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殼飲

SU KE YI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證治要訣類方》卷二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2%
脾經 20%
胃經 14%
肝經 14%
大腸經 11%
心經 8%
腎經 2%
膽經 2%
三焦經 2%
肺經
脾經
胃經
肝經
大腸經
心經
腎經
膽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粟殼飲是一種具有悠久歷史的中藥方劑,其主要成分之一是罌粟殼。罌粟殼,作為中藥,具有良好的藥理作用,主要用於鎮靜安神、抗焦慮及止痛。此方劑主要適用於症狀如失眠、焦慮、心煩等者,能有效緩解心理壓力,幫助人們恢復平靜的心態。

罌粟殼之所以被納入粟殼飲的組成,是因為它能夠與其他成分相輔相成,增強其療效。此方劑中的粟殼,具有健脾開胃的功效,可以促進消化,改善食慾,當搭配罌粟殼後,能更全面地調理身心,達到安神與養生的效果。此外,罌粟殼中的有效成分能夠改善睡眠質量,降低壓力,從而促進身體的自我修復和調節。這樣的組合使得粟殼飲在中醫臨牀應用中,成為一種受人歡迎的方劑,尤其適合現代人面對的生活壓力。

粟殼飲中包含枳殼,主要原因如下:

  1. 行氣消積: 枳殼味苦辛,性微寒,歸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寬胸散結之效。粟殼飲主要用於治療食積氣滯所致的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噯氣吞酸等症,枳殼可幫助消除積滯,促進消化,緩解胸悶氣滯。
  2. 降逆止嘔: 枳殼還有降逆止嘔之效。食積氣滯常伴有噁心嘔吐,枳殼可降氣止嘔,緩解患者的不適。

因此,粟殼飲中加入枳殼,可以起到行氣消積、降逆止嘔的作用,達到治療食積氣滯的效果。

粟殼飲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脾胃不和,止瀉止痛: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斂陰止汗、柔肝止痛、養血調經的功效。粟殼飲主治脾胃不和、飲食不節導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白芍能緩解脾胃氣虛、腸道蠕動過快,起到止瀉止痛的作用。
  2. 保護胃黏膜,促進消化: 白芍中的芍藥苷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可以保護胃黏膜免受損傷,促進胃液分泌,促進消化功能。粟殼飲中加入白芍,可以增強其緩解胃部不適、促進消化的功效。

粟殼飲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功效。粟殼飲以健脾除濕為目的,陳皮可協助理氣化濕,促進脾胃運化,增強藥效。
  2. 調和藥性: 粟殼飲中其他藥材多偏寒涼,加入陳皮可起到溫和脾胃、調和藥性的作用,避免寒涼之性損傷脾胃。同時,陳皮的香氣亦可改善藥味,增加患者服藥的舒適度。

粟殼飲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血活血: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粟殼飲主治血虛證,而當歸能補血,有助於改善血虛所致的症狀,如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氣短等。
  2. 促進血液循環: 當歸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有助於促進粟殼的藥效發揮。粟殼性寒,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止痛的功效。當歸溫補,可緩解粟殼的寒性,使藥性更平和,提高藥效。

粟殼飲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粟殼性寒,甘草性甘,味甘而性平,可以調和粟殼的寒性,避免過於寒涼,減輕對脾胃的刺激。
  2. 增強療效:甘草具有健脾益氣、和中緩急、解毒生津的功效,與粟殼共同使用,可以增強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效果,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粟殼飲中包含訶子,主要原因如下:

  1. 收斂止瀉: 訶子性澀,具有收斂止瀉的作用,可固澀腸胃,減少水瀉,對於粟殼飲治療脾胃虛弱、泄瀉等症有輔助作用。
  2. 清熱解毒: 訶子味苦,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功效,能幫助中和毒素,緩解發熱、口渴等症狀,配合粟殼等清熱利濕藥物,增強治療效果。

總之,訶子在粟殼飲中起到收斂止瀉、清熱解毒的作用,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效果。

粟殼飲中包含木香,其主要原因如下:

  1. 行氣止痛: 木香性溫,味苦,入脾、胃、肝經,具有行氣止痛之功效。粟殼飲主治脾胃氣滯,脘腹脹痛,而木香能疏肝理氣,緩解胃脘脹滿、疼痛等症狀,達到行氣止痛的效果。
  2. 健脾和胃: 木香還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能促進脾胃消化功能,改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粟殼飲中加入木香,可以更好地緩解脾胃不和,促進消化吸收,達到健脾和胃的目的。

