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耳膏

蒼耳膏

CANG ER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6

熱/寒比例

中性 (0.9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7%
肺經 17%
胃經 14%
脾經 13%
心經 11%
大腸經 10%
膽經 3%
腎經 3%
膀胱經 3%
三焦經 1%
小腸經 1%
肝經
肺經
胃經
脾經
心經
大腸經
膽經
腎經
膀胱經
三焦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蒼耳膏中包含蒼耳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驅風止癢: 蒼耳子性溫,味辛,具有散風寒、止癢的功效。其揮發油成分可有效止癢,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皮膚瘙癢、風疹、濕疹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2. 消腫排膿: 蒼耳子還具有消腫排膿的功效,能促進膿液排出,加速傷口癒合。對於瘡瘍腫毒、濕疹膿皰等疾病,具有較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蒼耳膏中加入蒼耳子,能有效發揮其驅風止癢、消腫排膿的作用,達到治療皮膚疾病的目的。

蒼耳膏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散寒,止癢消腫: 蒼耳性溫,善於祛風止癢,但單用易燥。荊芥性辛溫,能疏散風寒,兼具止癢消腫之效。兩者合用,相輔相成,可更有效地疏散風寒,止癢消腫,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皮膚瘙癢、瘡瘍、濕疹等症。
  2. 增強藥效,協調藥性: 荊芥能引導藥力直達病所,促進蒼耳的藥效發揮。同時,荊芥的辛溫之性,可緩解蒼耳的燥性,避免單用蒼耳燥傷津液。因此,加入荊芥,能使蒼耳膏的藥效更為溫和,且更易於吸收,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蒼耳膏中加入冬葵子,主要源於其潤燥通便的功效,與蒼耳子本身的燥性相輔相成,達到平衡。

蒼耳子具有散風止癢、通竅止痛等功效,但其性燥,容易引起口乾舌燥、大便乾燥等不適。冬葵子性寒,味甘,能潤肺止咳、滑腸通便,可緩解蒼耳子帶來的燥熱之弊,使藥性更平和,更易於人體吸收。同時,冬葵子還有潤澤肌膚的作用,配合蒼耳子,可使膏藥更易於塗抹,並能滋潤皮膚,減輕藥物對皮膚的刺激。

蒼耳膏中添加蜂蠟,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增稠劑,提升藥效: 蜂蠟具有較高的熔點,在常溫下呈現固體狀態,加入藥膏中可使膏體變得稠密,不易流動,有助於藥物長時間停留在患處,提高藥效。
  2. 保護作用: 蜂蠟具有一定防水和防潮功能,可形成一層保護膜,防止藥物揮發,同時也保護受損皮膚,避免外界刺激,促進傷口癒合。

蒼耳膏中加入木香,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疏肝理氣,止痛止癢: 蒼耳性寒,善於清熱解毒,但容易傷脾胃。木香性溫,入脾胃經,能理氣止痛,溫脾胃,與蒼耳相配,可緩解蒼耳的寒性,防止其損傷脾胃,同時也能促進藥力流通,更有效地止痛止癢。
  2. 增強療效: 蒼耳膏常用於治療濕疹、皮炎等皮膚病。木香除了理氣止痛外,亦有燥濕止癢之功,與蒼耳相輔相成,共同達到祛風止癢,清熱解毒的效果,提升整體療效。

蒼耳膏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主要成分之一為石長生。石長生,在中醫學中又被稱為石斛、黃草等,是一種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具有良好的滋陰清熱、益胃生津之效。蒼耳膏方中加入石長生,主要是取其滋補與治療功效。

在中醫理論中,石長生性味甘淡、微寒,入胃、腎經,能滋補肝腎、強筋骨、明目、提高免疫力。對於因肝腎不足導致的腰膝酸軟、視力模糊等症狀有很好的調理作用。在蒼耳膏這種針對風濕痹痛、皮膚瘙癢等症狀的方劑中,石長生不僅可以增強整體療效,還能夠緩解由風濕引起的身體不適,促進患者康復。

此外,石長生還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效果,可輔助治療皮膚病變,因此在蒼耳膏這種外用藥膏中應用,對於改善皮膚問題也有正面幫助。總體來說,石長生的加入使得蒼耳膏既能內調也能外治,從而達到較全面的療效。

蒼耳膏中加入當歸,主要是基於其補血活血的功效,與方劑中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治療效果。

