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酒

FU ZI JIU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4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6%
腎經 16%
脾經 16%
肝經 16%
肺經 16%
大腸經 16%
心經
腎經
脾經
肝經
肺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附子酒,顧名思義,其組成中包含附子,乃因其藥性溫熱,可溫陽散寒,回陽救逆。

附子為毛茛科植物烏頭的塊根,性熱,味辛,入心、腎、脾經,具有回陽救逆,溫經散寒,止痛等功效。在附子酒中,附子的加入,可發揮其溫陽散寒之力,以溫暖脾腎,驅散寒邪,特別適用於寒邪入體,陽氣虛衰,出現手足厥冷、面色蒼白、呼吸微弱等症狀。

此外,附子酒中的酒,亦可助藥力行散,更能有效地將附子的藥性發揮出來,達到溫陽散寒、回陽救逆之效。

附子酒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主要用於溫陽散寒、活血通絡。其組成成分多為具有溫熱性質的草藥,以增強人體陽氣,驅散體內寒濕。在附子酒的配方中,包含了皂刺這一味藥材。皂刺,又稱皂角刺,性溫味辛,歸肝、腎經,在中醫理論中認為能夠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將皂刺加入附子酒中,主要是利用其活血作用,幫助改善因寒邪引起的血液循環不暢,特別適用於因寒而致的關節疼痛、肌肉酸痛等症狀。此外,皂刺還能輔助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溫陽散寒的效果,增強整體療效。在實際應用時,由於皂刺有一定的毒性,需注意用量不宜過大,以免產生不良反應。因此,在配製及使用附子酒時,應遵循專業中醫師的指導,確保安全有效。

主治功效


附子酒:一種中藥方劑

附子酒是一款中藥方劑,由附子和皁刺製成,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應用範圍十分廣泛,可治療痛風、婦人血風和身上瘙癢等多種疾病。

附子

附子為毛茛科植物烏頭的根,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附子能溫暖身體,促進血循,增強心臟功能,加速新陳代謝,排毒。此外,附子能補腎陽、益火消陰,治療腎陽虛寒性陽萎宮冷、腰膝冷痛、夜尿頻多等症。另外,附子還能活絡止痛,治療寒邪內侵之胃腹疼痛、洩瀉,以及寒濕阻絡之痹痛。

皁刺

皁刺為豆科植物皁莢的果實,性溫,味甘、苦,入肝、肺、大腸經,具有驅蟲殺蟲、止咳化痰、排膿、散風熱、祛風除濕、活血通絡、消腫止痛等功效。其驅蟲殺蟲功效可治療蛔蟲、蟯蟲等寄生蟲感染,止咳化痰功效可以緩解咳嗽症狀,排膿功效可以治療各種癰瘡、腫毒、乳癰等,散風熱功效可以治療風熱瘡疹、扁桃體炎等疾病,祛風除濕功效可舒筋活絡、祛風除濕,活血通絡功效可以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瘡瘍腫毒,消腫止痛功效可治療腫痛、瘡瘍腫毒等症。

主治功效

  • **痛風:**一種關節疼痛的疾病,通常影響腳趾、腳踝和膝蓋。附子酒可以溫暖身體,促進血循,增強心臟功能,加速新陳代謝,排毒,從而緩解痛風症狀。
  • **婦人血風:**一種婦科疾病,導致月經過多和疼痛。附子酒可以補腎陽、益火消陰,治療腎陽虛寒性陽萎宮冷,從而緩解婦人血風症狀。
  • **身上瘙癢:**皮膚發癢的症狀,通常是皮膚刺激或過敏的結果。附子酒可以活絡止痛,治療寒邪內侵之胃腹疼痛、洩瀉,以及寒濕阻絡之痹痛,從而緩解身上瘙癢症狀。

總結

附子酒是一款中藥方劑,由附子和皁刺製成,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應用範圍十分廣泛,可治療痛風、婦人血風和身上瘙癢等多種疾病。但因其具有毒性,使用時應嚴格遵循醫囑,不可擅自服用。

傳統服藥法


生附子1枚(不去皮,重1兩),皂角刺21根(1方加黑豆1合)。
上銼細,分為二處。用好酒二瓶,入上藥,慢火煨,候乾至半瓶,卻合作一處,密縛泥頭,經二宿。
每服1盞,溫服,不拘時候,未效又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坐骨神經痛腳氣病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痲風 [漢生氏病]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多痰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手指緊繃難以伸直腹部筋脈肌肉拘急攣縮

相同名稱方劑


附子酒, 出處:《聖惠》卷四十五。 組成:附子5兩(炮裂,去皮臍),獨活5兩。 主治:腳氣,風毒濕痹,筋脈攣急疼痛。

附子酒, 出處:《千金》卷八。 組成:大附子1枚(重2兩者,亦雲2枚)。 主治:祛風除濕,溫經絡散寒邪。主治:大風,冷痰癖,脹滿,諸痹。

附子酒, 出處:《普濟方》卷三一七。 組成:生附子1枚(不去皮,重1兩),皂角刺21根(1方加黑豆1合)。 主治:痛風;婦人血風,身上瘙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