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散瘀湯

HUO XUE SAN YU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1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7%
心經 13%
脾經 13%
大腸經 13%
胃經 11%
肺經 9%
小腸經 5%
心包經 5%
三焦經 3%
腎經 1%
膽經 1%
肝經
心經
脾經
大腸經
胃經
肺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腎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活血散瘀湯中加入川芎,乃因其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效。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膽經。其辛散之性,能疏通經絡,行氣止痛,有助於改善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其溫陽之性,則可溫通血脈,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活血化瘀。

此外,川芎亦有升陽舉陷之效,可改善氣血運行不暢,進而促進瘀血消散,達到活血散瘀之目的。

活血散瘀湯中加入當歸尾,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活血化瘀:當歸尾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腫之效。其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瘀滯,有助於散瘀止痛。
  2. 補血益氣:當歸尾富含鐵元素,能補血益氣,改善因瘀血阻滯所致的氣血不足。對於因跌打損傷、瘀血腫痛而導致氣血兩虛的患者,能起到較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活血散瘀湯中加入當歸尾,既能活血化瘀,又能補血益氣,達到治病求本的效果。

活血散瘀湯中加入赤芍,乃因其具有以下兩項重要功效:

  1. 活血化瘀: 赤芍性涼,入肝經,能涼血止血,活血化瘀,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清熱解毒: 赤芍亦具清熱解毒之效,能清熱涼血,對於熱毒瘀血所致的各種疾病,如瘡瘍腫痛、熱毒血痢等,亦有治療作用。

故活血散瘀湯中加入赤芍,可有效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達到治療瘀血腫痛、跌打損傷等症狀的效果。

活血散瘀湯中加入蘇木,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蘇木味甘、酸,性涼,入心、肝經。其藥性善於行血、破瘀,對於血瘀所致的疼痛、腫脹、瘀血阻滯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臨牀應用中,蘇木常與其他活血化瘀藥物配合使用,如桃仁、紅花等,以增強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達到治療目的。

活血散瘀湯中加入牡丹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活血化瘀:牡丹皮性寒,味苦,入心、肝經,具有涼血活血、清熱解毒的功效。對於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腫脹、瘀斑等症狀,能起到良好的化瘀消腫作用。
  2. 清熱解毒:牡丹皮亦能清熱解毒,對於因熱毒所致的瘀血,可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活血的雙重作用,有助於改善瘀血癥狀。

因此,活血散瘀湯中加入牡丹皮,可有效地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達到治療瘀血病症的目的。

活血散瘀湯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枳殼味苦、辛,性寒,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的功效。瘀血阻滯經絡,可致疼痛,枳殼行氣止痛,可疏通瘀阻,緩解疼痛。

2. 理氣消瘀:瘀血形成常伴有氣滯血瘀,枳殼理氣消瘀,可促進血行,化解瘀血,進而改善疼痛和腫脹等症狀。

因此,活血散瘀湯中加入枳殼,可有效地促進氣血運行,消散瘀血,緩解疼痛,達到活血化瘀的目的。

活血散瘀湯中加入瓜蔞仁,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利水消腫:瓜蔞仁性寒,味甘,入脾、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之效。瘀血阻滯,常伴有腫脹,瓜蔞仁可通過利水消腫,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瘀血消散。
  2. 通絡止痛:瓜蔞仁具有一定通絡止痛作用,可舒筋活絡,緩解瘀血所致的疼痛。與方中其他活血化瘀藥物配合,可更有效地改善疼痛症狀。

總之,瓜蔞仁在活血散瘀湯中發揮利水消腫、通絡止痛的作用,協同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活血散瘀湯中加入桃仁,主要是因為桃仁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1. 活血化瘀:桃仁性味苦甘,入心、肺、大腸經,具有破血行瘀、潤腸通便的功效。它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消腫止痛:桃仁能有效緩解炎症反應,減輕疼痛。對於因瘀血導致的腫脹、疼痛等症狀,桃仁能起到消腫止痛的作用。

因此,活血散瘀湯中加入桃仁,能發揮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達到治療瘀血病症的目的。

活血散瘀湯中加入檳榔,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消積止痛的功效。

檳榔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其主要作用為:

  1. 活血化瘀:檳榔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有助於血瘀的消散。
  2. 消積止痛:檳榔能消食導滯,對於因血瘀引起的疼痛有緩解作用。

