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疹湯

清疹湯

QING ZHE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22

熱/寒比例

(0.2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4%
胃經 20%
肝經 19%
心經 9%
腎經 6%
膽經 4%
小腸經 4%
肺經
胃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膽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清疹湯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表: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瀉火、解表退熱的功效。對於風熱感冒引起的發熱、頭痛、咽喉腫痛、口渴等症狀,石膏能有效清熱解表,使患者體溫下降,症狀緩解。

2. 滋陰潤燥: 石膏亦有滋陰潤燥的功效,可緩解因熱邪傷津所致的口渴、便祕等症狀。對於熱病後期,患者體內津液虧損,石膏能起到滋陰潤燥,補充津液的作用。

綜上所述,清疹湯中加入石膏,既能清熱解表,又能滋陰潤燥,對於風熱感冒引起的發熱、咽喉腫痛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清疹湯中加入知母,主要源於其 清熱瀉火滋陰潤燥 的功效。

知母性寒,入肺、腎經,可清肺熱、降腎火,對於因熱邪上犯而引起的鼻塞、流涕、發熱等症狀有顯著效果。同時,知母能滋陰潤燥,對於燥熱引起的咽喉乾燥、口渴等症狀也有緩解作用。

因此,清疹湯中加入知母,可以有效地 清熱解毒滋陰潤燥,達到治療感冒初期症狀的目的。

清疹湯中加入羚羊角,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 羚羊角性寒,味苦鹹,具有清熱解毒、鎮驚熄風的功效。清疹湯多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風熱感冒,羚羊角可清熱解毒,緩解發熱、咽痛、咳嗽等症狀。
  2. 鎮驚熄風: 羚羊角具有鎮驚熄風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熱毒上擾所致的頭痛、頭暈、煩躁不安等症狀。清疹湯中加入羚羊角,有助於穩定病情,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清疹湯中加入薄荷,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熱,清利頭目: 薄荷性涼,味辛,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止痛解癢的功效。清疹湯多用於治療風熱感冒、鼻塞流涕、頭昏腦脹等症狀,薄荷可有效疏散風邪,清熱解表,緩解鼻塞、頭昏等不適。
  2. 增進藥效,清涼止癢: 薄荷香氣濃鬱,揮發性強,能促進藥物吸收,增強藥效。同時,薄荷的清涼止癢作用,可以有效緩解風熱引起的皮膚瘙癢、灼熱等症狀,增強治療效果。

清疹湯中包含連翹,主要因其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

連翹性味苦寒,入肺、心經,能清熱解毒,尤其善於治療外感風熱所致的各種熱證,如發熱、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此外,連翹還能消腫散結,對於瘡瘍腫毒、瘰癧等症也有較好療效。

因此,清疹湯中加入連翹,可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散結,治療外感風熱所致的熱證的作用。

清疹湯中加入蟬蛻,主要原因有二:

  1. 疏風散熱: 蟬蛻性涼,味甘,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清熱解毒的功效。對於外感風熱所致的疹子,可清熱解毒,促進疹子消退。
  2. 透疹止癢: 蟬蛻能透發疹子,使疹子順利發出,避免內陷。同時,它還能止癢,減輕患者因疹子引起的皮膚瘙癢。

總之,蟬蛻在清疹湯中起到疏風散熱、透疹止癢的功效,幫助患者快速恢復健康。

清疹湯中包含白僵蠶,主要基於其以下功效:

  1. 疏散風熱: 白僵蠶性寒,味甘,入肺經,能清熱解毒,疏散風熱,對於風熱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發熱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2. 祛風止痙: 白僵蠶具有祛風止痙的作用,可以緩解因風熱上擾導致的頭昏眼花、肢體麻木等症狀。

因此,清疹湯加入白僵蠶,旨在通過其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祛風止痙的功效,達到治療風熱感冒的目標。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清疹湯」主治小兒出疹,針對表裏俱熱之證,具體症狀包括:

  1. 煩躁引飲:因熱邪內擾,耗傷津液,故見煩渴欲飲。
  2. 喉疼聲啞:熱毒上攻咽喉,導致局部腫痛、聲音嘶啞。
  3. 喘逆咳嗽:肺熱壅盛,宣降失常,氣逆而作喘咳。
    此方屬「清熱透疹」之劑,既能清解裏熱,又能透發疹毒,使邪有出路,適用於疹病初起或疹出不暢,伴明顯熱象者。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全方以清熱解毒為主,佐以透疹解表,兼顧熄風利咽,可分三層分析:

  1. 清瀉裏熱

    • 生石膏(君藥):辛甘大寒,清泄肺胃熾熱,除煩止渴。
    • 知母:苦寒潤燥,助石膏清熱生津,針對裏熱津傷。
      此二者構成「白虎湯」核心,直折陽明氣分之火。
  2. 解毒透疹

    • 羚羊角:鹹寒,清肝肺熱毒,兼防熱極生風(小兒易驚厥)。
    • 金線重樓(蚤休):苦微寒,清熱解毒、涼肝定驚,為治熱毒疹癰要藥。
    • 青連翹:輕清上浮,透疹解毒,散結消腫(尤利咽喉)。
    • 薄荷葉:辛涼透表,助疹外達,兼疏風熱。
    • 蟬退、僵蠶:辛平透邪,熄風止痙,緩解咽痛聲啞。
  3. 協同作用

    • 表裏分消:薄荷、蟬退向外透邪;石膏、知母向內清熱,使疹毒外透而裏熱得泄。
    • 防邪內陷:羚羊角、蚤休涼血解毒,預防熱陷心包或動風驚厥。

【中醫理論推理】
此方體現「清透並用」之法:

  • 疹屬陽毒,多因肺胃熱盛,外透不暢。方中石膏、知母直清裏熱,薄荷、蟬退辛涼開腠,使熱隨疹出。
  • 小兒肝常有餘,熱盛易動風,故用羚羊角、僵蠶平肝熄風,標本兼顧。
  • 咽喉為肺之門戶,連翹、蚤休專解熱毒上攻之喉痛,符合「治上焦如羽」原則。

全方配伍嚴謹,既可退高熱、透疹毒,又能防變證,充分反映中醫「既病防變」的治療思維。

傳統服藥法


生石膏(搗細)1兩,知母6錢,羚羊角2錢,金線重樓(切片)1錢半,薄荷葉2錢,青連翹2錢,蟬退(去足土)1錢半,僵蠶2錢。
上水煎,取清湯1鐘半,分2次溫服。以服後得微汗為佳。若1次得微汗者,余藥仍可再服。若服1次即得大汗者,余藥當停服。此藥分量,系治7-8歲以上者,若7-8歲以下者,可隨其年之大小,斟酌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小兒出疹,表裏俱熱,或煩躁引飲,或喉疼聲啞,或喘逆咳嗽。若有發熱、咽喉腫痛、咳嗽等症狀,可加用金銀花、連翹、板藍根等清熱解毒之品;若有煩躁不安、口渴引飲等症狀,可加用竹葉、淡竹葉等清熱生津之品;若有喘逆咳嗽,可加用杏仁、桑白皮等止咳平喘之品。

相關疾病


咳血心情煩燥氣喘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麻疹咳嗽

相同名稱方劑


清疹湯, 出處:《衷中參西》上冊。 組成:生石膏(搗細)1兩,知母6錢,羚羊角2錢,金線重樓(切片)1錢半,薄荷葉2錢,青連翹2錢,蟬退(去足土)1錢半,僵蠶2錢。 主治:小兒出疹,表裏俱熱,或煩躁引飲,或喉疼聲啞,或喘逆咳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