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調榮飲中包含蓬莪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行氣止痛:蓬莪朮味辛、苦,性溫,具有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的功效。調榮飲旨在治療肝氣鬱滯、血瘀不通所致的胸脅疼痛、月經不調等症狀,蓬莪朮可疏肝理氣、活血化瘀,緩解胸脅疼痛,改善月經不調。
- 消食化積:蓬莪朮能消食化積,對於食積不化、脘腹脹滿等症狀有一定療效。調榮飲中可能含有其他化瘀消積的藥物,蓬莪朮的加入可以增強消食化積的效果,促進氣血運行,改善整體療效。
調榮飲方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功效。調榮飲多用於婦科病症,如月經不調、痛經等,川芎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緩解疼痛。
- 昇提陽氣,改善氣血運行: 川芎有昇提陽氣的作用,可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血液循環,對於氣血不足、頭暈眼花等症狀有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川芎在調榮飲中發揮著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昇提陽氣等多重功效,有助於改善女性經期不適等症狀。
調榮飲中包含當歸,主要原因有二:
-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對於女性經期不調、痛經、血虛面色蒼白等症狀,當歸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 與其他藥材配伍,相輔相成: 調榮飲中的其他藥材,如川芎、白芍、熟地黃等,也具有補血活血、養血柔肝的功效。當歸與這些藥材配伍,能相互協同,發揮更佳的療效。
調榮飲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祛風止痛: 白芷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祛風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調榮飲主要針對風寒濕邪引起的頭痛、鼻塞、肢體痠痛等症狀,而白芷能有效驅散風寒濕邪,緩解疼痛。
- 宣通鼻竅: 白芷具有宣通鼻竅的功效,可改善鼻塞、流涕等症狀。調榮飲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引起的鼻塞,白芷的加入可有效改善鼻塞,促進鼻腔通暢。
因此,白芷作為調榮飲中的一味藥材,能有效發揮祛風止痛、宣通鼻竅的功效,有助於改善患者的病症。
調榮飲中加入檳榔,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行氣消積:檳榔味辛性溫,入胃、大腸經,具有行氣消積、驅蟲殺蟲的功效。方中加入檳榔,旨在疏通氣機,消解積滯,改善因氣滯血瘀、食積停滯導致的胸悶、腹脹、便祕等症狀。
- 降逆止嘔:檳榔亦有降逆止嘔之效,可用於治療胃氣上逆、嘔吐不止等症。調榮飲中加入檳榔,或可緩解因脾胃虛弱、氣機不暢而導致的呃逆、嘔吐等症狀。
總而言之,調榮飲中加入檳榔,意在通過行氣消積、降逆止嘔等作用,改善患者氣血運行不暢、脾胃功能失調等症狀,達到治療目的。
調榮飲方劑中加入陳皮,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一、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調榮飲中常配合補氣藥物,陳皮可助其行氣,避免補氣過於滯膩,使藥效更易發揮。
二、降逆止嘔:陳皮具有降逆止嘔之功,可緩解脾胃氣逆導致的嘔吐、呃逆等症狀。調榮飲多用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引起的病症,而脾胃虛弱常伴隨氣逆,陳皮的加入有助於緩解此類症狀,提升療效。
調榮飲方劑中包含延胡索,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活血化瘀,止痛: 延胡索性味苦辛、溫,入肝經,具有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其能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對於因氣滯血瘀導致的胸痛、腹痛、頭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 疏肝解鬱: 延胡索亦能疏解肝氣鬱結,對於情緒抑鬱、心煩意亂、脅肋脹痛等肝鬱氣滯症狀具有治療作用。
因此,延胡索的加入,能有效地緩解氣血運行不暢、肝氣鬱結所導致的各種症狀,使之與方劑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調榮飲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血腫」,特徵為「四肢浮腫,皮肉間必有紅痕赤縷」,屬中醫「瘀血水停」之證。古醫籍所載「紅痕赤縷」多為血瘀滯絡之象,浮腫則為水濕停聚,說明病機為瘀血阻絡,導致氣滯水停,血水互結。此方以「調榮」(調理營血)為名,旨在活血化瘀為主,佐以行氣利水,使血行則水消。
方劑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藥物組成與配伍意義:
- 蓬朮(莪朮):破血行氣,擅消積散結,針對瘀血與氣滯互結之證。
- 川芎:活血行氣,為血中氣藥,助莪朮通絡散瘀,兼能上行頭目、下行血海。
- 當歸:補血活血,與川芎相配養血而不留瘀,調和營血。
- 白芷:辛溫散風、通竅止痛,此處用其辛散之性助活血藥通絡,或兼治浮腫伴表邪。
- 檳榔:下氣行水,消積利濕,針對水濕停聚之浮腫,導滯下行。
- 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協同檳榔行氣以助水濕運化。
- 延胡索:活血行氣止痛,增強化瘀止痛之效,針對血瘀所致疼痛。
治療原理:
此方以「活血化瘀為主,行氣利水為輔」。瘀血阻絡則氣機不暢,氣滯進一步加重水濕停聚,形成「血瘀—氣滯—水停」病理鏈。方中莪朮、川芎、延胡索破血行氣,當歸養血和血,使瘀去新生;檳榔、陳皮行氣利水,白芷辛散通絡,共奏「血行水消」之效。紅痕赤縷為絡脈瘀阻之徵,浮腫為水濕外溢,故疏通血絡則紅痕退,氣行水行則腫自消。
適用證型推論:
- 核心病機:血瘀絡阻,氣滯水停。
- 延伸應用:或見於跌撲損傷後腫痛、婦人經閉水腫,及其他瘀血夾濕之證。
- 禁忌:若浮腫屬純虛證(如脾腎陽虛水泛)或陰虛血熱者,非本方所宜。
現代等效思路:
此方可類比「活血利尿劑」,通過改善微循環、促進組織液回流以消腫,符合「血水同調」的中醫治療邏輯。
傳統服藥法
蓬朮、川芎、當歸、白芷、檳榔、陳皮、延胡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 對本方劑過敏者禁用。
- 服用本方劑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 服用本方劑期間,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調榮飲,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五。 組成:蓬朮、川芎、當歸、白芷、檳榔、陳皮、延胡索。 主治:血腫。四肢浮腫,皮肉間必有紅痕赤縷。
調榮飲, 出處:《直指》卷十七。 組成:華陰細辛1分,莪朮1分,辣桂1分,赤芍藥1分,延胡索1分,當歸1分,川芎1分,白芷1分,檳榔1分,大腹皮1分,桑白皮(炒)1分,瞿麥穗1分,赤茯苓1分,陳皮1分,葶藶(炒香)1分,大黃(濕紙煨)1分,甘草(炙)1分半。 主治:瘀血留滯,血化爲水,四肢浮腫,皮肉赤紋,名曰血分。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