因此,活血散瘀湯中加入檳榔,可以加強活血化瘀的功效,並有助於緩解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活血散瘀湯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熱通瘀: 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涼血、活血化瘀之功。方中瘀血阻滯,常伴有熱象,大黃可瀉熱通便,並促進血行,使瘀血消散。
  2. 引導藥力: 大黃性猛烈,能引導其他藥物下行,加速活血化瘀,並促進藥效發揮。此外,大黃亦能促進腸道蠕動,有助於藥物吸收和代謝,提高藥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活血散瘀湯」組成及功效介紹

中藥方劑「活血散瘀湯」是一種以川芎、當歸尾、赤芍、蘇木、牡丹皮、枳殼、瓜簍仁、桃仁、檳榔、大黃等藥物組成,具有活血化瘀,清熱涼血功效的中藥方劑。

方劑組成及功效

  • **川芎:**性溫、味辛,歸肺、肝經,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濕、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 **當歸尾:**性溫、味甘苦,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活血化瘀、補血養顏等功效。
  • **赤芍:**性微寒、味苦,歸肝、心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等功效。
  • **蘇木:**性涼、味甘,歸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利水消腫、破血消癥、疏肝解鬱的傳統功效。
  • **牡丹皮:**性寒,味苦,歸心、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等功效。
  • **枳殼:**性寒、味苦,歸胃、肝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 **瓜簍仁:**性涼,味甘,入肺經,具有清肺熱利咽、通便、止咳化痰、活絡止痛、潤肺、生津止渴、保肝等功效。
  • **桃仁:**性溫、味苦,歸肝經,具有調經、活血化瘀、通便、止咳化痰、清熱瀉火等功效。
  • **檳榔:**性苦能破滯,辛能散邪,具有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等功效。
  • **大黃:**性寒、味苦,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主治功效

「活血散瘀湯」具有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的功效,主治腸癰、委中毒等病症。

腸癰

腸癰是指產後惡露不盡,或經後瘀血疼痛;或因暴急奔走,或男子杖後,瘀血流入腸胃引起疼痛,逐漸形成內部膿腫,腹痛,大便乾燥的情況。

委中毒

委中毒是指木硬腫痛略微發紅,彎曲困難。

總結

「活血散瘀湯」是一種具有活血化瘀,清熱涼血功效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腸癰、委中毒等病症。

傳統服藥法


蘇木3至5錢,赤白芍3至5錢,草紅花3至5錢,桃仁3至5錢,鬼箭羽5錢至1兩,三稜3至5線,莪朮3至5錢,木香1至3錢,陳皮3至5錢。
活血散瘀定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活血散瘀湯是一首具有活血化瘀、通腸利便功效的中藥方劑,在臨床使用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相關疾病


白疕結喉兩側部位的粗腫腹股溝痛帶狀疱疹嘴唇紅腫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腹痛胰臟炎癤和癰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化膿性關節炎腹部腫大

相同名稱方劑


活血散瘀湯, 出處:《中醫外傷科學》。 組成:歸尾、赤芍、桃仁、防風、延胡索、黃芩、半夏、陳皮、川芎。 主治:活血化瘀。主治:一切新傷,瘀阻腫脹疼痛。

活血散瘀湯, 出處:《外科正宗》卷九。 組成:川芎1錢,當歸1錢,防風1錢,赤芍1錢,蘇木1錢,連翹1錢,天花粉1錢,皂角針1錢,紅花1錢,黃芩1錢,枳殼1錢,大黃2錢。 主治:活血散瘀。主治:臀癰。

活血散瘀湯, 出處:《趙炳南臨床經驗集》。 組成:蘇木3至5錢,赤白芍3至5錢,草紅花3至5錢,桃仁3至5錢,鬼箭羽5錢至1兩,三棱3至5線,莪朮3至5錢,木香1至3錢,陳皮3至5錢。 主治:活血散瘀定痛。主治:淺層靜脈炎,皮下瘀血(隔血症),及跌撲損傷,瘀血脹痛。

活血散瘀湯, 出處:《外科正宗》卷八。 組成:川芎1錢,歸尾1錢,赤芍1錢,蘇木1錢,牡丹皮1錢,枳殼1錢,瓜蔞仁(去殼)1錢,桃仁(去皮尖)1錢,檳榔6分,大黃(酒炒)2錢。 主治:活血散瘀,破氣消積,潤腸通便。主治:腸癰;産後惡露不盡,或經後瘀血作痛;或暴急奔走,或男子杖後,瘀血流註腸胃作痛,漸成內疽,腹痛,大便燥者。委中毒,木硬腫痛微紅,屈曲艱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