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茯苓石脂湯中包含茯苓,主要原因有二:
- 利水滲濕: 茯苓性味甘淡平,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之功。方中石脂、滑石、澤瀉等藥材利水滲濕之力較強,而茯苓則能輔助其利水滲濕,並防止利水過度,損傷脾氣。
- 健脾和中: 茯苓亦能健脾和中,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防止水濕停聚,從根本上解決水腫之症。石脂、滑石、澤瀉等藥材則主要作用於利水滲濕,而茯苓則能兼顧健脾,使利水滲濕效果更佳,且不傷脾胃。
因此,茯苓在茯苓石脂湯中起著利水滲濕、健脾和中的重要作用,協調其他藥材,達到治療水腫的效果。
茯苓石脂湯中加入牡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解毒止痛:牡丹皮性寒,味苦,入心、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止痛的功效。方中加入牡丹皮,可協同茯苓、石脂清熱解毒,緩解因熱毒蘊結所致的腹痛、血便、下痢等症狀。
2. 抑制腸道炎症,促進組織修復:牡丹皮的有效成分丹皮酚,具有抗菌消炎作用,能抑制腸道炎症,促進腸道黏膜組織修復,有利於止瀉止痛,改善腹痛、腹瀉等症狀。
茯苓石脂湯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溫陽化氣,散寒止瀉:茯苓石脂湯以溫陽利水、固腸止瀉為治則,而桂枝性溫,入心、肺、膀胱經,具有溫陽化氣、散寒止瀉之功效,可助茯苓、石脂溫陽利水,並散寒止瀉,更有效地治療脾腎陽虛、寒濕內盛導致的泄瀉。
- 配合石脂收斂止瀉:石脂性寒,收斂止瀉,但若單用容易寒凝腸胃,導致腹痛加重。桂枝溫陽化氣,可緩解石脂的寒性,使之更有效地收斂止瀉,同時又避免寒凝腸胃,更加安全有效。
茯苓石脂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胃脘疼痛,調和脾胃: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之效,可緩解石脂湯所致的胃脘疼痛,並調和脾胃,使藥效更為平緩。
- 制約石脂之燥烈,避免傷陰:石脂性寒燥,長期服用易傷陰,而白芍具有養陰的作用,可制約石脂之燥烈,避免傷陰,使藥性更加平和,更適合長期服用。
白芍的加入,使茯苓石脂湯的藥性更為平和,更能達到治療脾胃虛寒,兼有胃脘疼痛之症的效果。
茯苓石脂湯中加入乾薑,主要原因如下:
- 溫脾燥濕:石脂性寒,善於止瀉,但易傷脾陽,而乾薑辛溫,可溫脾散寒,助石脂燥濕止瀉,避免寒涼傷脾。
- 調和藥性:茯苓性平,石脂性寒,乾薑性溫,三者合用,可以相互調和,避免寒涼之性過於明顯,使藥效更趨和緩,更利於臨牀應用。
茯苓石脂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大原因:
一、 調和藥性: 茯苓性平,石脂性寒,甘草性甘平,可調和茯苓石脂的寒性,避免寒涼傷胃,緩解藥物的副作用,使藥物更平和地作用於人體。
二、 增強藥效: 甘草味甘,入脾經,具有補脾益氣、緩和藥性、調和諸藥的作用。在茯苓石脂湯中,甘草能增強茯苓健脾利濕的功效,並與石脂協同作用,更好地止瀉固澀,達到治療腸胃不適的療效。
茯苓石脂湯是一個典型的中藥方劑,其主要組成包含茯苓和赤石脂等藥材。赤石脂,作為此方的重要成分之一,具有多種藥用價值,特別是在中國傳統醫學中,廣泛應用於安神和健脾等方面。赤石脂主要由鋁矽酸鹽和多種礦物質組成,具有良好的收斂作用,能夠有效地減少胃腸道的分泌,促進消化系統的健康。此外,其性平,無毒,適合不同體質的人羣,且能與其他藥材相互協調,增強整體方劑的療效。在茯苓石脂湯中,赤石脂的配合使得整體方劑的效果更加明顯,能夠更好地治理脾虛所引發的腹瀉、便溏等症,達到調和脾胃、健脾安神的功效。因此,赤石脂的加入,對該方劑的療效至關重要,能夠增強其治療脾胃虛弱的適應症和效果。
茯苓石脂湯中加入升麻,主要原因在於其 升陽散結 的作用。
石脂性寒滑膩,易於斂邪,但同時也可能導致脾陽不振,氣機鬱滯。升麻性微溫,具有 升陽舉陷、散結消腫 的功效。加入升麻,可以協調石脂的寒性,避免其過度收斂,同時 疏通氣機,使藥效更加全面,達到既能止瀉又能溫陽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茯苓石脂湯」,主要成分為:茯苓、牡丹皮、桂枝、白芍、乾薑、甘草、赤石脂、升麻,主治功效為:痔瘡腫痛出血。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甘草性味甘平,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赤石脂味甘、澀,性平,具有固澀收斂、化腐生肌、止瀉、止血、排膿、除煩、生肌斂瘡等功效。
茯苓性平,味甘淡,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牡丹皮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等功效。
升麻性味辛、苦、甘,微寒,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等功效。
茯苓石脂湯是中醫治療痔瘡腫痛出血的常用方劑,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止痛止血的功效。方中茯苓利水滲濕,清熱利尿,健脾胃,補血,安神;牡丹皮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桂枝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乾薑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赤石脂固澀收斂,化腐生肌,止瀉,止血,排膿,除煩,生肌斂瘡;升麻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止痛止血之效。
傳統服藥法
茯苓3錢,丹皮3錢,桂枝3錢,芍藥4錢,乾薑2錢(炒),甘草2錢,赤石脂3錢,升麻1錢。
肛熱,加黃連;木燥,加阿膠。
煎大半杯,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利濕、活血止血的功效,因此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茯苓石脂湯, 出處:《四聖心源》卷十。 組成:茯苓3錢,丹皮3錢,桂枝3錢,芍藥4錢,乾薑2錢(炒),甘草2錢,赤石脂3錢,升麻1錢。 主治:痔漏腫痛下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