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傳和中飲

MI CHUAN HE ZHONG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胃經 18%
肺經 14%
大腸經 13%
肝經 12%
腎經 11%
心經 6%
脾經
胃經
肺經
大腸經
肝經
腎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祕傳和中飲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健脾益氣: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固表之效。和中飲主治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白朮可補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改善消化吸收,從而提高機體抵抗力。
  2. 燥濕化痰:白朮兼具燥濕化痰之效。和中飲中,白朮可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燥濕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對於因脾虛濕困、痰濕阻肺引起的咳嗽、哮喘等症狀,白朮可起到緩解作用。

祕傳和中飲方劑中加入陳皮,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大作用:

一、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能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和中飲旨在健脾和胃,化濕止瀉,而陳皮的理氣健脾作用,能促進脾胃運化,幫助消化吸收,改善食慾不振、脘腹脹滿等症狀。

二、燥濕化痰:陳皮還能燥濕化痰,對於脾胃濕阻所致的痰多、咳嗽等症狀,有較好的改善作用。和中飲中常加入一些滋補藥材,如黨參、白朮等,而陳皮的燥濕作用,可以防止藥材過於滋膩,避免濕邪困脾。

祕傳和中飲中使用茯苓,主要基於其以下特性:

  1. 健脾利濕:茯苓性平味甘,入脾經,能健脾益氣、利水滲濕,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弱、濕氣過盛所引起的消化不良、腹脹、水腫等症狀。祕傳和中飲常用於治療脾胃濕熱、消化不良等,茯苓有助於健脾利濕,促進消化吸收。
  2. 寧心安神:茯苓還具有寧心安神的作用,可緩解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祕傳和中飲中加入茯苓,有助於改善患者因脾胃不和而引起的焦慮、失眠等症狀,達到身心調和的效果。

祕傳和中飲中包含白芍,主要原因有二:

  1. 緩解疼痛,調和氣血: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止痛、調經止帶之功效,能緩解因氣血不和、肝氣鬱結引起的疼痛,例如腹痛、腰痛、頭痛等。和中飲中包含的許多藥材如香附、柴胡等也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作用,白芍的加入可以增強其止痛效果,並協同其他藥材共同調理氣血。
  2. 收斂止血,保護脾胃:白芍具有收斂止血、養陰斂津之功效,能緩解因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引起的腹瀉、便血等症狀。和中飲中包含的許多藥材如茯苓、白朮等也具有健脾益氣、利濕止瀉的作用,白芍的加入可以增強其收斂止血、保護脾胃的效果,並防止其他藥材過於燥烈而傷及脾胃。

祕傳和中飲中加入草果,主要是利用其溫中散寒、燥濕化痰的功效。

草果味辛性溫,能溫暖脾胃,驅散寒邪,並能化解濕氣,促進脾胃運化,對於寒濕阻滯所致的脘腹冷痛、消化不良、嘔吐腹瀉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此外,草果還能燥濕化痰,對於痰濕阻肺引起的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等症狀也有輔助治療作用。因此,祕傳和中飲中加入草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寒溼症狀,增強藥效。

祕傳和中飲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減輕毒副作用的作用。和中飲中包含多種藥材,性味各異,甘草可起到協調藥性、使藥效相得益彰的作用。
  2. 增強療效: 甘草本身具有健脾益氣、緩解疼痛、清熱解毒等功效。與其他藥材配合,可增強整體的療效。例如,甘草與黃芩、石膏等清熱解毒藥材配合,可更有效地清熱解毒,緩解炎症。

「祕傳和中飲」方劑中使用「陳倉米」,其主要原因如下:

  1. 健脾胃,和中氣: 陳倉米為陳年稻米,性溫和,入脾胃經,能溫中和胃,健脾益氣,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症狀,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
  2. 止瀉固澀: 陳倉米具有收斂止瀉的功效,能固澀腸胃,減少腹瀉的發生。

因此,陳倉米在「祕傳和中飲」中扮演著健脾和胃、止瀉固澀的重要角色,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療效。

祕傳和中飲中加入赤沙糖,主要考量以下兩個原因:

