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眼金華水

點眼金華水

DIAN YAN JIN HUA SHUI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21

熱/寒比例

偏寒 (0.5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脾經 17%
心經 14%
肺經 13%
大腸經 10%
胃經 7%
膽經 7%
腎經 3%
小腸經 3%
膀胱經 2%
肝經
脾經
心經
肺經
大腸經
胃經
膽經
腎經
小腸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點眼金華水方劑中包含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瀉火止痛的功效。眼部炎症多伴有紅腫熱痛,而黃連可以有效抑制炎症反應,減輕眼部充血和疼痛。
  2. 抗菌消炎: 黃連中含有小檗鹼等抗菌成分,可以有效抑制細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長,對於眼部感染引起的炎症有良好的消炎效果。

因此,黃連作為點眼金華水方劑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能夠有效清熱解毒、抗菌消炎,達到治療眼部炎症的目的。

點眼金華水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的功效。眼部炎症多因熱毒所致,杏仁可清熱解毒,消炎止痛,改善眼部紅腫、疼痛等症狀。

2. 潤肺止咳: 杏仁還具有潤肺止咳的作用,對於因肺熱引起的咳嗽、眼部乾澀等症狀,杏仁可起到滋潤眼部,緩解眼部不適的作用。

總體而言,杏仁在點眼金華水中能發揮清熱解毒、潤肺止咳的功效,幫助改善眼部炎症、乾澀等症狀。

點眼金華水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硇砂,主要是因為硇砂具備特定的藥理性質。硇砂(即硫酸鋅)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這使得它能夠有效地用於治療眼部炎症、結膜炎以及各類眼部不適。

在配方中添加硇砂的原因,除了其藥理作用外,還在於其具有優良的抗菌特性,可以抑制致病菌的生長,進一步增強了方劑的療效。同時,硇砂的化學成分能夠促進眼部組織的修復,減輕發炎引起的不適感。

綜合而言,添加硇砂不僅能提升點眼金華水的治療效果,還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眼睛健康,對於多種眼病的治療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因此,這一成分的選用是基於其獨特的藥理特性以及對眼部疾病的針對性治療需求。

點眼金華水方劑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炎止痛: 乳香性溫,味辛,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眼部紅腫、疼痛等症狀,乳香能有效消炎止痛,緩解眼部不適。

2. 促進癒合: 乳香具有促進組織修復的作用,可以加速眼部傷口癒合,對於眼部外傷、潰瘍等症狀,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此外,乳香還具有改善眼部血液循環、減輕眼部疲勞等功效,因此被廣泛應用於眼科疾病的治療。

點眼金華水中的「銅綠」,實際上是指「綠礬」,而非字面上的「銅綠」。綠礬為硫酸亞鐵的結晶,其性寒涼,具有清熱解毒、收斂止血的功效。

在點眼金華水中,綠礬的主要作用是:

  1. 消炎止痛:綠礬具有抗菌消炎的功效,可以有效抑制眼部感染,減輕眼部紅腫疼痛。
  2. 收斂止血:綠礬具有收斂止血的作用,可以幫助止住眼部出血,緩解眼部充血。

因此,點眼金華水中加入綠礬,是為了充分發揮其清熱解毒、收斂止血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眼部疾病的目的。

點眼金華水方劑中含有輕粉,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 清熱解毒:輕粉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對於眼部熱毒引起的紅腫、疼痛、眼屎多等症狀,輕粉可以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消炎止痛,緩解眼部不適。

二、 殺菌止癢:輕粉具有殺菌止癢的作用,可以抑制眼部細菌滋生,減少感染風險,同時也緩解因細菌感染引起的瘙癢症狀。

然而,輕粉屬於劇毒藥物,使用需謹慎,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用藥。

點眼金華水配方中添加冰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冰片性涼,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眼部炎症多伴隨紅腫熱痛,冰片可直接作用於眼部,減輕炎症反應,緩解疼痛。
  2. 開竅醒神,促進血液循環: 冰片味辛,具有開竅醒神之效,可促進眼部血液循環,改善眼部微循環,有助於藥物成分更有效地滲透至眼部組織,達到治療目的。

總之,冰片在點眼金華水中,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和開竅醒神的功效,有助於改善眼部炎症。

點眼金華水方劑中加入滑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滑石性寒,入肺、膀胱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通淋的功效。對於因熱毒上攻、風熱侵襲而導致的眼部紅腫、疼痛、分泌物增多等症狀,滑石能有效清熱解毒,緩解眼部炎症。

