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腦地黃膏

龍腦地黃膏

LONG NAO DI HUANG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4

熱/寒比例

中性 (1.07)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0%
脾經 17%
胃經 16%
肝經 14%
肺經 6%
大腸經 6%
心包經 6%
小腸經 6%
三焦經 6%
心經
脾經
胃經
肝經
肺經
大腸經
心包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龍腦地黃膏方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瀉火: 大黃性寒,味苦,入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功。方中龍腦具有清熱解毒、止痛止癢之效,加入大黃可增強其清熱瀉火之效,共同作用於熱毒熾盛所致的皮膚病症。

二、通便排毒: 大黃可促進腸道蠕動,使宿便排出體外,有助於清除體內積熱,改善皮膚病症。

總之,龍腦地黃膏方中加入大黃,既能清熱瀉火,又能通便排毒,可有效改善熱毒熾盛所致的皮膚病症。

龍腦地黃膏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諸藥,使藥性趨於平和,避免藥物過於燥烈,減輕對身體的副作用。龍腦地黃膏中含有多味藥材,甘草能起到協調藥性,使藥效發揮更佳的作用。
  2. 緩解毒性:甘草具有解毒功效,能緩解部分藥材的毒性,保障用藥安全。龍腦地黃膏中含有的某些藥材可能具有一定的毒性,甘草的加入可起到解毒護肝的作用。

龍腦地黃膏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通竅止痛: 麝香性溫通開竅,能快速穿透血腦屏障,直達病竈,對於因寒凝血瘀所致的頭痛、鼻塞、耳鳴、肢體麻木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活血化瘀: 麝香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有較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龍腦地黃膏中麝香的加入,不僅能增強方劑的通竅止痛、活血化瘀功效,更能提高藥效,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

龍腦地黃膏中添加雄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解毒殺菌:雄黃性溫,具有解毒殺菌、燥濕止癢的功效。膏方中加入雄黃,有助於清除皮膚表面的細菌和毒素,治療皮膚病。
  2. 消腫止痛:雄黃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能夠減輕皮膚病引起的腫脹和疼痛。龍腦地黃膏中添加雄黃,有助於緩解皮膚病症狀,促進皮膚癒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龍腦地黃膏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小兒急慢驚風、痰涎壅盛、咽喉阻塞(如天吊驚、纏喉風),以及胸膈鬱熱、熱毒內蘊之證。其症多見驚厥、神昏、呼吸急促、痰鳴咽腫等,屬中醫「熱閉心竅」或「痰熱壅盛」範疇。方中麝香、龍腦(冰片)開竅醒神,雄黃解毒劫痰,大黃瀉熱通腑,甘草調和諸藥,共奏清熱解毒、豁痰開竅、息風定驚之效。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麝香生腦子(冰片)
    皆屬芳香走竄之品,能通利關竅、醒神回蘇,針對驚風神昏、痰壅氣閉之急症。冰片性涼,兼清熱解毒,助麝香開竅之力。

  2. 雄黃
    辛溫有毒,傳統用於「劫痰」攻毒,尤善治喉風痰塞(如纏喉風)。其毒性在此方中借大黃、甘草制約,專攻痰熱壅結。

  3. 川大黃
    苦寒瀉下,導熱毒從大便出,符合「上病下取」之法,既能瀉腑實,又防痰熱內結而生驚風。

  4. 甘草
    甘緩和中,調和諸藥峻烈之性,兼能解毒,制約雄黃毒性。

加減應用

  • 陽毒傷寒加輕粉、龍腦:輕粉(汞劑)增強瀉熱解毒之力,龍腦助開竅,但此類金石藥現已罕用。
  • 解暑毒、驚悸諸症:以薄荷湯、金銀花湯送服,取其清透邪熱、安神定驚之效。

整體思維
此方以「通竅瀉熱」為核心,結合豁痰、解毒、息風,體現中醫「急則治標」原則,適用於痰熱閉阻之急症。然方中含雄黃、輕粉等毒性成分,現代臨床須謹慎評估其風險與替代方案。

傳統服藥法


川大黃(別搗),甘草(橫紋者,別搗),麝香1錢(別研),雄黃(水窟者)1分(別研),生腦子1錢(別研)。
如有大人陽毒傷寒,加輕粉2樞子、龍腦少許,水化下1丸,如杏核大。
解暑毒。
上五味,各修制了,再入乳鉢內同研細,煉蜜為膏,油單裹。
用時旋丸如皂子大,煎薄荷湯化下;如小兒、大人睡驚,及心神恍惚,煎金銀湯下1丸;常服,新汲水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注意用量,並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扁桃腺炎白喉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急性會厭炎四肢抽搐腹瀉多痰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龍腦地黃膏, 出處:《宣明論》卷十四。 組成:川大黃(别搗),甘草(橫紋者,别搗),麝香1錢(别研),雄黃(水窟者)1分(别研),生腦子1錢(别研)。 主治:解暑毒。主治:小兒急慢驚風,涎痰上潮心胸,天弔驚,纏喉風;小兒胸膈不利,一切熱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