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貝六賢散

參貝六賢散

CAN BEI LIU XIAN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鳴錄》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5

熱/寒比例

偏寒 (0.8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0%
脾經 20%
胃經 15%
腎經 10%
心經 10%
肝經 10%
膀胱經 5%
肺經
脾經
胃經
腎經
心經
肝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參貝六賢散中加入半夏,主要有兩大原因:

  1. 降逆止嘔:半夏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降逆止嘔之效。方中參貝六賢散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逆上衝所致的嘔吐、反胃等症狀,半夏可有效抑制胃氣上逆,起到止嘔的效果。
  2. 化痰止咳:半夏除了降逆止嘔外,還具備化痰止咳的功效。方中所含的貝母、茯苓等藥材也具有止咳化痰的作用,與半夏相輔相成,加強了方劑治療咳嗽痰多的療效。

參貝六賢散中加入玄參,乃取其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效。

玄參性寒,味苦鹹,入心、肺、腎經。其清熱之力強,可瀉肺火、清心火,並能解毒消腫。參貝六賢散以治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為主,而玄參的清熱解毒之效,有助於清熱解毒,消散肺熱,緩解咽喉腫痛,故方中選用之。

參貝六賢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參貝六賢散藥性偏寒涼,甘草性甘溫,加入甘草可以調和藥性,避免過寒傷脾胃。
  2. 緩解副作用:一些藥材如貝母、浙貝母等,可能引起口乾、咽喉不適等副作用,甘草具緩解這些副作用的效果,同時也有增強藥效的作用。

總之,甘草在參貝六賢散中起著重要作用,能更好地發揮藥效,保障用藥安全。

參貝六賢散中加入天南星,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燥濕化痰: 天南星性溫燥,善於燥濕化痰,對於痰濕壅肺所致的咳嗽、喘息等症狀,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參貝六賢散本身以化痰止咳為主,加入天南星可增強其化痰之力,使藥效更加全面。
  2. 開竅醒神: 天南星具有開竅醒神的功效,可治療痰濁矇蔽心竅所致的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參貝六賢散亦可治療痰濁矇蔽所致的眩暈、耳鳴等症狀,天南星的加入可增強其開竅醒神作用,使藥效更加全面。

參貝六賢散中包含大青鹽,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大青鹽性寒,味苦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壅盛、發熱、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與方劑中的其他藥物如貝母、川貝等相輔相成,加強清熱解毒的作用。
  2. 化痰止咳:大青鹽還具有化痰止咳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痰熱壅肺、咳嗽、喘息等症狀,與方劑中的參、貝母等藥物協同作用,達到化痰止咳、宣肺止喘的效果。

參貝六賢散中加入陳皮,主要是為了其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

陳皮味辛、苦,性溫,歸脾、肺經。其理氣作用可以疏肝解鬱,緩解脾胃氣滯所致的胸悶、腹脹等症狀;健脾作用可以增進脾胃消化功能,幫助吸收營養;燥濕化痰作用可以化解痰濕,緩解咳嗽、咳痰等症狀。

參貝六賢散主要用於治療痰濕阻肺、氣機不利引起的咳嗽、咳痰、胸悶、腹脹等症狀。陳皮的加入,可以協同其他藥材,達到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效果,提高藥方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參貝六賢散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胸膈不舒,痰多食少」,乃痰氣壅滯、脾胃運化失調之證。痰阻胸膈則氣機不暢,故見胸悶不舒;痰濕困脾,胃納受阻,遂生食少。針對「瘦人陰虛多火并風寒夾痰」,瘦人陰虛者,本體津液不足而虛火易動,若復感風寒,外邪引動內痰,形成虛火與痰濁交結之證。此方既能滌痰以祛實邪,又能清火降氣以顧陰虛火旺,屬標本兼顧之法。

組成與治療原理之邏輯推理

  1. 滌痰降氣,調暢中焦

    • 制半夏、薑制南星:辛溫燥烈,專化寒痰濕痰。南星經薑製減其毒性,增其溫化痰涎之效;半夏降逆和胃,二藥協力消解胸膈痰壅。
    • 青鹽:咸寒軟堅,取其「鹹能下降」之性,助痰濕從下而泄,兼清虛火(《本草備要》載其「降火消痰」)。
    • 陳皮:理氣健脾,煎煮去辣味後減其燥性,存其行氣化痰之功,助半夏、南星解痰氣之結。
  2. 清火潤燥,兼顧陰虛

    • 玄參:甘苦咸寒,養陰清熱,針對陰虛火旺之本,防溫燥藥物傷陰。
    • 甘草:甘緩和中,調和諸藥,兼潤肺止咳。
    • 西洋參、川貝母:後期加入,西洋參益氣養陰,川貝母潤肺化痰,二者合用既補氣陰不足,又助化痰止咳,尤適「瘦人多火」之體。
  3. 痰熱並治,標本兼顧

    • 蛤殼(煅):煅後咸寒之性增強,清熱化痰、軟堅散結,用治痰火膠結之證,與青鹽共成咸寒降泄之勢。
    • 好泉水煎煮:取其清潔甘純,無火上炎之虞,符合「清火」宗旨。

全方配伍邏輯
此方以辛溫燥痰(半夏、南星)與咸寒降火(青鹽、蛤殼)為主軸,佐以甘潤(玄參、甘草)調和,復入參、貝培補氣陰,形成「燥潤相濟、攻補兼施」之局。其「滌痰」重在開泄痰濁,「降氣」意在平復上逆之氣機,而「清火」則針對陰虛火動之本。風寒夾痰者,可藉溫化痰藥疏散外邪;陰虛痰阻者,得甘寒之品護陰而不助痰。整體藥勢趨向沉降,尤宜痰氣上逆、虛火浮擾之證。

總結
參貝六賢散之設計,既承襲二陳湯類方化痰理氣之基礎,更融匯咸寒降火、甘潤養陰之法,體現對「痰火夾雜」病機的立體調治。其組方層次分明,先以煮曬法去藥物燥烈之性,後入參貝增補益之效,反映古人「治痰需顧本」的辨證思維。

傳統服藥法


制半夏4兩,玄參3兩,甘草3兩,薑制南星2兩,青鹽10兩,陳皮1斤(去白,略煎去辣味)。
滌痰止嗽,清火降氣。
六味以好泉水同煮,候乾曬燥,為細末。以西洋參、川貝母(去心)各2兩 蛤殼(煅,飛)6兩,俱研細和勻。
每用5-6分,開水調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化痰,理氣和胃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服用本方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多痰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參貝六賢散, 出處:《雞鳴錄》。 組成:制半夏4兩,玄參3兩,甘草3兩,薑制南星2兩,青鹽10兩,陳皮1斤(去白,略煎去辣味)。 主治:滌痰止嗽,清火降氣。主治:胸膈不舒,痰多食少。瘦人陰虛多火併風寒夾痰。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