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漢防己煮散以防己為君藥,其主要原因如下:
- 祛風濕,利水消腫: 防己性寒,入膀胱經,善於祛除風濕,利水消腫,對於濕熱壅滯、肢體沉重、浮腫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
- 與其他藥物相配伍: 方中其他藥物如滑石、澤瀉、茯苓等,皆具利水消腫之功,與防己相輔相成,共同發揮療效。
漢防己煮散以防己為君藥,正是利用其祛風濕、利水消腫的功效,配合其他藥物,以達到治療濕熱壅滯、肢體沉重、浮腫等病症的目的。
漢防己煮散方劑中包含石葦,主要原因如下:
- 利水消腫: 石葦性寒,味甘淡,入肺、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其利水作用能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有助於消除水腫,與方劑中其他藥材如防己、豬苓等利水藥物相輔相成,增強利水消腫之效。
- 清熱解毒: 石葦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清熱解毒,化濕止痛,配合方劑中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如黃芩、梔子等,共同發揮清熱解毒的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漢防己煮散中加入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利水消腫: 澤瀉性寒,味甘,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瀉熱通淋的功效。搭配漢防己等藥物,能有效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消除水腫,緩解患者因水濕停滯導致的諸症。
- 協同作用: 澤瀉與漢防己等藥物相互配合,能發揮協同作用,增強利水消腫的效果。澤瀉能利水滲濕,促進體內水分代謝,而漢防己則能祛風濕、解毒,兩者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漢防己煮散方中加入白朮,主要原因有二:
- 健脾燥濕: 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燥濕之效,可助於健運脾胃,燥化水濕。漢防己煮散主治風濕痺痛,而濕氣往往為痺痛的根本病因,白朮的健脾燥濕作用,有助於祛除濕邪,緩解疼痛。
- 扶正祛邪: 白朮性溫,能補脾益氣,增強正氣,抵抗邪氣入侵。漢防己煮散中,防己、秦艽等藥性偏寒,白朮的溫性可中和寒性,防止寒性藥物傷及脾胃,同時也能增強藥效。
總而言之,白朮在漢防己煮散中的加入,既有助於祛除病邪,又可保護脾胃,增強藥效,使其成為該方劑不可或缺的藥物。
漢防己煮散方中加入丹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涼血止痛: 丹參性寒,味苦,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止痛的功效。漢防己煮散方主治風濕痹痛,而丹參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供血,緩解疼痛,並能清除瘀血,促進傷口癒合。
- 配合防己,增強藥效: 漢防己具有祛風濕、利水消腫的功效,但其清熱解毒之力不足。丹參的涼血止痛之效,能配合防己,增強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共同達到治療風濕痹痛的目的。
漢防己煮散中加入赤茯苓,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滲濕: 赤茯苓味甘淡,性平,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和胃之功效。方中漢防己以利水消腫為主,赤茯苓則輔以利水滲濕,共同達到祛除水濕、消腫止痛的效果。
- 健脾和胃: 赤茯苓還能健脾和胃,促進脾胃運化,增強機體對藥物的吸收利用,使藥效更佳。此外,赤茯苓能緩解漢防己可能帶來的脾胃損傷,避免藥物副作用。
因此,漢防己煮散中加入赤茯苓,不僅能增強利水消腫效果,更能保護脾胃,提高藥效。
漢防己煮散中加入橘皮,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橘皮味辛、苦,性溫,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之功效。漢防己煮散主治風濕痺痛,而橘皮能助其疏通經絡,緩解疼痛,提升療效。
-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漢防己煮散中,防己性寒,而橘皮性溫,二者相配,可以調和藥性,使藥力更趨平和,避免寒涼之性過於猛烈,對患者造成不良影響。
漢防己煮散方中包含桑白皮,主要原因有二:
- 利水消腫:桑白皮性寒,味甘,入肺、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之效,可輔助漢防己等藥材,共同達到祛風濕、利水消腫之功效,特別適用於水腫伴有咳嗽、喘息等症狀。
- 清熱解毒:桑白皮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減輕藥材的寒涼之性,避免過於寒涼傷脾胃,同時也能起到一定的解毒作用,提高藥方的整體療效。
總而言之,桑白皮在漢防己煮散方中,起到輔助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作用,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漢防己煮散中加入通草,是利用其利水滲濕、通竅開鬱的功效,以協同其他藥材,達到治療水腫、痺痛的功效。
通草性味甘淡,入肺、膀胱經,能利水通淋,通竅開鬱。其利水滲濕的作用,有助於促進體內水液代謝,減輕水腫;而通竅開鬱則能疏通經絡,改善痺痛症狀。
