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片點舌丹

梅片點舌丹

MEI PIAN DIAN SHE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4

熱/寒比例

偏寒 (0.86)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5%
肝經 23%
脾經 14%
胃經 11%
肺經 11%
腎經 7%
膽經 3%
膀胱經 3%
心經
肝經
脾經
胃經
肺經
腎經
膽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梅片點舌丹中含有硃砂,其主要原因如下:

  1.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之效。梅片點舌丹主治心神不寧、驚悸失眠等症,硃砂能有效平息心火,安神定志,改善睡眠。
  2. 清熱解毒: 硃砂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熱病、咽喉腫痛等。梅片點舌丹中,硃砂與其他清熱解毒藥材配合,能增強藥效,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

梅片點舌丹中加入血竭,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止痛:血竭性味苦、甘、溫,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生肌之效。舌頭為血脈運行之要道,若因外傷或病症導致舌頭疼痛、腫脹,血竭可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散瘀血,達到止痛效果。
  2. 消腫生肌:血竭亦具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點舌丹主要用於治療舌頭潰瘍、口腔炎等病症,血竭可促進潰瘍面肉芽組織生長,加速傷口癒合,防止感染。

因此,梅片點舌丹中加入血竭,可有效緩解舌頭疼痛、消腫,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治療目的。

梅片點舌丹中加入硼砂,主要是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硼砂性寒,味甘鹹,入心、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殺蟲止癢的功效。在梅片點舌丹中,硼砂主要用於清熱解毒,治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其清熱解毒的作用,能有效緩解咽喉部的炎症,並消散口舌上的潰瘍。此外,硼砂的消腫止痛作用,也能有效緩解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適度。

梅片點舌丹中加入雄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解毒辟邪: 雄黃性溫,味辛,歸肝、脾經,具有解毒、殺蟲、辟邪之功效。古人認為,舌苔厚膩、口臭等症狀,可能是因邪氣入侵所致,雄黃可直接作用於舌部,驅散邪氣,改善口氣。
  2. 清熱生津: 梅片點舌丹以梅片為君藥,具有清熱生津、止渴化痰之功效。雄黃配伍梅片,可增強清熱解毒的作用,並能有效緩解口舌乾燥、咽喉腫痛等症狀。

因此,雄黃在梅片點舌丹中發揮著解毒辟邪、清熱生津的作用,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治療目的。

梅片點舌丹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腫止痛: 乳香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梅片點舌丹主要用於治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乳香可有效緩解咽喉腫痛、消退炎症,達到止痛的效果。

2. 行氣止痛: 乳香還具有行氣止痛的作用,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症消退。梅片點舌丹中常配合其他行氣活血的中藥,如川芎、薄荷等,與乳香共同作用,更能有效緩解咽喉疼痛。

梅片點舌丹中加入沒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炎止痛:沒藥具有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咽喉腫痛、疼痛,改善口舌潰瘍、聲音嘶啞等症狀,與方劑中其他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藥物協同作用,增強療效。
  2. 收斂生肌:沒藥具有收斂生肌的作用,可促進潰瘍面癒合,防止感染,加速口腔黏膜的修復,改善口舌疼痛、腫脹等症狀,使患者更快恢復健康。

梅片點舌丹中加入葶藶子,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利水消腫:葶藶子性寒,入肺、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之效。梅片點舌丹主要用於治療熱痰壅肺、咳嗽喘促等症,而葶藶子有助於去除肺中痰液,緩解呼吸道阻塞,達到消腫止咳的效果。
  2. 通便潤腸:葶藶子還能潤腸通便,緩解便祕,對於因熱痰壅肺而導致的腸燥便祕,也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梅片點舌丹中包含沉香,主要原因有二:

一、 芳香開竅,醒神止痛: 沉香氣味芳香,性溫,入心、脾、腎經,具有開竅醒神、止痛止嘔的功效。對於梅片點舌丹所治療的昏迷、神志不清、口噤不開等症狀,沉香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經系統功能,促進其清醒。

二、 溫陽補氣,固護中焦: 沉香不僅具備開竅醒神之效,還能溫陽補氣,固護中焦。梅片點舌丹常用於治療寒邪侵襲、脾胃虛寒引起的嘔吐腹痛等症,沉香有助於溫補脾胃,改善消化功能,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梅片點舌丹中加入牛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開竅醒神: 牛黃性涼,味甘苦,具有清熱解毒、開竅醒神之功效。對於熱毒內盛、神昏譫語、口舌生瘡等症狀,能起到清熱解毒、醒神開竅的作用,與方中其他清熱解毒、開竅醒神的藥物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2. 化痰散結,通利竅道: 牛黃具有化痰散結、通利竅道之功效,能有效緩解痰液阻塞、經絡不通等病症。對於梅核氣、咽喉腫痛等症,能起到化痰散結、通利咽喉的作用,配合方中其他化痰止咳、通利咽喉的藥物,共同改善病患的症狀。

梅片點舌丹中包含麝香,主要原因有二:

