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調中散

REN CAN DIAO ZHO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6%
肺經 18%
胃經 15%
心經 11%
大腸經 6%
肝經 6%
腎經 6%
膽經 4%
三焦經 2%
心包經 2%
脾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大腸經
肝經
腎經
膽經
三焦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人參調中散」方劑中包含「人參」,其原因主要有二:

  1. 補氣益脾: 人參為補氣之要藥,能補益脾胃之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使氣血生化充足,調理脾胃失調所致之諸症。
  2. 扶正固本: 人參能扶正固本,提升人體抵抗力,增強正氣,有助於抵禦外邪侵襲,改善體質,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

「人參調中散」利用人參的補氣益脾、扶正固本功效,針對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等病症,達到調和脾胃、補益氣血的效果。

人參調中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人參性溫,甘草性甘平,二者搭配,可使藥性平和,避免藥性過於偏燥或偏寒,達到「調中」之效。
  2. 緩解藥物毒性: 甘草具解毒作用,可以緩解人參可能帶來的燥熱之性,並減輕其他藥材的毒副作用,提高藥物的安全性。

因此,甘草在人參調中散中起到重要的協調作用,使藥效更佳,使用更安全。

人參調中散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脾胃,行氣消滯: 人參調中散以補氣健脾為主,但若脾胃氣滯,則難以吸收藥效。枳殼味苦、性寒,具有行氣消滯、理氣化痰的功效,可助人參健脾和胃,促進藥效發揮。
  2. 防止氣滯血瘀: 人參補氣過度,容易導致氣滯血瘀,出現胸悶、腹脹等症狀。枳殼行氣散結,可防止人參補氣過度而引起的不良反應,使補氣作用更為平和,提高療效。

人參調中散方劑中包含厚朴,主要源於厚朴的以下兩項藥理作用:

  1. 降逆止嘔: 厚朴味辛性溫,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人參調中散主治脾胃虛弱、氣機不暢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嘔吐等症狀,厚朴可通過降逆止嘔,幫助緩解胃氣上逆、嘔吐等不適。
  2. 行氣消食: 厚朴具有行氣消食的作用,可促進脾胃消化功能,幫助消解積滯。人參調中散中人參補氣,厚朴行氣消食,兩者協同作用,可有效改善脾胃虛弱,增強消化功能。

人參調中散方劑中包含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與人參相輔相成,能增強人參補氣之力,更有效地改善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等症狀,使補氣效果更加顯著。
  2. 固護脾土:白朮具有固護脾土、止瀉止痢的作用,能防止人參補氣過度而導致氣虛上浮,起到穩定氣機、防止副作用的作用,使補氣效果更加安全可靠。

人參調中散中包含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茯苓性平味甘,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人參調中散主治脾胃虛弱,氣血不足,而茯苓可健脾益氣,利水滲濕,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增進食慾,提高機體對營養的吸收。
  2. 化濕止瀉:茯苓能利水滲濕,並能化濕止瀉。人參調中散中加入茯苓,能有效緩解脾胃濕熱所致的腹瀉、嘔吐等症狀,達到止瀉止嘔的效果。

人參調中散中加入柴胡,乃取其疏肝解鬱,和解脾胃之效。方中人參補氣養血,白朮健脾益氣,甘草和中調和,共奏益氣健脾,和胃止痛之功。然而,脾胃虛弱者,往往伴隨肝氣鬱結,致使氣機不暢,脾胃失調。柴胡入肝經,疏肝解鬱,可使肝氣疏泄,氣機通暢,脾胃功能得以恢復。此外,柴胡亦能解表散寒,與方中其他藥物共同作用,可有效緩解脾胃虛弱所致的寒邪內侵。

人參調中散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助人參益氣: 人參調中散以人參補氣為主,而細辛性溫,具有溫陽散寒之效,可助人參溫補脾陽,驅散寒邪,使補氣效果更佳。
  2. 辛溫通竅,助藥力直達病所: 細辛味辛,性溫,能通經活絡,開竅醒神,可促進藥力通達病所,增強人參補氣的效果,使藥效更顯著。

