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脾湯

DIAO P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辨證錄》卷六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6%
腎經 23%
脾經 19%
胃經 19%
心經 7%
肝經 3%
肺經
腎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調脾湯中加入人參,主要是基於其補氣健脾的功效。

人參味甘性溫,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等功效。脾胃乃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若脾胃虛弱,則氣血不足,容易出現乏力、食慾不振、面色蒼白等症狀。人參補氣健脾,可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氣血生化,改善上述症狀。

此外,人參還可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如茯苓、白朮等,共同起到健脾利濕、和胃止嘔等功效,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調脾湯中加入玄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 玄參性寒,味甘苦,入心、肺、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之效。調脾湯中常因脾胃虛弱,濕熱內蘊,導致口苦口乾、舌苔黃膩等症。玄參可清熱解毒,降火除煩,緩解濕熱對脾胃的損害,有助於脾胃功能的恢復。
  2. 滋陰降火: 玄參兼具滋陰降火的作用,可緩解因脾胃虛弱導致的陰虛火旺,如心煩失眠、口燥咽乾等症狀。調脾湯中加入玄參,不僅清熱解毒,同時滋陰降火,使脾胃虛弱和陰虛火旺兩種病機得到兼顧,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調脾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滋陰潤燥: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之功效。脾虛常伴有胃陰不足,脾失健運,容易出現口乾舌燥、食慾不振等症狀。麥門冬可滋陰潤燥,緩解脾胃虛弱所致的胃陰不足,促進脾胃功能恢復。
  2. 清熱除煩:脾虛易導致心煩失眠,而麥門冬亦有清熱除煩的作用。它能滋陰降火,清熱解毒,緩解因脾虛引起的內熱,改善心煩、失眠等症狀。

因此,調脾湯中加入麥門冬,既能滋陰潤燥,改善脾胃功能,又能清熱除煩,達到治療脾虛症狀的效果。

調脾湯中加入菊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菊花性寒,味甘苦,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脾胃蘊熱,易導致食慾不振、口乾口苦等症狀。菊花可清熱瀉火,降肝火,緩解脾胃熱證,幫助調理脾胃功能。
  2. 疏風散熱: 菊花亦有疏風散熱的作用。脾胃受熱,容易出現頭痛、目赤、口渴等症狀。菊花可疏散風熱,清利頭目,緩解脾胃熱證導致的各種不適。

因此,調脾湯中加入菊花,可起到清熱解毒、疏風散熱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緩解脾胃熱證。

調脾湯中加入薏苡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具有健脾利濕、清熱排膿的功效。脾胃虛弱、濕氣困阻,常導致食慾不振、腹脹、腹瀉等症狀。薏苡仁能健脾益氣,促進脾胃運化,利濕消腫,改善上述症狀。
  2. 清熱解毒:薏苡仁亦具清熱解毒之效,能清泄體內濕熱,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濕疹、瘡瘍腫毒等症狀,亦有一定療效。因此,調脾湯中加入薏苡仁,不僅能健脾利濕,同時也能清熱解毒,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和整體身體狀況。

調脾湯中加入石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健脾益胃:石斛性甘寒,入胃經,具有養陰生津、益胃健脾的功效。調脾湯主治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食少納呆、腹脹便溏等症狀,石斛可以補益脾胃,增強消化功能,改善脾胃運化,從根本上解決脾胃虛弱的問題。

二、清熱生津:石斛同時具有清熱生津的作用,對於脾胃虛熱引起的口渴、舌燥等症狀也能起到緩解作用。調脾湯中往往還含有其他清熱解毒的藥物,石斛的加入可以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清熱生津效果。

調脾湯中加入芡實,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功效:

1. 健脾止瀉:芡實味甘、澀,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健脾益氣、固澀止瀉的作用。對於脾虛泄瀉,或脾胃虛弱、食少便溏等症狀,芡實能起到很好的調理作用。

2. 補腎固精:芡實亦能補腎固精,對於腎虛遺精、滑精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調脾湯中加入芡實,一方面能健脾止瀉,另一方面也能補腎固精,達到整體調理脾腎虛弱的功效。

調脾湯中包含山藥,主要原因有二:

一、健脾益氣: 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具有補脾益氣、滋陰養肺、固腎健脾的功效。脾胃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谷精微,山藥能健脾胃,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使水谷精微得以正常吸收和輸布,從而改善脾虛所致的乏力、食慾不振、腹瀉等症狀。

