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五靈丸方劑中包含五靈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止痛消腫:五靈脂性溫,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功效。五靈丸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病症,五靈脂的活血化瘀功效可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疼痛和腫脹。
- 行氣止痛,通經活絡:五靈脂亦有行氣止痛,通經活絡的作用。五靈丸中常與其他活血化瘀、行氣止痛藥物配合使用,可促進氣血運行,解除經絡阻滯,達到止痛、消腫的效果。
五靈丸中包含木香,主要由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肝經,具有行氣解鬱、燥濕止瀉、止痛的效果。五靈丸主治肝鬱脾虛所致的脘腹脹痛、消化不良等症,木香能疏肝解鬱,理氣止痛,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功能,達到緩解疼痛,改善腹脹的效果。
- 健脾和胃,消食化積: 木香亦具健脾和胃的功效,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幫助消化吸收,並能消食化積,改善脾胃功能,進一步增強五靈丸的治療效果。
五靈丸中包含馬兜鈴,主要原因在於馬兜鈴具備以下特性:
- 清熱解毒:馬兜鈴性寒,味苦,能清熱解毒,對於熱毒壅盛所致的咽喉腫痛、瘡瘍腫毒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 利水消腫:馬兜鈴具有利水消腫之功效,對於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然而,馬兜鈴含有馬兜鈴酸,長期服用或劑量過大,可能導致腎臟損傷,因此使用時需謹慎,並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服用。
五靈丸中包含葶藶子,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宣肺利水:葶藶子味辛性寒,入肺經,具有宣肺化痰、利水消腫的功效。五靈丸主要用於治療肺熱咳嗽、痰多、胸悶氣促等症,葶藶子能有效宣泄肺熱,化解痰濕,利水消腫,改善呼吸道症狀。
- 配合其他藥物:五靈丸中其他藥物如杏仁、桑白皮等,也具有宣肺止咳、利水消腫的功效。葶藶子與之相配伍,可以增強藥效,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五靈丸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肺喘久而成息賁」,意指長期肺氣喘逆,導致胸中悶塞、呼吸急促(「息賁」為古病名,類似今之慢性阻塞性肺病或哮喘日久不癒之證)。其關鍵在於「久喘」,反映病機屬痰瘀阻肺、氣機壅滯,需化瘀行氣、瀉肺平喘。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五靈脂(君藥)
- 性味苦甘溫,入肝、脾經,擅活血化瘀、消積止痛。
- 此處重用為君,針對「久喘必瘀」之病機。肺氣長期壅滯,氣不行血則成瘀,瘀阻肺絡加劇氣逆,故以五靈脂化瘀通絡,間接助肺氣宣降。
木香(臣藥)
- 辛溫香燥,行脾胃、三焦之滯氣,能「調諸氣不和」。
- 肺與脾胃氣機相關(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木香暢中焦氣機,助痰濕運化,間接減輕肺氣上逆。
馬兜鈴(佐藥)
- 苦微辛寒,清肺降氣、化痰止咳。古云其「專主肺熱喘促」。
- 炒用減其寒性,避免過傷肺陽,配合五靈脂、木香,針對痰熱瘀結之喘,清降肺火。
葶藶子(佐藥)
- 苦辛大寒,瀉肺平喘、利水消腫,專治「痰壅氣逆」。
- 隔紙炒香緩其峻烈之性,瀉肺而不傷正,直接祛除痰水以開閉塞。
棗肉為丸
- 甘緩補中,佐制葶藶、五靈脂之峻性,保護脾胃。
- 生薑湯送服:生薑溫肺化痰、和胃止嘔,助藥力上行達肺。
三、方劑配伍邏輯
此方以「瘀、痰、氣滯」為核心病機,四藥協力:
- 五靈脂破瘀 → 治久病入絡
- 木香行氣 → 治氣機壅塞
- 馬兜鈴、葶藶子瀉肺化痰 → 治標之急
全方「化瘀行氣為主,瀉肺化痰為輔」,標本兼顧,適用於痰瘀互結、肺氣壅實之久喘。
四、延伸思考
古云「喘家多瘀」,此方體現從「血分」論治喘證的思路(異於單純宣肺或補肺)。若兼見痰黃、胸痛、舌暗等瘀熱之象,可加清熱藥;若氣虛明顯,則需調整配伍,以避免瀉肺過甚。
傳統服藥法
五靈脂(揀如鼠屎者)2兩半,木香半兩,馬兜鈴(去殼,炒)1分,葶藶(苦者,隔紙炒香)1分。上為細末,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生薑湯送下,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五靈丸, 出處:《朱氏集驗方》卷十一。 組成:南星1錢,五靈脂1錢,草烏(爲末)半錢。 主治:小兒臍風。
五靈丸,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四引《醫林方》。 組成:丁香6錢,辰砂6錢,五靈脂4錢。 主治:反胃吐食。
五靈丸, 出處:《本事》卷二。 組成:五靈脂(揀如鼠屎者)2兩半,木香半兩,馬兜鈴(去殼,炒)1分,葶藶(苦者,隔紙炒香)1分。 主治:肺喘久而成息賁。久喘。
五靈丸, 出處:《本草衍義》卷十七。 組成:五靈脂2兩,沒藥1兩,乳香半兩,川烏頭(炮,去皮)1兩半。 主治:風冷氣血凝閉,手足身體疼痛冷麻。痛痹,歷節攣痛甚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