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中丸

TONG ZHO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22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19%
脾經 10%
肝經 10%
肺經 10%
胃經 10%
心經 9%
小腸經 9%
心包經 9%
三焦經 9%
腎經 0%
大腸經
脾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通中丸」

大黃:

  • 性質:寒。
  • 味道:苦。
  • 功效: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
  • 應用: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熱結便祕、實熱結而兼氣血虛虧、脾陽不足、冷積便祕、濕熱痢疾初起、食積腹痛、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水火燙傷、腹痛、脹氣、嘔吐、血熱妄行之吐血、咳血、衄血、發熱。

皁莢:

  • 性質:溫。
  • 味道:苦。
  • 功效: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殺蟲驅蟲。
  • 應用:寒性咳嗽、肺熱咳嗽、支氣管炎、哮喘、風濕痛、關節炎、痛風、腸燥便祕、蛔蟲性腸梗阻。

巴豆:

  • 性質:溫。
  • 味道:辛、苦。
  • 功效: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活絡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
  • 應用:寒邪食積、胸腹脹滿急痛、大便不通、泄瀉痢疾、水腫腹大、痰飲喘滿、喉風喉痹、癰疽、惡瘡疥癬、急性、慢性腸炎、慢性痢疾、急性闌尾炎、瘡瘍、腫毒、皮膚瘙癢。

主治功效:

  • 小孩子大便不通。
  • 肚子和心臟疼痛悶脹。
  • 躺著就喘息煩悶。

總結: 中藥方劑「通中丸」主要用於治療小孩子大便不通、肚子和心臟疼痛悶脹、躺著就喘息煩悶等症狀。方中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皁莢具有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殺蟲驅蟲之功;巴豆具有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活絡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等功效。三藥合用,協同作用,可有效緩解小孩子大便不通、肚子和心臟疼痛悶脹、躺著就喘息煩悶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川大黃1兩(銼,微炒),巴豆霜2分,皂莢1兩(不蛀者,去皮子,燒令焦黑)。
大黃、皂莢為末,入巴豆霜同研令勻,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4-5歲兒,每服3丸,溫水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 大黃:具有瀉下通便的作用,可用於治療小兒大便不通。
  • 巴豆:具有攻下逐積的作用,可用於治療小兒腸道積滯。
  • 皂莢: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可用於治療小兒大便乾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大黃、巴豆均有瀉下作用,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不宜在飯前服用,以免引起胃腸道不適。
  • 本方不宜與其他瀉下藥同時服用,以免引起腹瀉。

相關疾病


氣喘大便秘結幼兒大便不通

相同名稱方劑


通中丸, 出處:《聖惠》卷九十二。 組成:川大黃1兩(銼,微炒),巴豆霜2分,皂莢1兩(不蛀者,去皮子,燒令焦黑)。 主治:小兒大便不通,心腹疼悶,卧即煩喘。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