因此,漢防己煮散中加入通草,可有效促進水液代謝,緩解水腫,並疏通經絡,緩解痺痛,從而達到整體療效。
漢防己煮散中加入鬱李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消腫:鬱李仁性寒,味甘,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之效。搭配漢防己的利水消腫功效,能加強整體的利水作用,促進水液代謝,減輕水腫。
- 通便潤腸:鬱李仁亦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能緩解因水腫引起的便祕,有助於促進排泄,進一步利水消腫,改善整體症狀。
因此,漢防己煮散中加入鬱李仁,能更全面地發揮利水消腫的功效,並輔以潤腸通便的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漢防己煮散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解表散寒:生薑性溫,具有發汗解表、散寒止痛之效,可助防己、川芎等藥物驅除風寒濕邪,達到祛風散寒、止痛消腫的效果。
- 調和藥性:方中防己、川芎等藥性較寒,加入生薑可以中和其寒性,避免寒涼之氣損傷陽氣,使藥性更加平和,減少副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漢防己煮散 」,主要成分是:
防己:味苦、辛,性微溫,歸脾、肺、腎經。具有祛風除濕、利水消腫、散風寒、健脾胃、止咳化痰、利水滲濕、活絡止痛、破血消癥等功效。適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身痛、胸痺腹痛、水腫臌脹、濕熱腳氣、手足攣痛、癬疥瘡腫、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腹瀉、痢疾、咳嗽、痰多、濕風口面歪斜、手足疼痛、散留痰、肺氣咳嗽喘鳴、諸癥屬瘀滯不通、濕熱蘊結等症狀。
石葦:味微苦、澀,性涼,歸肺、大腸經。具有止血、止咳化痰、清肺熱利咽、清熱涼血、祛風除濕、清熱利尿、通經絡等多重功效。石葦中的有效成分石葦苷、石葦醇等具有止血、止咳化痰、清肺熱利咽、清熱涼血、祛風除濕、清熱利尿、通經絡等多重功效。
澤瀉:性寒味甘,入腎、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等功效。澤瀉能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白朮可以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具有多種藥用價值。
丹參: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消腫、清心除煩、補氣、通經絡、安神、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丹參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消腫、清心除煩、補氣、通經絡、安神、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赤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等功效。赤茯苓可以利水滲濕、健脾益氣、寧心安神,具有多種藥用價值。
橘皮:具有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等功效。橘皮可以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
桑白皮:具有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血等功效。桑白皮可以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血,具有多種藥用價值。
通草:味甘、性寒,歸肺、膀胱經,具有清熱利尿、利水滲濕、清肺潤燥的功效。通草可以清熱利尿、利水滲濕、清肺潤燥,具有多種藥用價值。
鬱李仁:具有瀉下、利水滲濕、降氣和潤燥等功效。鬱李仁可以瀉下、利水滲濕、降氣和潤燥,具有多種藥用價值。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生薑可以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 漢防己煮散 」,主治功效是水腫上氣。水腫上氣是指水液積聚在人體內,導致身體浮腫和呼吸困難的一種病症。本方劑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等功效,能夠有效緩解水腫上氣的症狀。
傳統服藥法
漢防己3兩, 澤漆葉3兩, 石葦3兩, 澤瀉3兩, 白朮3兩, 丹參3兩, 赤茯苓3兩, 橘皮3兩, 桑根白皮3兩, 通草3兩, 鬱李仁5合, 生薑10兩。上為粗散。
以水1升半,煮散3方寸匕,取8合,去滓頓服,日3次。取小便利為度。
(《外台》卷二十引《古今錄驗》)。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漢防己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較強的利水作用,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腹痛等副作用。因此,服用本方時應注意適量,並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漢防己煮散, 出處:《千金》卷二十一引褚澄方。 組成:漢防己3兩,澤漆葉3兩,石葦3兩,澤瀉3兩,白朮3兩,丹參3兩,赤茯苓3兩,橘皮3兩,桑根白皮3兩,通草3兩,鬱李仁5合,生薑10兩。 主治:水腫上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