一、 開竅醒神: 麝香性溫,味辛,入心、脾、肝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止痛之效。梅片點舌丹主要用於治療中風昏迷、神志不清、痰涎壅盛等症,而麝香能迅速穿透血腦屏障,直達病竈,開竅醒神,配合其他藥物,有助於患者恢復意識。

二、 活血化瘀: 麝香還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腦部供血,對於中風引起的肢體麻木、癱瘓等症狀有輔助治療作用。

梅片點舌丹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口腔潰瘍、舌頭腫痛等症狀。其組成中包含蟾酥,這是一種極具藥用價值的天然成分。蟾酥是由蟾蜍分泌的一種物質,富含多種活性成分,具有驅邪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在口腔和舌頭的疾病中,蟾酥的消炎和抗菌效果尤其突出,能有效減輕患者的痛感並加速傷口癒合。

此外,蟾酥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夠對抗因熱毒所引起的發炎反應,從而改善舌頭的紅腫情況。因此,將蟾酥納入梅片點舌丹中,是基於其強效的清熱解毒作用和迅速止痛的效果。這使得梅片點舌丹能更有效地幫助患者舒緩症狀,恢復口腔健康,充分體現了中醫藥對疾病的綜合療法理念。

梅片點舌丹中加入熊膽,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清熱解毒,鎮驚開竅: 熊膽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鎮驚開竅的功效。梅片點舌丹多用於治療熱病神昏、驚厥抽搐等症狀,而熊膽可清熱解毒,降火鎮驚,輔助藥物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二、消腫止痛: 熊膽亦有消腫止痛之效,對於一些熱毒引起的疼痛或腫脹,熊膽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梅片點舌丹中加入冰片,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冰片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與方劑中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療效。
  2. 開竅醒神,涼喉止癢:冰片能開竅醒神,並能涼喉止癢,對於因熱毒上攻而引起的咽喉疼痛、聲音嘶啞、口舌乾燥等症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配合梅片等藥物,更能清熱解毒,潤喉止痛。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梅片點舌丹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古載主治「疖」,即皮膚局部紅腫熱痛之癰瘡,屬中醫「陽證瘡瘍」範疇。其組成多為峻烈解毒、活血消腫之品,推測適用於熱毒熾盛、氣血壅滯所致之癤腫未潰者,透過內服或外用直接作用於病灶,達到「清熱解毒、活血止痛、消癰散結」之效。

方劑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清熱解毒為核心

    • 牛黃、熊膽、冰片(梅片):直折火毒,清熱瀉火,尤擅解熱毒上攻之咽喉腫痛(點舌暗示局部用藥)。
    • 雄黃、硼砂:燥濕殺蟲,解毒消癰,傳統用於癰疽惡瘡。
    • 蟾酥:辛溫走竄,以毒攻毒,具極強消腫止痛之效,為治癰疽疔瘡要藥。
  2. 活血散結以消癰

    • 乳香、沒藥、血竭: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改善局部氣血壅滯。
    • 麝香:辛香透竅,開經絡之壅滯,助藥力速達病所。
  3. 輔助藥性調節

    • 朱砂:鎮心安神,可能用以緩解熱毒擾神之躁動(內服時)。
    • 葶藶子:瀉肺行水,或針對熱毒挾痰濕之證。
    • 沈香:理氣止痛,助氣血運行通暢。
    • 糯米粉:緩和藥性,製丸時賦形。

治療原理推論
全方以「毒藥攻毒」為思路,結合清熱解毒與活血散結兩大方向:

  • 內服:通過消化道吸收,發揮全身性抗炎、鎮痛作用,調節氣血經絡。
  • 外用:酒精或鹽水調敷可增強局部滲透,直接抑制病原、減輕腫脹(如冰片、麝香的透皮作用)。

特色與潛在機理

  • 集中醫外科「箍毒消腫」思想,以芳香開竅藥(麝香、冰片)引領藥力,快速開泄腠理。
  • 蟾酥、雄黃等具毒性成分,可能通過刺激免疫反應或抑制微生物生長起效。
  • 人乳化蟾酥減緩刺激性,體現中藥製劑「緩峻烈之性」的調和智慧。

此方體現了中醫「以攻為守」的瘡瘍治法,適用於實熱證,然須辨證準確方可投藥。

傳統服藥法


朱砂15克,血竭15克,硼砂15克,雄黃15克,乳香25克,沒藥25克,葶藶子25克,沈香7克,牛黃6克,麝香4克,蟾酥4克,熊膽4克,冰片4克。
用人乳先將蟾酥化開,再將全部藥物研細和勻,加入適量糯米粉,做成綠豆大小藥丸備用。
內服。亦可取1粒加鹽水或酒精調成糊狀,外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慎重。

相同名稱方劑


梅片點舌丹, 出處:《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組成:朱砂15g,血竭15g,硼砂15g,雄黃15g,乳香25g,沒藥25g,葶藶子25g,沉香7g,牛黃6g,麝香4g,蟾酥4g,熊膽4g,冰片4g。 主治:癤。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