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風膏
QU FENG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本草綱目》卷四十三引《元戎》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驅風膏中使用白花蛇,主要基於其藥理特性:
- 祛風止痛: 白花蛇性溫,入肝經,具有祛風濕、止疼痛的功效。其藥性可有效緩解風寒濕邪引起的關節疼痛、肌肉痠痛等症狀,與驅風膏的功效相符。
- 活血化瘀: 白花蛇亦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於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修復,有助於緩解風寒濕邪引起的局部腫脹、瘀血等症狀,提升驅風膏的療效。
因此,驅風膏中使用白花蛇,旨在通過其祛風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達到驅除風寒濕邪、消腫止痛的效果。
驅風膏中加入天麻,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祛風止痛: 天麻性平,味甘,入肝經,具有息風止痙、平肝潛陽、祛風止痛的功效。驅風膏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天麻的祛風止痛功效可以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 活血化瘀: 天麻還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營養供應,有助於消散瘀血,進而減輕疼痛。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局部疼痛和腫脹,天麻的活血化瘀功效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驅風膏中加入薄荷,主要是利用其 清涼解表 和 疏風散熱 的功效。
薄荷味辛性涼,入肺經,能清熱解表,對於因風寒入侵而引起的感冒、頭痛、鼻塞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此外,薄荷亦能 疏散風熱,對於風熱引起的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等症狀亦有幫助。
因此,驅風膏中加入薄荷,能有效針對風寒或風熱引起的各種症狀,達到驅風止痛、清熱解表的功效。
驅風膏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祛風解表: 荊芥性辛溫,入肺經,具有發散風寒、解表止痛之效。驅風膏多用於治療風寒濕邪所致的各種疼痛,而荊芥可有效驅散風寒,緩解疼痛症狀。
- 止癢消腫: 荊芥亦有止癢消腫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皮膚風疹、溼疹等引起的瘙癢。驅風膏常用於治療皮膚病,加入荊芥能起到輔助止癢消腫的作用,提升療效。
主治功效
驅風膏:中藥方劑
驅風膏是一種中藥方劑,由白花蛇、天麻、薄荷和荊芥組成。它具有發汗解表、清利咽喉、透疹、止血、降氣、透疹、疏肝解鬱、清熱解毒、消暑等功效。
薄荷
薄荷性辛涼,入肺、肝經。具有發汗解表、清利咽喉、透疹、止血、降氣、透疹、疏肝解鬱、清熱解毒、消暑等功效。它能擴張皮膚毛細血管,促進汗腺分泌,抑制病原微生物,並能減輕咽喉腫痛等不適。
荊芥
荊芥性微溫、味辛,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風寒、風濕痛、關節炎、皮膚瘙癢、外傷出血、瘀血、頭痛、肌肉痠痛、關節疼痛等症狀。
天麻
天麻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補血養肝、安神等功效。平肝息風可治療癲癇、驚風等症;祛風除濕可治眩暈、頭痛、麻痺等症;活絡止痛可緩解頭痛、偏頭痛等症狀;補血養肝適用於肝血不足等症;安神可治療神經衰弱、失眠等症,但不宜過量服用,孕婦、正在服用抗凝血藥物者慎用。
主治功效
驅風膏主治風癱癘風:中風癱瘓和癘風。遍身疥癬:全身都是疥癬。
總結
驅風膏是一種中藥方劑,由白花蛇、天麻、薄荷和荊芥組成。它具有發汗解表、清利咽喉、透疹、止血、降氣、透疹、疏肝解鬱、清熱解毒、消暑等功效。它可治療風癱癘風:中風癱瘓和癘風。遍身疥癬:全身都是疥癬。
傳統服藥法
防風2錢,琥珀2錢,白附子(炮)2錢,辰砂2錢,天麻(煨)2錢,甘草(炙),全蠍梢(去毒)2錢,鐵粉1錢,真珠1錢,麝香5分。
去真珠、鐵粉、麝香,加膽星,名「保命散」。
祛風除熱,消痰舒筋。
上為末,煉蜜為丸。
鈎藤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驅風膏性味辛溫,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驅風膏, 出處:《增補內經拾遺》卷四。 組成:杏仁(剝去皮尖)不拘多少。 主治:驅肺風。主治:風寒外襲之皶痤。
驅風膏, 出處:《本草綱目》卷四十三引《元戎》。 組成:白花蛇肉4兩(酒炙),天麻7錢半,薄菏2錢半,荊芥2錢半。 主治:風癱癧風,遍身疥癬。
驅風膏, 出處:《永類鈐方》卷二十引鄭瑞友方。 組成:辰砂1錢,蠍尾1錢,當歸1錢,龍膽草1錢,川芎1錢,山梔仁1錢,大黃1錢,羌活1錢,防風1錢,甘草1錢。 主治:小兒肝風,筋脈拘急,面紅目青,眼上驚搐及胎風。
驅風膏, 出處:《誠書》卷八。 組成:防風2錢,琥珀2錢,白附子(炮)2錢,辰砂2錢,天麻(煨)2錢,甘草(炙)2錢,全蠍梢(去毒)2錢,鐵粉1錢,真珠1錢,麝香5分。 主治:祛風除熱,消痰舒筋。主治:急慢驚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