功效的中藥材,可治療水腫、腳氣、瘡瘍腫毒、丹毒、溫病初起、熱勢甚盛、狂亂發斑等症狀。赤小豆性味甘、酸、寒,歸經脾、腎、心,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清熱瀉火、排膿、健脾胃、清熱解毒、利水消腫、解毒排膿等功效。赤小豆可單獨使用,也可與其他藥物配伍使用,以增強療效。

傳統服藥法


赤小豆2升。
煮汁2升,以淳苦酒7升合和汁中,飲1日盡之,狀如熱湯潑雪。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去血湯, 出處:《醫心方》卷十八引《範汪方》。 組成:赤小豆2升。 主治:腸中傷積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