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大丸
CHANG PU DA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楊氏家藏方》卷十一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菖蒲大丸中包含水菖蒲,主要原因如下:
- 開竅醒神:水菖蒲性溫,味辛,入心、脾經,具有開竅醒神、化痰開竅的功效。方劑中常配合其他芳香開竅藥物,以增強其開竅醒神之效,用於治療神志昏迷、痰迷心竅等症狀。
- 祛濕止痛:水菖蒲還具有祛濕止痛的作用,可用於治療溼邪引起的頭痛、肢體麻木等症狀。菖蒲大丸中常與其他祛濕止痛藥物配合使用,以達到更好的療效。
菖蒲大丸方劑中加入白朮,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白朮性溫味甘,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菖蒲性辛溫,善於開竅醒神,但同時也易傷脾胃。白朮的加入可以補脾益氣,中和菖蒲的燥性,防止其過度耗傷脾氣,使藥力更為平和。
- 利水滲濕:菖蒲大丸常用於治療濕濁中阻、痰濕壅肺等病症。白朮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可以幫助菖蒲疏通水道,利濕化痰,使藥效更加顯著。
菖蒲大丸方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寒,止痛止痙:菖蒲大丸主治寒邪內侵,頭風頭痛,肢體麻木等症。防風性味辛溫,善於疏散風邪,止痛止痙,與菖蒲、白芷等藥材相配,可加強散寒止痛之效,協同治療頭痛、肢麻等症狀。
- 調和藥性,防止藥物過於燥烈:菖蒲大丸中藥材性味較為辛溫燥烈,容易傷陰耗氣。防風性味辛溫,兼具潤燥之效,與其他藥材相配,能起到調和藥性,防止藥物過於燥烈,避免傷陰耗氣的作用,提高藥物安全性和療效。
菖蒲大丸中加入川芎,主要有兩大原因:
一、疏散風寒,通經活絡:菖蒲善於開竅醒神,但性寒,川芎則性溫,可以溫通經絡,散寒止痛,緩解菖蒲可能帶來的寒性副作用。
二、調和氣血,增強療效: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與菖蒲共同作用,可以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血液循環,提升菖蒲的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菖蒲大丸方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調和藥性: 菖蒲性溫,辛香走竄,甘草性甘,味平,具有緩和、調和的作用。甘草可減輕菖蒲的辛燥之性,避免其過於燥烈傷陰,使藥性更為平和,更易於人體吸收。
二、增強療效: 甘草能補脾益氣,和中緩急,與菖蒲合用,可增強其健脾益氣,化濕止瀉的功效,使藥效更顯著。
菖蒲大丸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宣肺利咽: 桔梗性微寒,味甘,歸肺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止咳的功效。菖蒲大丸主治痰涎壅盛、氣機阻滯,桔梗可配合菖蒲等藥物,共同宣暢肺氣,使痰液易於咳出,達到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的目的。
- 升提藥力: 桔梗具有升提藥力,能使藥力上達肺部,促進其他藥物的發揮,增強整體療效。菖蒲大丸中其他藥物如菖蒲、半夏等,主要作用於肺部,桔梗的升提作用能使藥效更有效地集中於肺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菖蒲大丸方劑中包含木通,主要原因如下:
- 利水通淋: 木通性寒,味甘苦,入膀胱經,具有利水通淋之效。菖蒲大丸主治濕熱下注、小便不利、淋漓澀痛等症,木通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排尿不暢、尿道灼痛等症狀。
- 清熱解毒: 木通亦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可輔助菖蒲、大黃等藥材消解體內的濕熱之邪,促進排毒,進一步緩解患者的病症。
菖蒲大丸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宣肺止咳: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降氣化痰的功效。菖蒲大丸主要用於治療痰熱阻肺、咳嗽喘促等症,杏仁可以幫助宣肺利氣,使痰液易於排出,達到止咳平喘之效。
- 清熱解毒:杏仁亦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以幫助消除痰熱,緩解肺熱引起的咳嗽症狀。
菖蒲大丸中加入肉桂,主要是為了溫陽散寒,助陽氣行。
菖蒲本身具清熱解毒、化濕開竅之效,但其寒性較重,容易損傷陽氣。肉桂溫熱辛香,可溫補脾腎陽氣,與菖蒲相配,既能增強菖蒲的藥力,又能防止其寒性過盛,達到溫陽散寒,通竅開鬱的效果。此外,肉桂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藥物更好地吸收和發揮作用。
菖蒲大丸中加入砂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除菖蒲寒性:菖蒲性寒,久服易傷脾胃。砂仁性溫,味辛,能溫中散寒,與菖蒲配伍,可緩解其寒性,避免損傷脾胃。
2. 增強健脾化濕作用:砂仁具有健脾化濕、行氣止痛的作用,與菖蒲配伍,可增強其健脾益氣、化濕利水的功效,有助於治療脾胃虛弱、濕濁內阻等病症。
菖蒲大丸中加入薄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疏風解表: 薄荷性涼,味辛,善於疏散風熱,清利頭目。菖蒲性溫,能開竅醒神,二者合用,能增強疏風解表之效,對於風熱感冒、頭痛頭昏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二、清熱解毒: 薄荷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引起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菖蒲則具有化溼解毒的功效,二者配伍,能更有效地清除體內熱毒,緩解相關症狀。
主治功效
