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味桂枝湯
LIU WEI GUI ZH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二十一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熱 (2.7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六味桂枝湯中加入肉桂,主要考量其溫陽散寒、通經活絡的功效。
首先,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脾、腎經,能溫經散寒,有助於緩解體內寒氣,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手腳冰冷、面色蒼白等症狀。其次,肉桂具有通經活絡的作用,能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緩解肌肉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病症。
六味桂枝湯以桂枝為君藥,溫經散寒為主,肉桂作為佐藥,與桂枝相輔相成,增強溫陽散寒的功效,使藥效更加顯著。
六味桂枝湯中加入麻黃,是因其解表散寒之功。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能發汗解表,散寒止咳,且能宣肺利氣,通暢氣機,助於驅散外邪,緩解風寒感冒所致的發熱、惡寒、頭痛、鼻塞、咳嗽等症狀。
同時,麻黃亦能溫陽化氣,配合桂枝溫經散寒、芍藥養血柔肝,以及其他藥材,可促進氣血運行,緩解寒邪凝滯所致的肢體疼痛、麻木等症狀,使機體恢復平衡。
六味桂枝湯中加入石膏,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清熱解表。石膏性寒,能清熱瀉火,解表散寒。桂枝性溫,溫陽散寒,二者相合,可達到溫陽散寒、清熱解表的效果,用於治療溫病初起,發熱惡寒、無汗或微汗、頭疼身痛等症。
其二,防止燥熱。桂枝溫燥,長期服用容易導致燥熱。石膏性寒,可緩解桂枝的燥熱之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烈,損傷津液。
因此,石膏在六味桂枝湯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有助於提高療效,更能使藥性趨於平和,更適合患者服用。
六味桂枝湯中加入乾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助桂枝發揮功效:桂枝性溫,但偏於解表,對於寒邪深入肌膚,兼有氣虛者效果有限。乾薑溫中散寒,且能助桂枝溫陽化氣,促進血液循環,更有效驅散寒邪,改善體表寒涼。
- 調和脾胃,防止桂枝傷陰:桂枝雖為溫性藥物,但其解表發汗作用易傷津液。乾薑辛溫,能溫中健脾,化解桂枝之燥性,避免傷脾胃之陰,使藥效更溫和持久,避免副作用。
六味桂枝湯中加入白朮,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 健脾益氣: 白朮性溫,味甘苦,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方中桂枝辛溫發散,易傷脾陽,而白朮可補脾益氣,協調桂枝的發散作用,避免傷及脾胃。
- 固表止汗: 白朮能固表止汗,與方中桂枝、芍藥合用,可共同調節腠理開合,防止汗出過多,提高抗病能力。
因此,白朮在六味桂枝湯中起著健脾益氣、固表止汗的重要作用,使方劑功效更加完善,治療效果更佳。
六味桂枝湯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健脾: 蒼朮性溫燥,具有燥濕健脾之功,可祛除脾胃濕邪,增強脾胃運化功能。六味桂枝湯以溫陽補氣為主,而蒼朮的加入則可防止溫陽藥過於燥烈,同時兼顧脾胃濕邪的祛除,使藥效更為全面。
- 配合桂枝: 桂枝辛溫,善於溫經通脈,但其偏於溫陽而缺乏燥濕之功。蒼朮的加入可以協同桂枝,既可溫陽散寒,又可燥濕健脾,相輔相成,使藥效更加顯著。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六味桂枝湯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傷寒頭痛,發熱惡寒」,乃外感風寒表證之典型表現。其病機為風寒外襲,衛陽被遏,營陰鬱滯,且可能兼夾內濕或鬱熱。方中藥物組合旨在發汗解表、散寒除濕,兼清裡熱,屬表裡雙解之劑,適用於風寒夾濕或寒包火之證。
方劑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桂(去粗皮)、麻黃(去根節)
- 二者為發汗解表之核心藥對,麻黃辛溫發汗力強,桂枝解肌和營,協同開泄腠理,驅散表寒,針對「惡寒、頭痛」之主證。
石膏
- 性寒涼,可清洩裡熱,防治外寒鬱而化熱,或兼有內熱之「發熱」症狀,與麻、桂同用,構成「寒溫並行」之配伍(如大青龍湯思路)。
乾薑(炮)、白朮(生用)、蒼朮(米泔浸・麩炒)
- 乾薑溫中散寒,助陽化濕;白朮健脾燥濕,蒼朮辛烈化濁,二朮合用強化解表除濕之功。此三藥針對風寒夾濕或素體脾虛濕盛者,預防外邪內傳太陰。
加生薑、蔥白、豉
- 生薑助麻桂散寒,蔥白通陽發汗,豆豉宣鬱透邪,三者皆為解表輔藥,增強辛散之力,亦有調和營衛之效。
全方治療原理
此方以「解表散寒為主,兼清裡熱、化濕和中」為綱領:
- 表寒:麻黃、桂枝、生薑、蔥白辛溫發散。
- 裡熱:石膏清泄鬱熱,防辛溫過燥。
- 濕滯:二朮、乾薑健脾燥濕,標本兼顧。
整體配伍嚴謹,表裡同治,寒熱濕並調,適用於風寒表證兼濕滯或輕度裡熱者,體現「汗而清之、散而溫之」的複合治法。
附註
此方與「桂枝二越婢一湯」「九味羌活湯」等有相似思路,然組方簡練,側重於表寒夾濕熱之輕證,臨床可據證加減化裁。
傳統服藥法
桂(去粗皮)1兩,麻黃(去根節)1兩,石膏1兩,乾薑(炮)1兩,白朮(生用)1兩,蒼朮(米泔浸.麩炒)1兩。
上為粗末。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薑3片,蔥白2寸,豉7粒,同煎至8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六味桂枝湯有發汗解表的作用,因此不宜在發熱、出汗、大汗淋漓時服用。此外,六味桂枝湯有溫燥的性質,因此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六味桂枝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一。 組成:桂(去粗皮)1兩,麻黃(去根節)1兩,石膏1兩,乾薑(炮)1兩,白朮(生用)1兩,蒼朮(米泔浸,麸炒)1兩。 主治:傷寒頭痛,發熱惡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