二、滋陰補腎: 山藥同時也具滋陰補腎的功效。脾腎相生,脾虛可導致腎氣不足,腎虛又可加重脾虛。山藥既能健脾益氣,又能滋陰補腎,有助於改善脾腎兩虛的症狀,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調脾湯 」,主治陽明之火,積聚在脾臟中,而不願消散。臨牀症狀如下:病人善於吃肥膩甘甜的食物,飯後很快又感到饑餓,少吃一點或不吃就會覺得頭紅面熱,雙腳無力,無法走路。

  • 菊花 具有清熱解毒、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散風熱、止咳化痰、解毒、清肝明目、平肝息風和安神等功效。菊花可以治療瘡腫毒、目赤腫痛、風熱感冒、頭痛發熱、發熱、頭痛、喉痛、口腔潰瘍、咳嗽、痰多、肝火上亢、目赤腫痛、肝陽上亢、頭痛眩暈、失眠、焦慮等症狀。

  • 麥門冬 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用於治療陰虛津虧的各種症狀,如乾咳少痰、口乾咽燥、舌紅少苔;心肺氣陰兩虛所致的咳嗽、氣喘、心悸、失眠;以及熱病津傷、煩躁、身熱、神昏等症狀。

  • 芡實 具有固澀收斂、止瀉、固崩止帶、補中益氣、補腎、補血等功效。它能益腎固精,止遺精、滑精、白濁;補脾止瀉,治久瀉不愈;固崩止帶,治濕熱帶下、脾腎兩虛之帶下;補中益氣,增強體力、強健身體;補腎澀精,治小便不禁、遺精、白濁、帶下等症狀;補血,治貧血、面色蒼白、頭暈眼花等症狀。

  • 人參 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 山藥 具有補氣、澀精止遺、補腎、止咳化痰、強筋骨、健脾胃、滋陰、止瀉等功效。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有補氣益虛,生津止渴,健脾養胃的功效。

  • 石斛 性微寒,味甘,入胃、肺、腎經。具有滋陰清熱、生津益胃、潤肺益腎、明目強腰、補氣養血、清熱瀉火、生津止渴、強筋骨、益精等功效。可治療熱病傷津、口乾煩渴、胃陰不足、胃痛乾嘔、肺燥乾咳、虛熱不退、陰傷目暗、腰膝軟弱、氣血虛、乏力疲勞、腎精虧虛、腰膝酸軟、失眠多夢、遺精滑精等症狀。

  • 玄參 性寒,味苦、甘,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之效。玄參中的三萜皁苷、甜菜鹼和多醣等有效成分能清熱解毒,滋陰潤燥,並增強血管張力、降低血管滲透性,有助於緩解炎症反應;玄參還可以促進肝臟解毒酶的活性,促進代謝和排泄有害物質,有助於清除體內毒素;另外它也能增血管張力,防滲漏,減積聚;具抗炎、抗氧化作用,緩炎症、氧化損傷。

  • 薏苡仁 性味甘、淡、微寒,入脾、肺、腎經,功能利水消腫、健脾滲濕、清熱排膿、補肺益陰。薏苡仁含有多種有效成分,如薏苡仁甙、薏苡仁醇等,能夠促進身體的代謝功能,調節脾胃的分泌和消化功能,從而達到利水消腫的效果。薏苡仁還具有健脾胃,排膿,利水滲濕,降氣等功效。薏苡仁對於氣滯等症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總結:中藥方劑「 調脾湯 」,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各自具有不同的藥理作用。這些中藥材相互協同,能夠起到清熱瀉火、健脾益氣、滋陰潤燥、利水消腫等作用,從而緩解陽明之火的症狀。

傳統服藥法


陳皮、白朮、丁香、人參、訶子、青皮、甘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心內膜炎心包炎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全身性水腫嘴裡發苦

相同名稱方劑


調脾湯, 出處:《幼科鐵鏡》。 組成:陳皮、白朮、丁香、人參、訶子、青皮、甘草。 主治:小兒脾疳。黃瘦腹大,或吃土吃米吃茶。

調脾湯, 出處:《玉案》卷三。 組成:白朮1錢,陳皮1錢,蒼朮1錢,木通1錢,黃芩1錢2分,砂仁1錢2分,人參1錢2分,川芎1錢2分,黃柏8分,甘草8分。 主治:濕傷,面黃倦甚,足痠口苦,脈散而大者。

調脾湯, 出處:《辨證錄》卷六。 組成:人參5錢,玄參1兩,麥冬5錢,甘菊花5錢,苡仁5錢,金钗石斛3錢,芡實1兩,山藥5錢。 主治:益太陰之陰水,以勝其陽明之陽火。主治:陽明之火,固結於脾而不肯解,善用肥甘之物,食後即饑,少不飲食,便覺頭紅面熱,兩足乏力,不能行走。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