因此,細辛在人參調中散中起着溫陽散寒、助人參益氣、通經活絡的作用,使藥效更強,治療效果更佳。

人參調中散中加入藿香,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芳香化濕: 藿香氣味芳香,性微溫,入脾胃經,能解暑化濕,理氣和胃。對於脾胃濕熱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2. 助脾胃運化: 藿香能促進脾胃運化,幫助消化吸收,配合人參補氣養陰,起到協調脾胃功能的作用,使補氣效果更佳。

此外,藿香還能疏肝解鬱,與人參一同使用,可起到調和氣血、增強體質的作用,整體提升方劑的療效。

人參調中散中加入橘皮,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理氣化痰: 橘皮性辛溫,入肺脾經,具有理氣化痰、燥濕止咳的功效。人參調中散主要用於脾胃虛弱、氣機不暢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狀。橘皮的加入,有助於疏肝理氣,化解脾胃積滯,促進脾胃功能恢復。
  2. 和中降逆: 橘皮味辛,性溫,能行氣降逆,對於脾胃氣逆所致的噁心嘔吐、噯氣反酸等症狀也有緩解作用。配合人參等補氣藥,可以更好地調理脾胃功能,使氣機運行通暢。

主治功效


人參調中散方劑組成介紹

人參調中散方劑組成中藥材如下:

  • 甘草: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朮:甘平,歸脾、胃經,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 柴胡:微寒,歸肝、膽、三焦經,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

  • 茯苓:平,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厚朴:溫,歸肺、脾、胃經,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 藿香:辛溫,歸脾、胃、肺經,具有燥濕、芳香化濕、止嘔、止咳化痰、祛風除濕、健脾胃等功效。

  • 人參:甘微溫,歸脾、肺經,具有補氣、益氣、安神益智、補血、生津止渴、健脾胃等功效。

  • 細辛:辛溫,歸肺、腎經,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

  • 枳殼:微寒,歸肺、大腸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 橘皮:辛溫,歸肺、脾經,具有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等功效。

主治功效

  1. 胸脅滿悶,四肢煩熱:胸部和肋骨部位有滿悶感,四肢感到煩躁、熱烘烘的。

  2. 及妊娠阻病,心胸註悶,嘔逆,不思飲食:女性在懷孕期間出現胸部和心臟區域有悶痛感,嘔吐反酸,沒有食慾。

注意事項

  1. 孕婦、兒童、年老體弱者應慎用。

  2. 服用人參調中散期間,應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3. 如服用人參調中散後出現不適,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傳統服藥法


人參(去蘆頭)0.5兩,甘草(炙)0.5兩,枳殼(麩炒,去瓤)1兩,厚朴(薑汁制)1兩,白朮1兩,白茯苓(去皮)1兩,柴胡(去苗)3分,細辛(去葉土)3分,藿香葉(去土)3分,陳橘皮(去白)3分。
調脾肺氣。
嚼碎。每服3錢,水1盞,加生薑3片,同煎至7分,食前去滓溫服。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人參調中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有大補元氣、益氣和中、理氣化痰之功,適用於氣虛、中氣不足、胸脅滿悶、四肢煩熱、妊娠阻病、心胸註悶、嘔逆、不思飲食等症。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氣滯不通。
  • 本方有辛溫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人參調中散,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六。 組成:人參(去蘆頭)半兩,甘草(炙)半兩,枳殼(麸炒,去瓤)1兩,厚朴(薑汁制)1兩,白朮1兩,白茯苓(去皮)1兩,柴胡(去苗)3分,細辛(去葉土)3分,藿香葉(去土)3分,陳橘皮(去白)3分。 主治:調脾肺氣。主治:胸脅滿悶,四肢煩熱;及妊娠阻病,心胸註悶,嘔逆,不思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