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蒼芍丸方劑中包含白芍,主要原因有二:
- 緩解疼痛,和解肝脾: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其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緩解痙攣的功效。蒼芍丸常用於治療肝脾不調、氣滯血瘀所致的腹痛、脅肋脹痛等症狀,白芍可以舒緩疼痛,調節肝脾功能,達到止痛和解的效果。
- 滋陰養血,緩解燥熱:白芍能滋陰養血,緩解因肝火旺盛或氣血不足導致的燥熱症狀。蒼芍丸中其他藥物如蒼朮、陳皮等可能偏燥,而白芍可以起到滋陰降火、平衡藥性,避免燥熱傷陰的作用。
蒼芍丸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香附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蒼芍丸主要治療肝氣鬱結、氣滯血瘀所致的痛經、月經不調等症,香附可幫助疏解肝氣鬱結,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
- 調和脾胃,健脾和中:香附還具有健脾和中的功效,可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蒼芍丸中可能含有其他藥材,如白芍、當歸等,可能會造成脾胃虛弱,香附的加入可以幫助調和脾胃,避免藥物對脾胃的負面影響。
蒼芍丸方劑中包含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燥濕健脾:蒼朮味辛、苦,性溫,具有燥濕健脾的功效。方劑中若有脾虛濕困,或濕邪困脾導致的腹瀉、食慾不振等症狀,則可利用蒼朮的燥濕健脾功效,去除脾胃濕邪,恢復脾胃功能。
2. 祛風除濕:蒼朮還兼具祛風除濕的作用。若方劑中同時存在風濕痺痛等症狀,則蒼朮可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祛除風濕邪氣,緩解疼痛。
因此,蒼朮的加入,可以有效地改善脾胃濕困、風濕痺痛等症狀,提高蒼芍丸的整體療效。
蒼芍丸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解毒止痛: 黃芩味苦寒,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止痛的功效。蒼芍丸主要針對熱毒蘊結、氣血瘀滯所致的各種疼痛症狀,而黃芩的清熱解毒作用可有效清除熱毒,緩解疼痛。
- 制約芍藥,緩解寒涼: 蒼芍丸方中以芍藥為君藥,性偏寒涼,容易造成脾胃虛寒。黃芩性寒,但藥力偏燥,可制約芍藥的寒涼之性,避免過寒傷胃,平衡藥性,提高療效。
蒼芍丸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 蒼芍丸主要成分為蒼朮和白芍,前者燥濕健脾,後者養血柔肝,兩者性味偏燥。甘草性甘平,具有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能使蒼朮和白芍的藥性趨於平和,避免燥性過強而傷陰。
- 增強療效: 甘草具備補脾益氣、緩解疼痛、抗炎等功效,可增強蒼朮健脾燥濕、白芍養血柔肝的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蒼芍丸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大病後陰虛,氣郁夜熱」,意指患者於重病後陰液虧損,兼有氣機鬱滯,導致午後或夜間虛熱纏綿。其病機關鍵在於:
- 陰虛生熱:大病耗傷陰血,陰不制陽,虛熱內生。
- 氣鬱化火:肝氣不舒,鬱而化熱,加重夜熱症狀。
方中「炊餅為丸」取其穀氣滋養脾胃,助藥力緩和吸收,契合病後體虛不宜猛攻之用。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君藥
- 芍藥(1兩2錢半):養陰柔肝,活血止痛,直指陰虛之本。其酸斂之性可收斂虛火,緩和肝氣過亢。
- 香附(1兩):疏肝解鬱,調暢氣機,針對「氣郁」病標。與芍藥相配,一收一散,調和肝之體用。
臣藥
- 蒼朮(5錢):健脾燥濕,防陰藥滋膩礙胃,兼芳香醒脾助運化。大病後脾胃虛弱,濕濁易滯,蒼朮可斷濕鬱化熱之途。
佐使藥
- 片芩(黃芩,2錢):清泄鬱熱,尤善透散上焦浮火,協芍藥清虛熱。
- 甘草(1錢半):和中調藥,緩急止痛,助芍藥甘酸化陰。
配伍特點
- 養陰不滯氣:芍藥配香附,滋陰同時疏泄肝鬱。
- 清熱不傷正:黃芩輕清,蒼朮健脾,避免苦寒敗胃。
- 標本兼顧:既補陰血之虛,又解氣鬱之熱,契合「陰虛氣郁」之複雜病機。
功效推衍
全方以「養陰疏肝、健脾清熱」為核心,推測其可改善病後虛弱、潮熱盜汗、胸脅脹悶、口乾微苦等症,尤適用於肝脾不調、陰虛夾鬱之體質。
傳統服藥法
芍藥1兩2錢半,香附1兩,蒼朮5錢,片芩2錢,甘草1錢半。
上為末,炊餅為丸。
口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容易焦慮恐懼容易憂鬱
相同名稱方劑
蒼芍丸, 出處:《醫學入門》卷七。 組成:芍藥1兩2錢半,香附1兩,蒼朮5錢,片芩2錢,甘草1錢半。 主治:大病後陰虛,氣鬱夜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