菖蒲大丸及其組成中藥方劑
「菖蒲大丸」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清熱解毒、疏風散寒、化痰止咳、利咽消腫之功效,常用於治療風熱之邪盛行,導致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吞嚥困難等症狀。
菖蒲
水菖蒲性溫,具有化痰開竅、除濕健胃、殺蟲止癢之功效。常用於治療痰厥昏迷、中風、癲癇、驚悸健忘、耳鳴耳聾、食積腹痛、痢疾洩瀉、風濕疼痛、濕疹、疥瘡等症。
白朮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可以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具有多種藥用價值,常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防風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防風能治療外感風寒或風熱表證,如感冒、流感等;防風能祛風除濕,勝濕止痛,常用於治療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痛風等;防風能解痙止痙,常用於治療肌肉痙攣、抽搐等;防風能活血通經,常用於治療瘀血經閉、痛經等;防風能解毒透疹,常用於治療溫熱病、瘡瘍腫毒等。
川芎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同時,川芎還可治療風寒感冒、肢體疼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肝鬱氣滯引起的胸脅脹痛、胃脘疼痛等症。除此之外,川芎還有補血、強筋骨的作用,可治療貧血、月經不調、痛經,以及跌打損傷、骨折等症狀。
甘草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桔梗
桔梗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濕熱、寒熱交加所致之咳嗽、痰多等症狀,亦可預防和治療呼吸道感染。桔梗還具有促進血液循環、排膿解毒、止血等功效,可用於治療膿瘍、癤子、瘡瘍等疾病。
木通
木通具有清熱瀉火、清熱利尿、補血養肝、利水滲濕、排膿、通乳、利尿、利尿通淋、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它可治療溫熱病、熱淋澀痛、月經不調、閉經、痛經、乳汁不通、膿瘡、膿腫、瘡癤、乳癰、腎臟病水腫、急性腎炎小便不利、濕熱癃閉、淋病、婦女經閉及乳閉等症。木通性寒,味甘,歸腎經,具有利尿通淋之功,可治療急性腎炎、慢性腎炎、心源性水腫、肝硬化腹水等症。木通性寒,味辛、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可治療癰腫瘡毒,跌打損傷等症。
杏仁
杏仁,又名甜杏仁、苦杏仁,為薔薇科植物杏的種子,在中醫中常被用於治療多種疾病,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等功效。杏仁富含維生素E、維生素B羣、蛋白質等,為呼吸系統保健之品,可治咳嗽痰多;其含有的油脂具有潤滑腸道的作用,而苦味則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出糞便,常與柏子仁、郁李仁等同用,具有增強潤腸通便的作用,適用於腸燥便祕;杏仁味苦、性溫,入肺、大腸經,具有降氣止咳平喘,潤腸通便之功效,用於咳嗽氣喘,胸滿痰多,血虛津枯,腸燥便祕等症。
肉桂
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對陽虛體弱、手足冰涼、陽痿宮冷、經血不暢、痛經、血瘀、血栓性疾病、寒痹腰痛、胸痹、陰疽、心腹冷癰、寒疝作痛、閉經、痛經、月經不調、陰道濕熱、脾胃虛寒、陽虛畏寒、腹痛吐瀉、月經不調、血虛萎黃、心腹冷痛等症具有良好的療效。
砂仁
砂仁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等傳統代功效。主治濕濁中阻、脘痞不飢、脾胃虛寒、嘔吐泄瀉、妊娠惡阻、胎動不安、腹瀉、腹部不適、氣滯妊娠惡阻、胎動不安、脾虛濕滯、中焦氣滯之證、胃脘脹滿、噁心嘔吐等症狀。它芳香健胃,增強胃腸蠕動,促進胃液分泌,緩解胃脘脹滿、噁心嘔吐等症狀。
薄荷
薄荷性辛涼,入肺、肝經。具有發汗解表、清利咽喉、透疹、止血、降氣、透疹、疏肝解鬱、清熱解毒、消暑等功效。薄荷發汗解表疏散風邪,清利咽喉透達表邪;止血化瘀消炎止痛促進血液循環調節血管張力;降氣疏風散寒宣肺利咽清熱解毒使氣機暢通調和氣機平衡;透疹擴張皮膚毛細血管促進汗腺分泌抑制病原微生物;疏肝解鬱清熱解毒消暑清涼疏風散熱抑制細菌和病毒生長促進分泌物排出減少泡沫痰形成改善咽喉腫痛等不適。
總結
中藥方劑「菖蒲大丸」具有清熱解毒、疏風散寒、化痰止咳、利咽消腫之功效,常用於治療風熱之邪盛行,導致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吞嚥困難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水菖蒲1兩,白朮1兩,防風(去蘆頭)1兩,川芎1兩半,甘草(炙)2兩,桔梗(去蘆頭,微炒)2兩,木通半兩,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細研,以竹紙裹壓,去油取霜),肉桂(去粗皮)2錢半,縮砂仁2錢半,薄荷葉(去土,取末)10兩。
清上焦,發音聲。
上為細末,次入杏霜、薄荷葉研勻,煉蜜為丸,每1兩作10丸。
每服1丸,食後含化咽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辛溫,有一定的刺激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菖蒲大丸,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一。 組成:水菖蒲1兩,白朮1兩,防風(去蘆頭)1兩,川芎1兩半,甘草(炙)2兩,桔梗(去蘆頭,微炒)2兩,木通半兩,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細研,以竹紙裹壓,去油取霜),肉桂(去粗皮)2錢半,縮砂仁2錢半,薄荷葉(去土,取末)10兩。 主治:清上焦,發音聲。主治:風熱壅盛,咽嗌腫痛,語音嘶嘎,咽物艱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