蒼耳膏主要用於治療鼻炎、耳鳴、耳聾等症,而當歸具有補血活血、潤燥通便的功效,能改善因血虛或血瘀導致的鼻塞、耳鳴等症狀。此外,當歸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營養,有助於消炎止痛,提升藥效。

因此,蒼耳膏中加入當歸,可有效提高藥效,更全面地治療相關疾病。

蒼耳膏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抗炎止癢的功效。

蒼耳本身具有較強的發散性,容易引起皮膚過敏和炎症,而黃芩性寒,能清熱解毒,抑制蒼耳的燥熱之性,減少其對皮膚的刺激。同時,黃芩亦具有抗炎止癢的作用,能有效緩解由蒼耳引起的皮膚紅腫、瘙癢等症狀,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癢的目的。因此,黃芩的加入能有效地平衡蒼耳的藥性,提高蒼耳膏的療效。

蒼耳膏中加入藁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散寒,止痛止癢: 蒼耳膏主治風寒濕邪所致的鼻淵、鼻塞、頭痛、耳鳴等症,而藁本性辛溫,具疏散風寒、止痛止癢之效,可輔助蒼耳子祛風散寒,並緩解因風寒引起的鼻腔和頭部不適。
  2. 通竅止癢: 藁本入肺經,有通鼻竅、止癢的作用,與蒼耳子、辛夷等藥物配合,可有效改善鼻腔不通、流涕、打噴嚏、鼻癢等症狀,提高療效。

因此,藁本的加入,不僅加強了蒼耳膏疏風散寒的功效,更促進了通竅止癢的作用,使其更能有效治療鼻淵、鼻塞等疾病。

蒼耳膏中加入玄參,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與蒼耳子等藥材相輔相成,針對外感風熱、鼻炎、濕疹等症狀發揮作用。

玄參味苦、性寒,入肺、腎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利咽消腫的功效。蒼耳子則性溫,擅長疏風散寒、通鼻竅。兩者配伍,既能清熱解毒,又能疏風通竅,達到治療鼻炎、濕疹等症狀的目的。

蒼耳膏中加入丁香,主要是利用其辛溫芳香之性,達到以下目的:

  1. 溫中散寒,止痛止癢:丁香性溫,能溫中散寒,並具有止痛止癢之效。蒼耳膏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痺、皮膚瘙癢等症,丁香的溫性可助於驅散寒邪,溫暖經絡,進一步止痛止癢。
  2. 增強藥效:丁香芳香走竄,能引藥直達病所,且能增強其他藥物的功效,協同蒼耳子等藥物,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總而言之,丁香在蒼耳膏中起到溫中散寒、止痛止癢、增強藥效的作用,使其治療效果更佳。

蒼耳膏中加入馬齒莧,主要是利用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輔助蒼耳子治療濕疹、皮膚瘙癢等症。

馬齒莧性寒,味酸,入心、肝、大腸經。其藥性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對於濕熱毒蘊所致的皮膚病有較好的療效。而蒼耳子性溫,味辛,有祛風止癢、燥濕止癢之效。將兩者配伍,寒熱相濟,既能清熱解毒,又能祛風止癢,更有利於治療濕疹、皮膚瘙癢等疾病。

蒼耳膏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皮膚病、過敏性疾病等。其中,雄黃作為其成分之一,具有重要作用。雄黃主要成分是硫化銻,具有較強的抗菌、消炎功效,能有效抑制皮膚表面病菌的生長,減少炎症反應。此外,雄黃還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對於由毒素引起的皮膚症狀有良好的療效。

雄黃在中醫理論中被視為一種平衡陰陽、疏通經絡的藥材,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代謝。這樣的特性對於促進皮膚癒合、減少色素沉著有幫助。此外,雄黃在使用時一般會經過精製,以降低其毒性,確保其在治療過程中的安全性。

總的來說,雄黃在蒼耳膏中的應用,體現了中醫對於藥物特性的深刻理解,將其潛在的治療效果與安全性相結合,為患者提供了更有效的療法選擇。

蒼耳膏中含有「蝦蟆」,也就是蟾蜍,這是因為蟾蜍具備多種藥用價值,其毒性物質「蟾酥」能消腫止痛,而蟾蜍肉則具有解毒、利水、消積的功效。

蒼耳膏主要用於治療耳鼻疾患,而蟾蜍的藥性可以有效地治療耳鳴、耳聾、鼻塞等症狀。 此外,蟾蜍的毒性也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可以幫助清除耳鼻腔內的細菌感染。