粟殼飲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健脾:粟殼飲為清熱利濕之劑,但長期使用易傷脾胃。人參味甘性溫,具補氣健脾、益氣固脫之效,可中和藥性,避免脾胃受損,增強機體抵抗力,幫助疾病恢復。
  2. 扶正祛邪:粟殼飲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證,人參可補氣固表,增強人體正氣,抵抗外邪侵襲,更能有效地祛除濕熱邪氣,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因此,粟殼飲中加入人參,不僅能減輕藥物副作用,更能增強療效,使治療更為完善。

粟殼飲中包含白僵蠶,主要是因為白僵蠶具備以下兩項功效:

  1. 疏風止痙: 白僵蠶性寒,味甘,入肝經,具有疏散風熱、止痙攣的功效。粟殼飲常用於治療小兒驚風、抽搐等症狀,白僵蠶可以起到疏散風熱、平息痙攣的作用,減輕患兒痛苦。
  2. 清熱解毒: 白僵蠶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因熱毒引起的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等症狀。粟殼飲中往往會搭配其他清熱解毒藥物,白僵蠶可加強清熱解毒之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粟殼飲

粟殼飲,又稱赤白痢湯,是一首中醫方劑,主要用於痢疾的治療,包括菌痢和阿米巴痢疾。粟殼飲的組成如下:

  • 罌粟殼:具有清熱止瀉、止痛安神的功效。
  •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寬中化痰的功效。
  • 白芍:具有平肝清熱、斂陰止汗的功效。
  • 陳皮:具有理氣行氣、化痰止咳的功效。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
  •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和中的功效。
  • 訶子:具有澀腸止瀉、固表止汗的功效。
  • 木香:具有理氣止痛、溫中止瀉的功效。
  • 人參:具有補益元氣、健脾養胃的功效。
  • 白僵蠶: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的功效。

粟殼飲的方義如下:

  • 罌粟殼:清熱止瀉,安神止痛,爲君藥。
  • 枳殼:理氣行氣,寬中化痰,爲臣藥。
  • 白芍:平肝清熱,斂陰止汗,爲佐藥。
  • 陳皮:理氣行氣,化痰止咳,爲佐藥。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爲佐藥。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和中,爲佐藥。
  • 訶子:澀腸止瀉,固表止汗,爲佐藥。
  • 木香:理氣止痛,溫中止瀉,爲佐藥。
  • 人參:補益元氣,健脾養胃,爲佐藥。
  • 白僵蠶:平肝息風,祛風除濕,爲佐藥。

粟殼飲的功效如下:

  • 清熱止瀉
  • 止痛安神
  • 理氣行氣
  • 寬中化痰
  • 補血活血
  • 調經止痛
  • 澀腸止瀉
  • 固表止汗
  • 補益元氣
  • 健脾養胃

粟殼飲的用法如下:

  • 將粟殼飲的各味藥材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煎煮至沸騰後,再煎煮15分鐘。
  • 將粟殼飲的藥液過濾,去除藥渣,即可服用。
  • 粟殼飲的用量,一般為1劑/日,分2次服用。

粟殼飲的禁忌症如下:

  •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禁用。
  • 兒童慎用。
  • 脾胃虛寒者禁用。

粟殼飲的注意事項如下:

  • 服用粟殼飲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 服用粟殼飲期間,應避免飲酒。
  • 服用粟殼飲期間,應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 如果在服用粟殼飲期間出現任何不適症狀,應立即停止服用並就醫。

總結:

粟殼飲是一種中醫方劑,主要用於痢疾的治療,包括菌痢和阿米巴痢疾。粟殼飲的組成、方義、功效、用法、禁忌症、注意事項等,詳見上文。

傳統服藥法


罌粟殼、枳殼、白芍藥、陳皮、當歸、甘草、訶子、木香、人參、白僵蠶。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年老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痢疾志賀桿菌病阿米巴病

相同名稱方劑


粟殼飲, 出處:《證治要訣類方》卷二。 組成:罂粟殼、枳殼、白芍藥、陳皮、當歸、甘草、訶子、木香、人參、白僵蠶。 主治:痢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