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胃湯

PING WE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25

熱/寒比例

偏寒 (0.72)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2%
心經 19%
肝經 19%
胃經 11%
膀胱經 11%
腎經 8%
脾經 8%
肺經
心經
肝經
胃經
膀胱經
腎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平胃湯中加入葶藶子,主要是因為其具有 利水消腫、降逆止嘔 的功效。

葶藶子性寒,入肺、膀胱經,其利水消腫作用可幫助排除體內積聚的水分,緩解因濕熱停滯引起的嘔吐、腹脹等症狀。同時,葶藶子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可通過疏通氣機,止逆止嘔,改善胃腸功能,協同其他藥物治療胃熱、濕阻導致的消化不良。

因此,平胃湯中加入葶藶子,不僅能利水消腫,更能有效緩解因濕熱停滯引起的胃部不適,達到治療目的。

平胃湯中加入肉桂,是為了其溫中散寒、補脾益氣的功效。

肉桂性溫,味辛甘,入心、脾、腎經,具有溫陽散寒、補火助陽、引火歸源、溫脾止瀉、通經活血等功效。

平胃湯主治脾胃虛寒、脘腹冷痛、食慾不振、嘔吐洩瀉等症。肉桂的溫中散寒作用,可以溫暖脾胃,緩解胃寒引起的腹痛、腹瀉等症狀;其補脾益氣作用,則可以增強脾胃功能,促進食物消化吸收,改善食慾不振。

因此,肉桂的加入,可以有效地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溫中散寒、補脾益氣、和胃止瀉的目的。

平胃湯為治療脾胃濕困、脾虛不運之主方,主要用於調理消化系統,改善脘腹脹滿、口淡無味等症狀。然而,在傳統記載中,平胃湯的基本組成包括蒼朮、厚樸、陳皮、生薑、大棗及炙甘草,並不含馬兜鈴這一味藥材。馬兜鈴在中醫藥典中具有清肺降氣、止咳平喘的功效,多用於治療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其性質與平胃湯的主治範疇有所不同。

若是在某些特殊版本或臨床應用中加入了馬兜鈴,可能是根據患者具體病情需要進行加減變通的結果。例如,當患者同時伴有肺部疾患時,加入馬兜鈴可以達到兼治的效果。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現代醫學研究發現馬兜鈴含有可導致腎臟損傷的成分,因此使用時必須謹慎,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以免造成不良後果。

主治功效


平胃湯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

  • 葶藶子:行氣化濕,消食止痛。
  • 肉桂:溫經散寒,補火助陽。
  • 馬兜鈴:燥濕運脾,和胃止瀉。

古文記載主治病症

從提供的古文內容中,可歸納出平胃湯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病症:

  1. 脾胃失調

    • 飲食停滯:包括飲食不甘、食已吐酸、飲食減少、腹脹、大便不利等症狀。
    • 脾胃虛弱:包括脾胃虛熱、中氣虛寒、中寒虛痞等。
    • 脾濕水瀉。
    • 胃氣痛逆。
  2. 痰濕內阻

    • 痰飲。
    • 咳嗽、咽喉中涎響。
  3. 氣機不暢

    • 胸膈痞塞、脅痞。
    • 氣喘(特別是老人氣喘咳嗽)。
    • 氣膨脹。
  4. 其他

    • 霍亂臍上築悸、心下築悸,腎氣動。
    • 蟲積(腹痛有塊撐起,五更心嘈牙關矯硬,噁心吐清水,夢中齧齒)。
    • 瘧疾初起,熱多寒少。
    • 癲癇(似癲非癲,喃喃不已,叫罵歌唱,痰如蜒蚰之涎)。
    • 傷寒或溫病後的胃熱。
    • 谷脹(食脹)。
    • 腳氣病。
    • 羊鬍子瘡(下頦部瘡瘍,色紅熱癢微痛,破津黃水)。

治療原理分析

平胃湯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

  1. 燥濕健脾:方中蒼朮、厚朴、陳皮等藥材具有燥濕運脾的功效,可以去除脾胃中的濕邪,恢復脾胃的運化功能。葶藶子行氣化濕,增強燥濕效果。
  2. 行氣消滯:厚朴、陳皮、枳實等藥材能夠行氣導滯,消除飲食積滯,緩解腹脹、噯氣等症狀。葶藶子消食止痛,可緩解因食積導致的疼痛。
  3. 溫中散寒:肉桂溫經散寒,補火助陽,可用於治療脾胃虛寒證。
  4. 和胃降逆:半夏、生薑等藥材具有和胃降逆的作用,可以緩解噁心、嘔吐等症狀。
  5. 清熱化痰:部分方劑中加入黃芩、黃連、山梔等清熱藥物,可以清解脾胃濕熱;加入半夏、貝母等化痰藥物,可以清除痰濕。
  6. 分利濕邪:部分方劑中加入茯苓、豬苓、澤瀉等利水滲濕藥物,可以分利濕邪,減輕水腫、泄瀉等症狀。
  7. 補益脾胃:部分方劑中加入人參、白朮、甘草等補益脾胃的藥物,可以增強脾胃功能,提高機體抵抗力。

總結

平胃湯是一個以燥濕健脾、行氣消滯為主要功效的方劑,在古代醫學中應用廣泛,可以治療多種脾胃失調、痰濕內阻、氣機不暢等病症。其具體應用會根據病情的不同,有所加減變化,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人參、草果、白朮、縮砂、白茯苓、紅棗肉(煨過,焙乾)。
上為末。
空心白湯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損傷脾胃。

相關疾病


頭重妊娠咳嗽咳血咳嗽氣喘月經不調霍亂心內膜炎百日咳心包炎心肌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細菌性食物中毒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嘔吐胃腸出血上吐下瀉

相同名稱方劑


平胃湯, 出處:《扁鵲心書·神方》。 組成:葶藶(炒)1兩,官桂(去粗皮,另研)1兩,馬兜鈴(去絲蒂)3兩。 主治:老人氣喘咳嗽。

平胃湯, 出處:《醫方類聚》卷二一○引《仙傳濟陰方》。 組成:人參、草果、白朮、縮砂、白茯苓、紅棗肉(煨過,焙乾)。 主治:月經不調。

平胃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三十八。 組成:乾薑(炮)2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人參3兩,甘草(炙)3兩,白茯苓(去黑皮)3兩。 主治:霍亂,臍上築悸。

平胃湯, 出處:《千金翼》卷十五。 組成:阿膠(炙)2兩,芍藥2兩,乾地黃1兩,乾薑1兩,石膏(碎)1兩,人參1兩,黃芩1兩,甘草(炙)1兩。 主治:胃中寒熱嘔逆,胸中微痛,吐如豆羹汁,或吐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