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仙散

YU XIA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偏熱 (1.5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肝經 18%
胃經 17%
肺經 17%
心經 11%
三焦經 6%
腎經 6%
脾經
肝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三焦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玉仙散中包含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嘔、回陽的功效。玉仙散主要針對脾胃虛寒、寒邪內阻所致的腹痛、腹瀉、嘔吐等症狀,乾薑能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症狀。
  2. 助藥力:玉仙散中其他藥材如白朮、茯苓等,性偏寒涼,乾薑的溫性可以起到平衡的作用,促進藥物吸收,增強藥效,使整體方劑的功效更加顯著。

玉仙散方中包含香附,其主要原因有二:

  1. 理氣解鬱:香附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解鬱、調經止痛的功效。玉仙散主要針對女性月經不調、痛經、乳房脹痛等症,香附可疏肝解鬱,調和氣血,緩解疼痛。
  2. 健脾益氣:香附同時具有健脾益氣的作用,可促進脾胃消化吸收,改善氣血運行,有助於改善月經不調引起的頭暈乏力、面色蒼白等症狀,提高整體療效。

玉仙散中加入白芍,主要有兩大原因:

  1. 緩解疼痛,調和氣血: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之效。玉仙散中常因其他藥材辛燥之性,可能造成氣血失調,白芍可緩解藥性,使藥力溫和,避免燥烈傷陰,達到和緩止痛的效果。
  2. 補益氣血,促進恢復: 白芍可補益氣血,改善血液循環,有助於促進身體機能的恢復。玉仙散治療的疾病多與氣血虧虛有關,白芍的加入可補足氣血,改善病症,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玉仙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和藥性之功。玉仙散中可能含有較爲峻烈的藥物,甘草的加入可以減輕藥性,避免對人體造成過度刺激。
  2. 益氣健脾: 甘草入脾經,具有益氣健脾之效。玉仙散可能用於治療脾胃虛弱等症,甘草的加入可以增強脾胃功能,幫助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

主治功效


玉仙散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主治功效

根據所提供的古文內容,玉仙散主要用於治療赤白帶下,且病因為寒證。此外,亦有提及玉仙散可治療婦人諸疾,如月經不調、血崩、氣痛等。

以下是從各古籍中歸納出的玉仙散主治:

  • 《証治準繩‧女科》、《奇效良方》、《女科證治準繩》:治婦人諸疾。
  • 《奇效良方》:根據不同的症狀,有不同的服用方法和加減變化,如血崩用竹葉煎湯送服;月經不調且手足發熱者,加生薑、當歸,用木通湯送服;月經不調,用當歸酒送服;頻繁出血,用米湯送服;氣痛及老年婦女突然出血,加薑黃、陳皮,用湯藥送服。
  • 《濟陰綱目》、《古今醫鑒》、《雲林神彀》、《濟世全書》、《古今醫鑑》:治赤白帶下,屬寒者。
  • 《御藥院方》:治一切咳嗽,但此方與其他醫書記載的玉仙散組成不同,可能為同名異方。

治療原理

玉仙散的組成為:乾薑、香附、白芍、甘草

此方以溫經散寒、理氣活血為主要治療原則。

  • 乾薑:辛熱,入脾、胃、肺經,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的功效。在此方中,乾薑為君藥,主要負責溫中散寒,祛除體內寒邪,改善寒凝氣滯的病機。針對赤白帶下屬寒者,乾薑能溫暖胞宮,驅散寒濕。
  • 香附:辛、微苦、微甘,平,入肝、三焦經,具有疏肝理氣、調經止痛的功效。香附為臣藥,協助乾薑加強理氣行滯的作用。肝氣鬱結常導致氣血運行不暢,香附可疏肝解鬱,使氣機條達,有助於改善氣滯血瘀引起的婦科疾病。
  • 白芍:苦、酸,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斂陰、柔肝止痛、平抑肝陽的功效。白芍為佐藥,在此方中主要起到養血柔肝的作用。一方面,白芍可以補充因出血過多導致的血虛;另一方面,白芍可以緩和乾薑和香附的燥性,防止溫燥傷陰。
  • 甘草:甘,平,入脾、胃、肺經,具有益氣補中、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功效。甘草為使藥,調和諸藥,並能益氣健脾,扶助正氣。

綜合來看,玉仙散以乾薑溫中散寒,香附疏肝理氣,白芍養血柔肝,甘草調和諸藥。四藥合用,共奏溫經散寒、理氣活血、調經止帶之功,適用於寒凝氣滯、血行不暢所致的赤白帶下等婦科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御藥院方》中所記載的玉仙散組成和功效與其他醫書差異較大,應為同名異方,其治療原理應根據其組成另行分析。

傳統服藥法


香附子(瓦器炒黑色,勿焦),白芍藥1兩,甘草1錢。
上為末。
每服3錢,沸湯調下。血崩不止,麻竹葉煎湯下;或月水不行,手足不用,加生薑、炒當歸,煎木通湯下;月水不勻,當歸酒下;頻頻下胎,血脈不住,米飲下;氣痛及老婦人忽下血,加炒薑黃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溫熱的性質,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有活血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陰道炎白帶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子宮頸炎咳嗽赤白帶

相同名稱方劑


玉仙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二八引《危氏方》。 組成:香附子(瓦器炒黑色,勿焦),白芍藥1兩,甘草1錢。 主治:婦人諸疾。

玉仙散, 出處:《古今醫鑑》卷十一。 組成:乾薑(炒)1兩,香附(炒)1兩,白芍(炒)1兩,甘草(生)5錢。 主治:赤白帶下,屬寒者。

玉仙散, 出處:《禦藥院方》卷五。 組成:白礬(枯)1錢,烏梅(去核)4個,杏仁(去皮尖,麸炒)40個,佛耳草1錢半,款冬花1錢半,知母1錢半,貝母(去心)1錢半,甘草(炙)3錢。 主治:一切咳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