2. 收斂止癢:滑石性質細膩,具有收斂止癢的功效。對於眼部瘙癢、灼熱等症狀,滑石能有效收斂止癢,減輕不適。

因此,點眼金華水方劑中加入滑石,旨在清熱解毒、收斂止癢,達到治療眼部炎症、改善眼部不適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點眼金華水」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肝臟有熱,血脈壅滯,津液不榮,目中乾澀碜痛」,其病機關鍵為 肝熱津傷、血瘀目澀

  1. 肝熱灼津:肝開竅於目,肝經鬱熱上炎,耗傷目絡津液,導致眼乾、澀痛。
  2. 血脈壅滯:熱鬱血分,氣血運行不暢,目絡瘀阻,加劇疼痛與不適。
  3. 津液不榮:肝血不足或熱傷陰液,使目失濡養,出現乾澀、異物感(「碜痛」)。

此方以 清熱解毒、活血通絡、潤燥明目 為核心,直接點眼發揮局部治療作用。


二、組成邏輯與可能功效

(一)清熱解毒、涼血退赤

  1. 黃連:苦寒,清肝火、解熱毒,為治目赤腫痛要藥。
  2. 銅綠(煅):微毒,性寒,能明目退翳,外用治風眼赤爛。
  3. 硇砂:鹹苦辛,傳統用於蝕瘡去翳,助黃連清熱消腫。
  4. 青古老錢(含銅):古代認為銅能「殺蟲解毒」,與井華水浸泡後取其清涼之性。

(二)活血散瘀、通絡止痛

  1. 乳香:辛散苦泄,活血行氣,緩解目絡瘀滯之痛。
  2. 艾灰:溫澀止血,能收斂目眥分泌物,亦防他藥過寒傷絡。
  3. 古老錢浸液:銅離子可能促進局部微循環。

(三)潤燥消腫、明目退翳

  1. 杏仁:油脂潤燥,緩解眼乾;其「去皮尖」減毒性,留潤澤之效。
  2. 滑石:甘寒滑利,清熱利濕,防淚液黏滯。
  3. 龍腦(冰片):辛涼走竄,引藥入目,清熱止痛,開鬱通竅。

(四)特殊配伍與劑型設計

  1. 井華水浸泡:取其「輕清上浮」之性,增強清熱明目效果。
  2. 綿裹濾藥:緩釋藥性,避免直接刺激眼目。
  3. 膩粉(輕粉):少量外用抗菌,但需慎用(古代用之,今多避)。

三、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通過 局部給藥,結合 清熱、活血、潤燥 三重作用:

  1. 抑菌抗炎:黃連、銅綠、硇砂等抑制眼部感染,減輕紅腫。
  2. 改善微循環:乳香、艾灰、銅錢浸液緩解血瘀,促進眼部供血。
  3. 潤澤目絡:杏仁、滑石、龍腦滋潤乾澀,冰片透皮助藥力滲透。
    適用於 肝熱夾瘀型目疾,如慢性結膜炎、乾眼症等,表現為眼紅、乾癢、刺痛者。

總結

「點眼金華水」為古代外用眼藥,側重 清熱化瘀、潤燥止痛,其組方體現「寒溫並用、動靜結合」的配伍思維,適合局部調理目絡氣血。然其含硇砂、膩粉等峻藥,現代應用需進一步考證安全性與替代方案。

傳統服藥法


黃連末1分,杏仁7枚(去皮尖雙仁,細研),硇砂1塊(豌豆大,研),乳香1塊(黑豆大,研),銅綠1字(煅過),膩粉1錢匕(研),青古老錢3文(與諸藥同浸),龍腦半錢匕(研),滑石半錢匕(研),艾灰半錢匕(研)。
上除青古老錢外,為細末,與古老錢入在綿子內,用井華水浸三七日後。
點目眥頭。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點眼金華水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點眼金華水,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六。 組成:黃連末1分,杏仁7枚(去皮尖雙仁,細研),硇砂1塊(豌豆大,研),乳香1塊(黑豆大,研),銅綠1字(煅過),膩粉1錢匕(研),青古老錢3文(與諸藥同浸),龍腦半錢匕(研),滑石半錢匕(研),艾灰半錢匕(研)。 主治:肝臟有熱,血脈壅滯,津液不榮,目中乾澀磣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