搽牙藥方

搽牙藥方

CHA YA YAO F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21

熱/寒比例

(0.4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9%
心經 19%
脾經 17%
肺經 12%
腎經 10%
大腸經 8%
胃經 5%
三焦經 3%
膀胱經 2%
肝經
心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大腸經
胃經
三焦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人中白」是一種中藥,其學名為「白芷」,藥性辛溫,入肺、胃經。在「搽牙藥方」中使用「人中白」的原因主要有二:

  1. 消炎止痛:白芷具有消炎止痛的功效,可以有效緩解牙痛、牙齦腫痛等症狀。其辛溫之性可散寒止痛,對於風寒引起的牙痛尤爲有效。
  2. 去除口臭:白芷能清熱解毒,除臭止腐。其芳香之氣可以掩蓋口腔異味,同時還能抑制細菌滋生,預防口臭復發。

因此,「人中白」在「搽牙藥方」中起到消炎止痛、去除口臭的作用,對於牙齦炎、牙周炎等口腔疾病有一定的療效。

乳香在中藥方劑「搽牙藥方」中,其加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1. 消腫止痛:乳香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因牙齦腫痛、牙周炎等引起的疼痛,乳香能有效緩解炎症反應,減輕疼痛。
  2. 促進癒合:乳香還具有生肌斂瘡的作用,可以促進牙齦組織的修復,加速傷口癒合,從而改善牙齦健康狀態。

因此,乳香的加入,不僅能有效止痛,還能促進牙齦組織的修復,對於治療牙齦炎、牙周炎等牙科疾病具有輔助療效。

沒藥,性溫、味苦,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在「搽牙藥方」中加入沒藥,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消炎止痛:牙齦發炎、牙周病等口腔問題常伴隨疼痛和腫脹,沒藥的消炎止痛作用能有效緩解這些症狀,促進口腔健康。
  2. 活血化瘀:沒藥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牙齦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消散瘀血,進一步減輕疼痛和炎症反應,有利於牙齦的修復。

總之,沒藥在「搽牙藥方」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於改善口腔問題,促進口腔健康。

孩兒茶,又名山茶、孩兒茶、苦丁茶等,在中藥方劑「搽牙藥方」中,其加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孩兒茶性寒,味苦,入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牙齦腫痛、牙周炎、口臭等口腔炎症,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2. 殺菌消炎,清新口氣: 孩兒茶中含有茶多酚、咖啡鹼等成分,具有殺菌消炎的作用,可以抑制口腔細菌的生長,預防牙齒疾病。同時,孩兒茶的清香氣味,可以清新口氣,改善口臭問題。

硃砂在中藥方劑中,通常以其鎮靜安神之效用而著稱,並非一般常見於「搽牙藥方」的成分。

由於硃砂含有汞,其毒性不容小覷,直接塗抹於牙齒及口腔,可能造成口腔黏膜損傷,甚至汞中毒,風險極高。因此,古籍中鮮見以硃砂製成「搽牙藥方」,除非有特殊病症,且經醫師診斷後,纔可能採用。

若您需要了解相關的中藥知識,請諮詢專業中醫師,切勿自行配藥使用,以免造成身體損害。

中藥方劑「搽牙藥方」中包含「血竭」,主要原因有二:

一、活血止痛: 血竭性溫燥,入血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牙齦出血、牙痛等症,皆因氣血瘀滯所致,血竭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牙齦組織的供血狀況,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二、生肌斂口: 血竭亦有生肌斂口之效,能促進牙齦組織的癒合,對於牙齦潰瘍、牙周炎等病症,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因此,血竭在「搽牙藥方」中發揮著活血止痛、生肌斂口的作用,可有效治療牙齦出血、牙痛、牙周炎等口腔疾病。

五倍子常用於治療牙痛、牙齦出血等口腔問題,其在「搽牙藥方」中主要有以下兩個作用:

  1. 收斂止痛:五倍子味酸澀,具有收斂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牙齦出血、牙齦腫痛等症狀。
  2. 殺菌消炎:五倍子含鞣質,具有抗菌、消炎作用,能抑制口腔細菌的生長,預防牙周疾病的發生。

此外,五倍子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對因熱毒引起的口腔潰瘍也有不錯的療效。 因此,五倍子在「搽牙藥方」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能有效改善口腔健康。

赤石脂入藥,性涼、味甘,具有收斂止血、燥濕止癢、清熱解毒之效。在搽牙藥方中,加入赤石脂主要原因有二:

  1. 止血消炎:赤石脂能收斂止血,對於牙齦出血、牙周炎等引發的牙齦出血有緩解作用。同時,其清熱解毒功效可抑制牙齦炎症,減輕牙齦腫痛。
  2. 燥濕止癢:赤石脂能燥濕止癢,可有效改善口腔潰瘍、口角炎等因濕熱引起的口腔問題,減少瘙癢和疼痛感。

