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泉石散方劑中包含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瀉熱通便: 大黃味苦寒,性急,入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的功效。泉石散用於治療熱結便祕、小便不利等症,大黃的瀉熱通便作用可促進腸道蠕動,解除熱結,使大便通暢,並能利水消腫,改善小便不利的情況。
- 清熱解毒: 大黃亦有清熱解毒之效,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可配合其他藥物治療因熱毒所致的瘡瘍腫毒等症。泉石散中加入大黃,能增強清熱解毒之效,促進體內毒素排出。
泉石散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梔子性寒,味苦,入肝、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功效。泉石散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熱病,如高熱、神昏、口渴、煩躁、咽喉腫痛、牙齦腫痛、皮膚紅腫等。梔子能清熱解毒,涼血消腫,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作用。
- 引藥下行:梔子味苦,具有引藥下行的作用,可以將其他藥物引導至下焦,促進藥效發揮,更好地治療熱毒壅盛於下焦的疾病。
泉石散中包含石決明,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肝明目,降火平肝: 石決明性寒,味甘鹹,歸肝經,具有清肝明目、降火平肝之效。泉石散作為治療目赤腫痛、視物模糊、頭昏目眩等症的方劑,石決明能有效清熱降火,改善眼部炎症,並緩解肝火上炎引起的頭暈眼花等症狀。
- 平肝潛陽,鎮驚安神: 石決明亦具有平肝潛陽、鎮驚安神之效。對於因肝陽上亢、肝風內動引起的眩暈、驚悸等症狀,石決明能有效平息肝陽,安定神志,起到鎮靜安神的作用。
因此,石決明在泉石散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可有效改善眼部問題,併兼具平肝鎮靜的功效。
泉石散中包含菊花,主要因其具有清熱解毒、平肝明目的功效。
菊花味甘苦,性涼,入肺、肝經。其清熱解毒之效,可針對因熱毒上攻所致的頭昏腦脹、目赤腫痛等症狀。同時,菊花能平肝明目,可改善因肝火上炎導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眼部不適。
泉石散作為清熱解毒、平肝明目的方劑,加入菊花可增強其療效,有助於更全面地治療相關疾病。
泉石散中含有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緩和寒涼: 泉石散本身以清熱利溼爲主,藥性偏寒涼。甘草性甘平,具有調和諸藥,緩和寒涼之性,避免藥物過於寒涼而傷脾胃。
- 益氣健脾,扶正祛邪: 甘草能益氣健脾,增強人體正氣,有助於抵禦病邪,提高治療效果。同時,甘草還可緩解藥物的副作用,保護脾胃,使治療更加安全有效。
主治功效
泉石散為中藥方劑,由大黃、梔子、石決明、菊花、甘草組成,主治功效為小兒熱病引起的眼睛紅腫,或者患青光眼,眼睛腫痛,以及疳眼生出眼翳。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菊花:具有清熱解毒、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散風熱、止咳化痰、解毒、清肝明目、平肝息風和安神等功效。
石決明:性寒味甘,歸肝腎經,具有平肝息風、清肝明目、利水消腫的功效。
梔子: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包括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
泉石散主要用於治療小兒熱病引起的眼睛紅腫,或者患青光眼,眼睛腫痛,以及疳眼生出眼翳。在使用時應注意,本方含有大黃,大黃性寒,故脾胃虛寒者慎用。另外,本方含有梔子,梔子性寒,故脾胃虛寒者慎用。
傳統服藥法
井泉石(先為末,再研,水飛)1兩,蟬殼1兩,蛇皮1兩,甘草1兩。
上為末。
每服半錢-1錢,蜜水調下。
忌油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有瀉下作用,服用後應注意補充水分。
- 本方有收斂作用,服用後大便乾燥者,可適當增加飲水量。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泉石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六三。 組成:甘泉石、大黃、梔子仁、石決明、菊花、甘草各等分。 主治:小兒熱疳雀目,青盲眼腫,並疳眼生翳。
泉石散, 出處:《普濟方》卷四○四。 組成:井泉石(先爲末,再研,水飛)1兩,蟬殼1兩,蛇皮1兩,甘草1兩。 主治:小兒風熱攻眼,及斑瘡入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