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鈴散

香鈴散

XIANG LI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27

熱/寒比例

(0.3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大腸經 12%
脾經 12%
肝經 12%
膽經 12%
胃經 12%
三焦經 12%
肺經
大腸經
脾經
肝經
膽經
胃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香鈴散中使用黑牽牛,主要基於其 瀉下消積 的功效。

黑牽牛,又稱黑醜、黑藥,性寒,味苦,入肝、脾、腎經。其 瀉下力強,能 清熱解毒通便,對於積滯內停、腹脹便祕等症狀有明顯療效。

同時,黑牽牛也能 消食積,對於脾胃虛弱、食積不化引起的腹痛、腹脹等症狀亦有輔助作用。

因此,香鈴散中使用黑牽牛,是為了 瀉熱通便消食積滯,達到治療腸胃積滯、便祕等症狀的目的。

香鈴散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理氣止痛: 木香性溫味苦,具有行氣止痛、燥濕健脾的功效。方中加入木香,可理氣止痛,緩解胸脅脹悶、脘腹疼痛等症狀。

二、健脾消食: 木香還能健脾消食,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症狀,具有輔助治療作用。

總體來說,香鈴散中加入木香,是爲理氣止痛、健脾消食,達到治療疾病的功效。

香鈴散中包含馬兜鈴,主要原因如下:

  1. 利水消腫: 馬兜鈴具有利水消腫之效,能有效改善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香鈴散常用於治療水腫、濕疹、帶下等疾病,而馬兜鈴的利水消腫作用能有效改善這些疾病的症狀。
  2. 清熱解毒: 馬兜鈴亦具清熱解毒之效,能有效清除體內熱毒,改善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等症狀。香鈴散中加入馬兜鈴,能增強其清熱解毒功效,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疾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香鈴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小兒咳嗽喘急,腹胸脹硬,全不思食」,其病機推測為 氣機壅滯、肺腸同病

  1. 咳嗽喘急:肺氣失宣,痰濕或熱邪壅塞上焦,致氣逆不降。
  2. 腹胸脹硬:中下焦氣滯,可能兼夾食積或濕阻,影響脾胃升降。
  3. 不思飲食:氣滯濕困脾胃,運化失司,故納差厭食。

此證屬 肺腸同病、氣滯為本,病位涉及肺與脾胃,故需 降氣通腑、調和中焦,使氣機暢通而咳喘腹脹自解。


組成藥物與治療原理分析

  1. 黑牽牛(微妙)

    • 性味苦寒,主入肺、腎、大腸經,炒後毒性減而緩瀉。
    • 功效:通利二便、逐痰消飲,通過瀉下導滯,使腸道壅滯之氣從下而解,間接緩解肺氣上逆之咳喘。
  2. 木香

    • 性辛溫,入脾、胃、大腸經。
    • 功效:行氣止痛、健脾消食,專治中焦氣滯,能醒脾開胃,解決腹脹、不思食之症。
  3. 馬兜鈴

    • 性苦微寒,歸肺、大腸經。
    • 功效:清肺降氣、止咳平喘,直接針對肺氣上逆之咳喘,且能清泄肺中鬱熱。

組方邏輯與協同作用

  • 上病下治:黑牽牛通腑瀉濁,使肺氣得降(「肺與大腸相表裏」);
  • 中焦調暢:木香行氣寬中,解脾胃之壅滯,助運化而開胃;
  • 標本兼顧:馬兜鈴直達肺經止咳喘,治標之餘協同黑牽牛調暢氣機。

全方以 通降氣機 為核心,通過 瀉腑實、行中氣、降肺逆,達至「腑通肺降、氣順脹消」之效。適用於小兒實證(非虛弱體質)之咳喘腹脹,屬 攻邪為主 的方劑。

傳統服藥法


黑牽牛(微妙)、木香、馬兜鈴各等分。
上(口父)咀。每服1錢,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宣肺化痰的作用,因此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服用本方後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咳血氣喘神經性厭食症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咳嗽食慾不振

相同名稱方劑


香鈴散,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九。 組成:黑牽牛(微妙)、木香、馬兜鈴各等分。 主治:小兒咳嗽喘急,腹胸脹硬,全不思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