海螵蛸為烏賊的內骨骼,性寒、味鹹,歸肝、腎經。其藥用價值在於其收斂止血、止痛生肌、定驚安神之效。

於搽牙藥方中,海螵蛸主要起到收斂止血、止痛生肌的作用。因其收斂止血之效,可有效抑制牙齦出血,減輕牙齦疼痛。同時,其生肌作用有助於牙齦組織的修復,促進傷口癒合。此外,海螵蛸也具有一定抗菌消炎作用,有助於抑制牙菌斑的形成,預防牙周炎等口腔疾病。

白礬,性寒味酸澀,入肺、脾、胃經。在搽牙藥方中,白礬的主要作用在於:

  1. 收斂止痛:白礬能收斂口腔黏膜,減少牙齦出血和牙痛,緩解牙齦炎、牙周炎等引起的疼痛。
  2. 消炎殺菌:白礬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能抑制口腔內細菌的生長,預防和治療牙齦炎、口臭等問題。

此外,白礬還具有燥濕止癢、除垢止血等功效,可配合其他藥材針對不同口腔問題進行治療。

麝香在中藥方劑中被廣泛應用,尤其是在搽牙藥方中,其主要原因在於麝香具備獨特的藥理特性。首先,麝香具有良好的抗炎和消腫作用,可以有效減輕牙腫及牙齦炎等口腔問題。其次,麝香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對於促進牙齦健康、舒緩疼痛有顯著效果。此外,麝香的香氣具有一定的鎮靜效果,能消除口腔不適帶來的焦慮感。再者,麝香還有防腐殺菌的作用,能有效抑制口腔內病菌的生長,降低牙周病和其他口腔感染的風險。因此,將麝香納入搽牙藥方中,不僅提升了方劑的療效,也增強了其安全性與使用舒適度,使其成為傳統中醫口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方劑中加入冰片,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冰片性涼,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牙齒若有炎症、腫痛,冰片可以有效緩解這些症狀,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
  2. 芳香開竅,清新口氣: 冰片具有芳香開竅的功效,可以使口氣清新,去除異味。同時,冰片也可以有效抑制口腔內的細菌滋生,預防牙周病等口腔問題。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此方劑名為「搽牙藥方」,傳統主治「麻後走馬牙疳」。走馬牙疳為中醫急症,多見於小兒麻疹、痘疹後期,熱毒熾盛,腐蝕牙齦,病勢兇險如駿馬疾馳,故稱「走馬」。其特徵為牙齦潰爛出血、口臭、牙齒鬆脫,甚則穿腮破唇,與現代醫學的「壞疽性口炎」或「急性壞死性潰瘍性齦口炎」相似。

方劑組成分析與邏輯推論

此方以 煅人中白(人尿沉澱物,涼血解毒)、雞肫皮(雞內金,消積蝕腐)為君藥,針對熱毒腐蝕之病機;配 乳香、沒藥(活血生肌)、血竭(散瘀定痛)、兒茶(收斂止血)為臣藥,共奏活血斂瘡之效;佐以 朱砂(鎮心解毒)、五倍子(澀腸止血)、赤石脂、海螵蛸(收濕生肌)、明礬(燥濕殺蟲),加強收斂燥濕之力;使以 麝香、冰片(通竅散結),引藥直達病所。若有餘毒未清,可加 牛黃、珍珠末 以清心解毒、生肌長肉。

治療原理推論

  1. 解毒蝕腐:人中白、雞肫皮直攻腐肉,朱砂、明礬清解熱毒。
  2. 活血生肌:乳香、沒藥、血竭改善局部血瘀,促進潰瘍癒合。
  3. 收斂止血:兒茶、五倍子、赤石脂等收澀藥物,減少組織滲出。
  4. 通絡透竅:麝香、冰片辛香走竄,助藥力滲透潰瘍深部。

現代應用聯想

此方組合體現中醫「煨膿長肉」理論,通過煅製藥物(如煅人中白、煅明礬)減少刺激性,增強吸附腐穢之功。若對應現代病理,或可聯想為抑制厭氧菌感染、促進肉芽組織增生,然需進一步科學驗證。值得注意的是,方中朱砂含硫化汞,古今用法差異需審慎評估。

傳統服藥法


人中白(煅)1錢,雞肫皮1錢,乳香(熨)5分,沒藥(熨)5分,兒茶5分,朱砂5分,血竭3分,五倍子3分,赤石脂(煅)7分,海螵蛸7分,明礬(煅)7分,麝香2分,冰片2分。
上為末。
用粟殼煎湯洗淨,搽之。欲速效,加牛黃2分、珍珠末2分,和勻搽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為外用藥,不可內服。
  • 使用本方前,應先諮詢醫師,以確保安全。
  • 本方可能會引起皮膚過敏,如有不適,應立即停止使用。

相關疾病


牙齦腫脹痛牙齦潰爛

相同名稱方劑


搽牙藥方, 出處:《麻科活人》卷一。 組成:人中白(煅)1錢,雞肫皮1錢,乳香(熨)5分,沒藥(熨)5分,兒茶5分,朱砂5分,血竭3分,五倍子3分,赤石脂(煅)7分,海螵蛸7分,明礬(煅)7分,麝香2分,冰片2分。 主治:麻後走馬牙疳。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