蒼耳膏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腫止痛:乳香性溫,味辛,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蒼耳膏多用於治療外傷腫痛、皮膚病等,乳香可有效減輕腫脹,緩解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2. 活血通絡:乳香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有利於藥物成分更好地滲透至患處,發揮其治療作用。蒼耳膏中其他藥物成分也能更好地發揮其藥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蒼耳膏主治「疔瘡」,為古代外用方劑。疔瘡多因火毒蘊結或濕熱搏結肌膚所致,其特徵為腫硬根深、形小痛劇。此方以蒼耳全草燒灰調敷,取其收斂拔毒之效,符合古代「灰藥」外用治療瘡瘍的傳統,透過局部塗敷直接作用患處,以達消腫止痛、促使瘡毒排出之目的。

【組成與治療原理探討】

  1. 蒼耳根莖葉

    • 蒼耳全草(根、莖、葉)性味苦辛、平,古籍記載其具「祛風濕」「解毒消腫」之功,如《本草綱目》提及蒼耳葉可「治疔瘡惡毒」。燒灰後,其性轉為辛澀,既能吸附濕濁,又可輕微腐蝕瘡頂,助膿潰破。
    • 現代研究顯示,蒼耳含揮發油、酚酸類等成分,具抗炎抑菌作用,燒灰後可能生成鹼性物質,改變局部pH值,抑制致病菌生長。
  2. 醋泔澱調敷

    • 醋性酸收,能軟堅散結,增強蒼耳灰穿透瘡毒之效;泔澱(米澱粉沉澱)黏附成膏,緩釋藥性,保持患處濕潤。二者配伍可協同蒼耳灰形成保護層,並逐步釋放藥力,促進瘡毒外泄。
  3. 邏輯推導功效

    • 此方組成遵循「解毒-腐潰-收斂」三階段:
      • 解毒:蒼耳灰吸附濕熱毒邪,減輕局部紅腫。
      • 腐潰:灰藥輕度刺激瘡頂,加速膿成潰破(類似古代「藥線引流」原理)。
      • 收斂:醋酸與澱粉形成膠膜,避免過度滲出,助瘡口癒合。
  4. 治療原理特色

    • 藉「燒灰」轉化藥性,增強收澀拔毒之力,符合中藥「煅炭存性」的炮製思維;
    • 醋泔為介質,兼顧「腐蝕」與「保護」,體現「以通為補」的外治理念。

此方簡廉效專,反映古代就地取材、攻毒為先的瘍科治法,其機理與現代「創面酸鹼調控」「濕性癒合」理論部分吻合。

傳統服藥法


蒼耳根莖葉不拘多少。上藥燒灰,研細,以醋泔澱調如糊。
塗敷,乾即再塗。以愈為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使用。
  2.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使用。
  3. 對本方過敏者不宜使用。

相關疾病


麻疹

相同名稱方劑


蒼耳膏, 出處:《千金》卷二十二。 組成:蒼耳根莖葉不拘多少。 主治:一切疔腫。

蒼耳膏, 出處:《外科大成》卷四。 組成:蒼耳(鮮者,連根帶葉)50-70斤。 主治:諸風,風濕,四肢拘攣,一切瘡疹。白駁風。

蒼耳膏, 出處:《萬氏家抄方》卷一。 組成:當歸1兩,川芎1兩,芍藥1兩,熟地1兩,防風1兩,白朮2兩,羌活5錢,蒼朮5斤(米泔浸3日,去外粗皮,鉸片,同蒼耳草搗碎,用水煎取濃汁,去滓熬膏,後入蜜1斤,再滾數沸,收瓷器內)。 主治:舒筋活血。主治:寒濕風症。

蒼耳膏, 出處:《聖惠》卷六十四。 組成:蒼耳子2合,荊芥子2合,葵子2合,黃蠟半兩,木香1兩,白貓糞1兩,石長生1兩,當歸1兩,黃芩1兩,藁本1兩,玄參2兩,丁香1兩,乾馬齒1兩,雄黃1兩(細研),蝦蟆灰1兩,乳香1兩(細研)。 主治:生肌拔毒。主治:疔瘡。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