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榆湯

DI YU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百一》卷十四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2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3%
心經 16%
肺經 16%
腎經 16%
大腸經 16%
肝經
心經
肺經
腎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地榆湯方劑中,包含地榆,乃因地榆藥性收斂止血,清熱涼血,且擅長於治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證。

方劑中地榆的加入,主要為以下原因:

  1. 止血作用: 地榆可收斂止血,有助於控制出血,尤其對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出血效果顯著。
  2. 清熱涼血: 地榆能清熱涼血,能改善因血熱所致的出血症狀,並減輕發熱、口渴等伴隨症狀。

因此,地榆作為地榆湯中重要藥材,能有效地發揮止血和清熱涼血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共同治療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證。

地榆湯中包含卷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止血功效: 卷柏性苦寒,入肝經,具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地榆湯以治血熱妄行、出血不止為主,卷柏的止血作用可增強方劑整體的止血效果,尤其對於熱毒所致的出血效果顯著。
  2. 固澀收斂: 卷柏亦有固澀收斂之效,可收斂止血,並有助於修復受損的組織,進一步強化地榆湯的止血作用,並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卷柏的加入,能有效提升地榆湯的止血功效,使其更具療效。

主治功效


地榆湯是一款有效治療多年來一直患有便血癥狀,且無法治癒的中藥方劑。

地榆湯的組成成分包括地榆和卷柏,兩者具有多種治病功效。地榆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清熱涼血、斂瘡、排膿等功效,尤其適用於下焦血熱所引起的便血、痔血、血痢、崩漏等症狀。此外,地榆還能清熱解毒,治療燙傷、濕疹、瘡瘍腫毒等熱毒壅滯之疾,也能清熱涼血,可用於治療熱毒性疾病、出血等症狀。地榆的斂瘡功效顯著,可治療外傷出血、瘡瘍腫痛、痤瘡等症,也能排膿止痛,促進瘡口癒合,消腫止痛,是治療瘡痍、癰腫、疔瘡、膿瘍等膿血疾病的良藥。

卷柏具有止血、排石、益精、止咳化痰、理氣行氣、通經絡等功效。現代研究表明,卷柏含有黃酮類化合物、皁苷類化合物、酚類化合物等成分,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止咳化痰、平喘、利尿、通便等作用。卷柏在臨牀上常被用於治療出血證、尿路結石、咳嗽痰多、肝氣鬱結、經絡不通等疾病。

地榆湯的主要功效是治療多年來一直患有便血癥狀,且無法治癒。它通過地榆和卷柏的相互作用,有效止血、清熱解毒、清熱涼血、斂瘡、排膿,緩解便血癥狀,並促進傷口的癒合。

總的來說,地榆湯是一款安全有效的治療便血癥狀的中藥方劑。它通過地榆和卷柏的相輔相成,有效止血、清熱解毒、清熱涼血、斂瘡、排膿,緩解便血癥狀,並促進傷口的癒合。

傳統服藥法


地榆、甘草、乾薑、乾葛、粟殼、當歸、芍藥、茯苓。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陰道炎胰臟炎痔瘡瘧疾白帶腹中有鳴叫聲子宮崩漏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胃腸出血子宮頸炎咽喉痛肋間神經疼痛身體消瘦口乾口渴月經期間過長

相同名稱方劑


地榆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六。 組成:地榆2兩,甘草(炙,銼)半兩。 主治:血痢不止。

地榆湯, 出處:《保命集》卷中。 組成:蒼朮去皮(4兩),地榆2兩。 主治:久病腸風,痛癢不任,大便下血。

地榆湯, 出處:《百一》卷十四。 組成:地榆(洗,焙乾,銼)、卷柏(不去根,淨洗)各等分。 主治:下血遠年不癒。

地榆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七。 組成:地榆(粗老,銼)4兩,甘草(半生半負,并銼)3兩。 主治:結陰下血。

地榆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九。 組成:地榆半兩,黃連(去須)半兩,木香半兩,白朮1分半,甘草(炙,銼)1分,阿膠(炙燥)1分。 主治:傷寒不發汗,變成狐惑,毒氣上攻,咽喉疼痛,下痢不止。

地榆湯, 出處:《千金翼》卷八。 組成:地榆根8兩,柏葉8兩,蟹爪1升,竹茹1升,漏蘆3兩,茯苓1兩,蒲黃3合,伏龍肝半斤,乾薑2兩,芍藥2兩,當歸2兩,桂心2兩,甘草(炙)2兩。 主治:婦人崩中漏血不絕。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