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肝理脾湯

HUAN GAN LI P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2%
肺經 21%
胃經 17%
心經 14%
腎經 7%
膀胱經 3%
肝經 3%
脾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膀胱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1

主治功效


緩肝理脾湯

整體功效

緩肝理脾,寧心安神

主治

慢驚風

慢驚風是指小兒因肝脾失調,痰濁上擾,清陽不升,濁陰不降,而出現驚厥抽搐等症狀。緩肝理脾湯由桂枝、人參、茯苓、白芍、白朮、陳皮、山藥、白扁豆、甘草等中藥組成,具有緩肝理脾、寧心安神的功效。

文獻參考

  1. 醫學衷中參西錄》卷三十六:「緩肝理脾湯,治小兒慢驚風,因肝脾失調,痰濁上擾,清陽不升濁陰不降,而致驚厥、抽搐。」
  2. 《中醫臨床治療學》第十三章:「緩肝理脾湯,主治小兒慢驚風,症見驚厥、抽搐,舌淡苔白,脈弦細。」

傳統服藥法


廣桂枝、人參、白茯苓、白芍藥(炒)、白朮(土炒)、陳皮、山藥(炒)、扁豆(炒、研)、甘草(炙)。
煨薑、大棗為引,水煎服。

方劑組成解釋


桂枝、白芍、甘草具有緩肝和營的功效,茯苓、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的功效,陳皮具有理氣和胃的功效,山藥、白扁豆具有健脾益腎的功效。本方以緩肝理脾、寧心安神為主,兼顧健脾益氣、理氣和胃。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四肢抽搐

相同名稱方劑


緩肝理脾湯, 出處:《金鑑》卷五十七。 組成:廣桂枝、人參、白茯苓、白芍藥(炒)、白朮(土炒)、陳皮、山藥(炒)、扁豆(炒、研)、甘草(炙)。 主治:慢驚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五陰煎

相似度 77%

調中和胃湯

相似度 77%

補中和胃湯

相似度 77%

參朮薑桂飲

相似度 77%

參朮實脾湯

相似度 75%

苓朮飲

相似度 75%

歸芍異功湯

相似度 75%

四白湯

相似度 75%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