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腎湯
TONG SHE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五十一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通腎湯中加入水菖蒲,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性:
- 開竅醒神,利水通淋:水菖蒲性溫,味辛,歸心、脾、腎經,具有開竅醒神、利水通淋的功效。對於腎氣不足,導致神志不清、小便不利等症狀,水菖蒲能起到開竅醒神、利水通淋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腎臟功能。
- 化濕健脾,止痛消腫:水菖蒲還具有化濕健脾、止痛消腫的功效。腎虛常伴隨脾虛濕困,水菖蒲能化濕健脾,促進水液代謝,同時也能止痛消腫,改善腎臟周邊的炎症。
因此,通腎湯中加入水菖蒲,能發揮其開竅醒神、利水通淋、化濕健脾、止痛消腫等功效,有助於整體改善腎臟功能,達到通腎的目的。
通腎湯中加入羚羊角,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鎮驚熄風的功效。
清熱解毒: 羚羊角性寒,能清解熱毒,尤其善於治療熱病神昏、煩躁不安等症狀,有助於清熱解毒,改善腎臟因熱毒所導致的病變。
鎮驚熄風: 羚羊角有鎮驚熄風的功效,可治療驚癇、抽搐、痙攣等症狀,有助於緩解腎臟疾病引起的相關症狀。
此外,羚羊角還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對於腎臟相關的瘀血、疼痛等症狀也有一定幫助。
通腎湯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降火:生地黃味甘性寒,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清熱解毒的功效。腎主水,腎陰不足易導致虛火上炎,出現腰膝酸軟、頭暈目眩、耳鳴等症狀。生地黃可滋補腎陰,降腎火,緩解腎陰虛所致的諸多不適。
- 補腎益精: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地黃性寒,可滋陰養血,補益腎精。腎精不足會導致精氣虧虛,出現乏力疲倦、腰膝痠軟、頭髮早白等症狀。生地黃可補充腎精,改善腎精虧虛所致的各種症狀。
通腎湯中加入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涼血止痛: 赤芍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止痛的功效。通腎湯多用於治療腎熱、血瘀所致的腰痛、小便不利等症,赤芍可清熱涼血,緩解腎熱,並活血化瘀,改善血瘀阻滯,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 引藥入腎: 赤芍入肝經,而肝經與腎經相通,赤芍可以引導藥物深入腎經,發揮更好的療效。通腎湯中常配伍其他滋補腎陰、清熱解毒的藥物,赤芍的加入可以幫助這些藥物更好地發揮其作用,達到治療腎虛、腎熱等症的效果。
通腎湯中加入五加皮,是基於其補腎壯陽、益氣固表之功效。
五加皮味辛、甘,性溫,入肝、腎經,具有補腎氣、強筋骨、祛風濕之效。對於腎虛腰痛、陽痿早泄、肢體麻木等症狀,五加皮能起到明顯的改善作用。此外,五加皮還能提高機體免疫力,抵抗外邪入侵,有助於增強體質。
因此,在通腎湯中加入五加皮,既能補腎益氣,又能增強體質,提高療效。
通腎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通腎湯中可能包含性寒、性熱的藥材,甘草能緩解藥性過於偏激,使藥效協調,避免副作用。
- 緩解副作用: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解藥物毒性的作用。通腎湯可能含有較強的藥性,甘草可減輕藥物對人體的刺激,保護脾胃,使藥效更溫和。
通腎湯中加入豬苓,主要基於其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功效。
豬苓味甘淡,性平,入膀胱經,擅長利水滲濕,能將體內多餘的水分排出,有助於改善腎臟功能,解決水腫等問題。此外,豬苓亦具清熱解毒功效,可緩解因濕熱引起的泌尿系統感染等症狀。
因此,通腎湯中加入豬苓,能有效改善腎臟功能,消除水腫,並清熱解毒,有助於治療因腎虛濕熱引起的相關病症。
通腎湯中加入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滲濕: 澤瀉性味甘淡,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腎主水,若腎氣不足,則水液代謝失常,容易出現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澤瀉能促進水液代謝,有利於改善腎虛所致的水腫及小便不利等症狀。
- 清熱瀉火: 澤瀉兼具清熱瀉火之效。腎虛時,容易出現虛火上炎,出現口渴、煩躁、尿赤等症狀。澤瀉能清熱瀉火,降解體內虛火,緩解腎虛所致的這些症狀。
因此,通腎湯中加入澤瀉,既能利水滲濕,又能清熱瀉火,有助於治療腎虛所致的水腫、小便不利、口渴、煩躁等症狀。
主治功效
通腎湯
甘草: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赤芍: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等功效。
生地黃:生地黃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五加皮:五加皮具有補益肝腎、強筋骨、活血化瘀、止咳化痰、祛風除濕、利水消腫等傳統代功效。
澤瀉:澤瀉,性寒味甘,入腎、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等功效。
豬苓:豬苓味甘、淡,性平,具有利水消腫、生津止渴、止瀉、止嘔及改善排尿等多種功效。
水菖蒲:中藥水菖蒲性溫,具有化痰開竅、除濕健胃、殺蟲止癢之功效。
主治功效
**症狀:**氣息微弱不想說話,脊椎僵硬疼痛,腰背部強直,腳底發熱疼痛,小便不通,心煩口渴。
**主治:**適用於治療風寒濕邪侵襲人體,引起氣血凝滯,經絡不通,腎氣不暢,導致腰膝酸軟、小便不利等症。
總結
中藥方劑「通腎湯」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益肝腎、強筋骨等功效,可適用於治療風寒濕邪侵襲人體,引起氣血凝滯,經絡不通,腎氣不暢,導致腰膝酸軟、小便不利等症。
傳統服藥法
菖蒲(銼)2兩,羚羊角(鎊)2兩,生乾地黃(焙)2兩,赤芍藥2兩,五加皮(銼)1兩,甘草(炙,銼)1兩,豬苓(去黑皮)1兩,澤瀉1兩。
上為粗末。
每服3錢匕,水1盞,煎7分,去滓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服用。
- 本方有清熱解毒、利水通淋之功,適用於小便不通、腰背疼痛、足下熱疼等症。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及脾胃。
- 本方有出汗、口乾、便秘等副作用,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師。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通腎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一。 組成:菖蒲(銼)2兩,羚羊角(鎊)2兩,生乾地黃(焙)2兩,赤芍藥2兩,五加皮(銼)1兩,甘草(炙,銼)1兩,豬苓(去黑皮)1兩,澤瀉1兩。 主治:解(亻亦)。少氣不欲言,脊脈急痛,腰背強直,足下熱疼,小便癃閉,心煩嗌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