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火安胃湯

QING HUO AN WE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辨證錄》卷六

熱性指數

3

寒性指數

21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4%
胃經 19%
肺經 18%
腎經 10%
心包經 10%
肝經 10%
小腸經 5%
心經
胃經
肺經
腎經
心包經
肝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清火安胃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潤肺: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潤肺、養陰生津的功效。對於因熱邪犯肺,導致的口乾舌燥、咳嗽痰粘等症狀,麥門冬能有效清熱降火,滋潤肺燥。
  2. 養胃生津:胃火上炎,會引起胃痛、口渴、反酸等症狀。麥門冬能滋養胃陰,生津止渴,對於因胃火旺盛導致的胃部不適,具有緩解作用。

因此,清火安胃湯中加入麥門冬,能有效清熱潤肺、養胃生津,達到清火安胃的療效。

「清火安胃湯」中加入石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生津: 石斛性微寒,味甘,入胃經,具有清熱生津、滋陰潤燥的功效。對於胃熱引起的口渴、胃痛、泛酸等症狀,石斛可以起到清熱降火、生津止渴的作用,緩解胃部不適。
  2. 養胃健脾: 石斛還能益胃生津、養陰清熱,對於脾胃虛弱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有助於促進胃腸功能恢復。

因此,石斛在「清火安胃湯」中可以起到清熱生津、養胃健脾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清火安胃的效果。

清火安胃湯中加入丹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丹參性寒,味苦,歸心、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對於胃火熾盛,或因血瘀導致的胃脘疼痛、腹脹等症狀,丹參能有效清熱解毒,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2. 與其他藥物配伍增效:清火安胃湯中其他藥物,如黃連、黃芩等,以清熱瀉火為主。丹參的加入,既可增強清熱解毒的效果,又可緩解藥物可能造成的寒涼之性,使藥效更為平和。

「清火安胃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之效。可有效清除體內積熱,並緩解胃火上炎導致的口乾舌燥、胃痛灼熱等症狀。
  2. 滋陰潤燥: 生地黃能滋陰潤燥,緩解胃陰不足導致的胃痛、反酸、消化不良等症狀。同時,亦可保護胃黏膜,減少胃酸對胃部的刺激。

因此,「清火安胃湯」中加入「生地黃」,可有效達到清熱解毒、滋陰潤燥、安胃止痛的效果。

清火安胃湯中加入淡竹葉,主要基於其清熱除煩、利尿降火的功效。淡竹葉性寒、味甘,入心、胃經,具有清心瀉火、除煩止渴、利尿通淋的功效。對於胃熱引起的口渴、煩躁、胃脘灼熱、食慾不振等症狀,淡竹葉能清熱瀉火,降胃火,達到安胃的效果。同時,淡竹葉還能利尿通淋,有助於排除體內熱毒,進一步緩解胃熱症狀,促進胃腸功能恢復。

主治功效


清火安胃湯

中藥方劑「 清火安胃湯 」是一種治療心包積熱,嘴巴和舌頭紅腫,說不出話來,胃裡又覺得很飢渴的方劑。本方由麥門冬、石斛、丹參、生地黃、淡竹葉五味藥材組成,各味藥材功效如下:

丹參味苦、甘,性微寒;歸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消腫、清心除煩、補氣、通經絡、安神、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淡竹葉味甘,性寒;入心、小腸、腎三經。具有清熱瀉火、清心降火、利尿消腫、生津止渴、利水滲濕等功效。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

生地黃味甘,性寒;入心、肝、腎三經。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石斛味甘,性微寒;入胃、肺、腎經。具有滋陰清熱、生津益胃、潤肺益腎、明目強腰、補氣養血、清熱瀉火、生津止渴、強筋骨、益精等功效。

清火安胃湯以麥門冬、石斛滋陰清熱,生津益胃;丹參活血化瘀,涼血消腫;生地黃清熱涼血,滋陰補血;淡竹葉清熱瀉火,清心降火,利尿消腫,生津止渴。諸藥合用,共奏清火安胃之功。

總結

清火安胃湯為清熱瀉火、滋陰養胃之方,適用於心包積熱,嘴巴和舌頭紅腫,說不出話來,胃裡又覺得很飢渴等症。

傳統服藥法


麥冬1兩,石斛3錢,丹參3錢,生地3錢,炒棗仁5錢,竹葉100片。
水煎服。1劑語言出,再劑紅腫消,3劑而胃中之飢渴亦愈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心包火動、口舌紅腫、不能言語、胃中又覺饑渴之甚者。陰虛火旺、津液不足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清火安胃湯, 出處:《辨證錄》卷六。 組成:麥冬1兩,石斛3錢,丹參3錢,生地3錢,炒棗仁5錢,竹葉100片。 主治:心包火動,口舌紅腫,不能言語,胃中又覺饑渴之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