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榆膏
PU YU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趙炳南臨床經驗集》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寒 (0.02)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普榆膏中加入地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收斂止血:地榆性寒、味苦澀,入肝、脾經,具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的功效。其含有鞣質,能收斂血管,促進凝血,有效止住外傷出血。普榆膏主要用於治療外傷出血、潰瘍、燒傷等症,地榆的收斂止血作用能有效控制傷口出血,加速傷口癒合。
二、清熱解毒:地榆除了止血功效外,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消炎止痛,對於外傷感染、潰瘍化膿等症具有輔助治療作用。普榆膏中加入地榆,能有效預防感染,促進傷口癒合,提高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普榆膏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一度燒、燙傷,亞急性濕疹、皮炎、帶狀疱疹、神經性皮炎、陰囊濕疹等」,其應用範疇集中於熱毒挾濕、皮膚紅腫滲液之證。古代醫家視此類病症多由濕熱蘊結肌膚,或火毒外襲所致,如燒燙傷初期(熱毒灼膚)、濕疹(濕熱流注)、帶狀疱疹(肝火脾濕)等。方劑以「解毒止癢,除濕消炎」為核心,契合中醫「清熱解毒、斂瘡生肌」之法,尤其適合急性或亞急性階段,皮膚未潰爛但見滲液、瘙癢者。
組成與治療原理推演
生地榆面(地榆):
- 性味苦酸微寒,歸肝、大腸經,古藉載其「涼血止血,解毒斂瘡」。《日華子本草》言其「排膿止癢」,善治熱瘡、燙火傷。現代研究證實地榆含鞣質,能收縮血管、減少滲出,促進創面乾燥,緩解炎症,解釋其用於燒燙傷與濕疹滲出期的合理性。
普連軟膏(黃連、黃芩、黃柏等):
- 此為經典清熱解毒方底劑,黃連瀉心火、黃芩清肺熱、黃柏除下焦濕熱,三藥協同可清三焦濕熱。黃連更含小檗鹼,具廣譜抗菌作用,對濕疹、疱疹的繼發感染有預防之效。
配伍邏輯與整體功效
- 清熱+收斂並行:地榆收斂滲液、緩解灼熱,普連軟膏清解濕熱毒邪,二者一斂一清,標本兼治。
- 針對「濕熱毒」病機:濕疹、疱疹等病多因濕熱鬱蒸肌表,普榆膏通過地榆斂濕、黃連類清熱,直接阻斷「熱毒生瘡、濕聚成癢」的病理鏈條。
- 外用直達病所:燒燙傷及皮膚病病位淺表,膏劑敷塗使藥力集中於患處,避免內服苦寒傷胃之弊,符合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原則。
結語
普榆膏以簡潔配伍,融合清熱解毒與收濕斂瘡之力,體現中醫外治方「藥少力專」的特點。其設計不僅對應傳統濕熱證理論,亦與現代抗炎、抗菌的藥理機制相合,適用於多種皮膚病的急性滲出階段。
傳統服藥法
生地榆面1兩,普連軟膏9兩。
解毒止癢,除濕消炎。
混勻。
塗敷患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普榆膏, 出處:《趙炳南臨床經驗集》。 組成:生地榆面1兩,普連軟膏9兩。 主治:解毒止癢,除濕消炎。主治:一度燒、燙傷,亞急性濕疹、皮炎、帶狀皰疹、神經性皮炎、陰囊濕疹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