  1. 緩和藥性: 赤沙糖性平,味甘,能緩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烈或寒涼,使藥效更加溫和,不易刺激腸胃。
  2. 增強補益: 赤沙糖具有補中益氣、生津潤燥的功效,能配合藥材,共同達到滋補氣血、調和脾胃的效果。例如,和中飲中以補中益氣為主要功效,加入赤沙糖,可以增強藥效,使補益效果更佳。

總而言之,赤沙糖在祕傳和中飲中,不僅能緩解藥性,更能增強補益功效,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祕傳和中飲中加入烏梅,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收斂止瀉:烏梅味酸性澀,具有收斂止瀉的作用。其酸性可以收斂腸道,減少水分流失,同時烏梅中的鞣質可以抑制腸道蠕動,緩解腹瀉症狀。
  2. 生津止渴:烏梅性寒,味酸,入肺經,具有生津止渴的功效。其酸性可以刺激唾液分泌,增加口腔濕潤度,緩解口渴,同時烏梅的寒性可以清熱解暑,有助於改善因暑熱導致的口渴、煩躁等症狀。

罌粟殼是中藥方劑中一種特殊的藥材,其主要成分為罌粟植物的乾燥外殼,具有輕微的鎮靜和鎮痛作用。祕傳和中飲中添加罌粟殼的原因主要在於它在調理神經系統及調整情緒方面的潛力。這種藥材含有多種生物堿,其生物活性成分有助於減輕焦慮、緩解失眠,並改善心理壓力所帶來的不適。

在中醫理論中,罌粟殼被認為具有“降氣”和“和中”的功效,能有效地調和脾胃,增強消化功能,促進營養吸收,從而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況。此外,罌粟殼的使用也需要謹慎,因為其過量可能會引起副作用。因此,在臨牀應用中,必須根據病症的具體情況,謹慎選擇劑量,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整體而言,罌粟殼的使用展現了中醫藥在整體調理和個體化治療方面的深厚智慧。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祕傳和中飲 」

祕傳和中飲是中藥方劑,主要由甘草、白芍、白朮、草果、陳皮、茯苓、烏梅、罌粟殼等藥材組成。該方劑具有補氣、健脾、益氣、生津、止瀉等功效,主治腹瀉,不論是赤痢、白痢、新發的還是舊的。

  • 甘草: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
  •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可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 草果:性溫、味辛,具有芳香化濕、溫裡溫中、消食化積、治瘧、降氣、燥濕、解酒毒等功效。可溫脾胃、止嘔吐,消宿食、消酒毒,兼闢瘴解瘟。
  •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烏梅:具有固澀收斂、驅蟲殺蟲、生津止渴、止咳平喘、止血、止瀉、止嘔等功效。
  • 罌粟殼:具有鎮痛、鎮靜、止瀉等功效。

祕傳和中飲組成藥材藥性平和,針對腹瀉有良好的治療效果,是臨牀上常用的一種中藥方劑。

總結:

祕傳和中飲是中藥方劑,由甘草、白芍、白朮、草果、陳皮、茯苓、烏梅、罌粟殼等藥材組成。該方劑具有補氣、健脾、益氣、生津、止瀉等功效,主治腹瀉,不論是赤痢、白痢、新發的還是舊的。

傳統服藥法


白朮1錢,陳皮(去白)1錢,白茯苓1錢,白芍藥1錢,草果(去皮)7分,甘草(炙)3分,陳倉米2錢,砂糖2錢,烏梅1個,罌粟殼(醋炙)1錢5分。
上切細。
用水2盞,加生薑3片,大棗1枚,煎至1盞,去滓溫服。
若發熱噤口不食者,慎勿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秘傳和中飲, 出處:《松崖醫徑》卷下。 組成:白朮1錢,陳皮(去白)1錢,白茯苓1錢,白芍藥1錢,草果(去皮)7分,甘草(炙)3分,陳倉米2錢,砂糖2錢,烏梅1個,罂粟殼(醋炙)1錢5分。 主治:痢,不分赤白新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