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朮煎

SHENG ZHU JI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9

寒性指數

7

熱/寒比例

(4.1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7%
胃經 25%
肺經 11%
心經 8%
腎經 8%
肝經 8%
脾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聖朮煎」方劑中包含「白朮」,原因如下:

  1. 健脾益氣: 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方中加入白朮,旨在補益脾胃,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
  2. 固本培元: 白朮還具有一定的固本培元作用,可增強機體抵抗力,對於一些因脾胃虛弱導致的病症,如腹瀉、水腫等,具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白朮作為「聖朮煎」方劑的重要組成部分,起到健脾益氣、固本培元的作用,有效改善脾胃虛弱等病症。

聖朮煎方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脾助陽,散寒止痛: 乾薑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功效。聖朮煎常用於脾胃虛寒,寒邪內侵所致的腹痛、腹瀉、嘔吐等症狀。乾薑可以溫暖脾胃,驅散寒氣,緩解疼痛。
  2. 協同作用,增強療效: 乾薑與方中其他藥材,如白朮、茯苓等,相互協同作用,增強藥效。乾薑溫中散寒,可以幫助白朮、茯苓健脾益氣,更好地發揮其功效。

聖朮煎方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助陽,補脾益氣:肉桂味辛甘性熱,入心、脾、腎經,具有溫陽補火、散寒止痛的功效。聖朮煎常用於脾腎陽虛所致的肢體冰冷、畏寒怕冷、腰膝痠軟等症狀,肉桂的溫陽之力能溫煦脾腎,促進脾胃運化,並補益腎陽,從而改善虛寒症狀。
  2. 引藥入腎,協調藥性:肉桂性熱,能引藥下行,並能增強其他藥物的效力。聖朮煎中其他藥材如白朮、茯苓等偏於補脾益氣,肉桂的加入能幫助藥力下行,並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以達到補腎益氣、溫陽散寒的整體效果。

聖朮煎方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聖朮煎中常用於脾胃虛弱、氣滯濕阻所致的腹脹、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而陳皮的加入可幫助理氣健脾,促進消化吸收,改善脾胃功能。
  2. 降逆止嘔:陳皮能降氣止嘔,對於胃氣上逆引起的嘔吐、呃逆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緩解作用。聖朮煎中若出現此類症狀,陳皮的加入可發揮降逆止嘔的作用,緩解不適。

主治功效


聖朮煎主治功效分析

聖朮煎,由白朮、乾薑、肉桂、陳皮組成。從多篇古文的記載中,可以歸納出該方主要針對脾胃虛寒所致的飲食損傷、嘔吐泄瀉、胸膈痞悶、脅肋疼痛等症狀,具有溫中健脾、燥濕和胃、行氣止痛的功效。

根據古文內容,聖朮煎的主治功效和治療原理分析如下:

  1. 治療飲食損傷,脾胃虛寒:

    • 《成方切用》明確指出該方可治"飲食偶傷,或吐或瀉,胸膈痞悶,或脅肋疼痛,或過用克伐等藥,致傷臟氣,有同前證,而脈息無力,氣怯神倦者。" 以及"寒濕瀉痢嘔吐"。
    • 《續名醫類案》記載一例喜肥甘、飲酒食麵,脾胃濕熱的病人,因其脾胃如土在雨中,沾漬既久,用白朮重劑的聖朮煎治療,取得良效。
    • 《景岳全書》在多處提到聖朮煎可治療脾胃虛寒所致的嘔吐、吞酸、痞滿、泄瀉等症狀,並強調其溫補脾胃的作用。例如,"虛嘔之治,但當以溫胃補脾為主,宜人參理中湯為正治,或溫胃飲、聖朮煎、參姜飲之類亦可酌用";"脾胃氣虛,及中年漸弱,而飲食減少,時見吞酸者,惟宜溫補脾胃,以理中湯、溫胃飲、聖朮煎之類主之";"脾氣虛寒兼滯悶者,宜六味異功煎、溫胃飲、聖朮煎"等。
    • 治療原理:白朮健脾燥濕,為君藥;乾薑溫中散寒,暖胃止嘔;肉桂溫腎助陽,暖脾止瀉;陳皮理氣健脾,化痰燥濕。四藥合用,共奏溫中健脾、燥濕和胃之功,針對脾胃虛寒,運化失司所致的飲食損傷、嘔吐泄瀉、痞滿疼痛等症狀。
  2. 靈活加減,隨證施治:

    • 《成方切用》指出"若痛脹覺甚者,即以此煎送神香散最妙。若用治寒濕瀉,嘔吐證,則人參甘草之類,當隨宜加用。若治中虛感寒,則麻黃柴胡之類,亦隨宜加用。" 說明該方可根據具體病情進行加減。
    • 《景岳全書》也多次提到聖朮煎與其他方劑的合用,如與理中湯、溫胃飲、五君子煎、六君子湯、金水六君煎、理陰煎、四味回陽飲、八味丸等方合用,以增強療效或兼顧他證。
  3. 強調辨證,重視脾胃:

    • 《成方切用》強調"此中虛實之機,貴乎神悟也",指出使用該方時需要辨別虛實,不可因虛滿虛痞而畏用白朮。
    • 《景岳全書》則反覆強調脾胃在人體中的重要性,以及溫補脾胃的必要性,如"胃本屬土,非火不生,非暖不化,是土寒者,即土虛也,土虛者,即火虛也";"所以東垣《脾胃論》特著溫補之法,蓋特為胃氣而設也,庸可忽哉"。

總結:

聖朮煎以白朮健脾燥濕為核心,配伍乾薑溫中散寒,肉桂溫腎助陽,陳皮理氣健脾。該方主要針對脾胃虛寒所致的飲食損傷、嘔吐泄瀉、胸膈痞悶、脅肋疼痛等症狀,通過溫中健脾、燥濕和胃、行氣止痛等作用,達到恢復脾胃功能的目的。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該方可能通過調節胃腸功能、改善消化吸收、抗炎鎮痛等多方面機制發揮其治療作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嘔吐噁心反胃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聖朮煎, 出處:《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組成:白朮(用冬朮味甘佳者,炒)5-8錢或1-2兩,乾薑(炒)1-2錢,肉桂1-2錢,陳皮(酌用或不用)。 主治:飲食偶傷,或吐或瀉,胸膈痞悶,或脅肋疼痛,或過用克伐等藥,致傷臟氣,有同前證,而脈息無力,氣怯神倦者。亦治寒濕瀉痢嘔吐。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