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枝煎
HUAI ZHI JI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一七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槐枝煎方劑中,包含槐枝,乃因其藥性獨特,可治療多種疾病。
槐枝性涼,味苦,歸肝、大腸經,具有清熱涼血、止血、降壓、利尿等功效。其清熱涼血作用可治療熱毒血瘀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如鼻衄、咯血、尿血等;其止血作用可治療外傷出血、內出血等;其降壓作用可治療高血壓;其利尿作用可治療水腫。
因此,槐枝在槐枝煎中,起著清熱涼血、止血、降壓、利尿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物。
槐枝煎方中加入桑枝,乃取其「疏風清熱,通絡止痛」之效,與槐枝共奏清熱解毒,活血止痛之功。
槐枝性涼,善於清熱瀉火,涼血止血,而桑枝則性微寒,長於疏風散熱,通經活絡,二者相配,一則增強清熱解毒之效,二則協同疏風通絡,共奏活血止痛之功,適用於風熱鬱閉,血脈不通之症,如風濕痺痛、跌打損傷等。
槐枝煎方中加入柳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相輔相成,增強清熱解毒之效:槐枝性涼,善於清熱涼血,而柳枝則性寒,長於清熱解毒,二者搭配使用,可相輔相成,增強清熱解毒之效,更有效地清除體內熱毒,達到治療疾病之目的。
- 引導藥力,促進藥效發揮:柳枝具有引經藥之效,可引導槐枝的藥力直達病竈,加速藥效發揮,提高治療效果。同時,柳枝還可緩解槐枝的寒性,避免藥性過於寒涼,減少副作用。
槐枝煎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經散寒,助槐枝清熱解毒:槐枝性寒涼,善於清熱解毒,但其寒涼之性容易損傷陽氣,導致寒凝血瘀。細辛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通鼻竅的功效,可以溫煦陽氣,促進血液循環,避免槐枝清熱解毒時損傷陽氣,並幫助槐枝藥力更好地發揮。
- 增強藥效,協同作用:槐枝煎常用於治療熱毒壅盛、血瘀不通的疾病,細辛的辛溫之性可以幫助槐枝疏通經絡,活血化瘀,增強槐枝清熱解毒的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總之,細辛的加入,既可避免槐枝寒涼之性損傷陽氣,又能增強藥效,與槐枝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槐枝煎中加入升麻,主要是為了疏散風熱、清熱解毒。
槐枝本身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消腫的功效,但偏於涼血止血,對於風熱邪氣入侵引起的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等症狀,療效相對不足。升麻性微寒,味甘苦,入肺、脾經,具有升陽舉陷、疏散風熱、透疹止痛的功效。
槐枝煎中加入升麻,可以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既能清熱涼血,又能疏散風熱,更能促進藥效發揮,更好地治療風熱感冒、瘡瘍腫毒等疾病。
在中藥方劑「槐枝煎」中,莽草的加入是因為其具有散風解表、清熱解毒的功效。莽草性寒味甘,能夠散風解表、清熱解毒,適用於治療風熱感冒、熱毒壅盛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莽草能夠增強方劑的散風解表作用,對改善感冒和熱性疾病非常有益。
槐枝煎中加入麝香,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通竅開竅,活血化瘀: 麝香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快速穿透血腦屏障,直達病竈,改善因氣血瘀阻、經絡不通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
- 引藥入經,增強療效: 槐枝煎的主要功效在於清熱涼血、止血消腫,而麝香具有引藥入經的作用,能將藥效引導至病變部位,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槐枝煎中加入麝香,可增強藥效,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疾病。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槐枝煎」
槐枝煎是一個古老的中藥方劑。它主要由槐枝、桑枝、柳枝、細辛、升麻、莽草、麝香等組成。這些藥材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生肌斂瘡的功效。槐枝煎可以有效治療口瘡,又稱口腔潰瘍。
槐枝
槐枝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解毒消腫的功效。它可以治療口瘡、牙齦炎、咽喉腫痛等症狀。
桑枝
桑枝具有清肺止咳、化痰平喘、祛風除濕、利水消腫、清熱利尿、燥濕、通經、除煩、疏散風熱、清肺潤燥、利咽止咳、和血止痛等功效。
柳枝
柳枝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收斂止血的功效。它可以治療口瘡、牙齦炎、咽喉腫痛等症狀。
細辛
細辛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
升麻
升麻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等功效。
莽草
莽草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生肌斂瘡的功效。它可以治療口瘡、牙齦炎、咽喉腫痛等症狀。
麝香
麝香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通經絡、解酒毒、清熱解毒、順胎產等功效。
主治功效
槐枝煎可以有效治療口瘡,又稱口腔潰瘍。口瘡是一種常見的口腔疾病。它通常表現為口腔黏膜上出現疼痛的潰瘍。口腔潰瘍可由多種原因引起,包括病毒感染、細菌感染、創傷、藥物過敏等。口腔潰瘍可引起疼痛、出血、進食困難等症狀。治療口腔潰瘍的方法包括局部用藥、全身用藥、物理治療等。
總結
槐枝煎是一個古老的中藥方劑。它主要由槐枝、桑枝、柳枝、細辛、升麻、莽草、麝香等組成。這些藥材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生肌斂瘡的功效。槐枝煎可以有效治療口瘡,又稱口腔潰瘍。
傳統服藥法
槐枝(二三月採好者,銼)1鬥,桑枝(銼)1鬥,柳枝(銼)1鬥(3味以水5鬥,隔宿浸,次日入鍋文武火煎,約得1鬥,去滓,再入銅鐺煎至5升入後藥),槐蛀蟲1兩,細辛(去苗葉)半兩,藁木(去苗土)1兩,胡桐淚半兩,升麻半兩,莽草半兩,麝香(研)1分。
上將後七味為末,入前藥汁內,更煎如餳。臨臥淨漱口,以藥半匙敷痛處,有涎即吐之,臨臥再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辛溫,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槐枝煎,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一七。 組成:槐枝(二三月採好者,銼)1鬭,桑枝(銼)1鬭,柳枝(銼)1鬭(3味以水5鬭,隔宿浸,次日入鍋文武火煎,約得1鬭,去滓,再入銅铛煎至5升入後藥),槐蛀蟲1兩,細辛(去苗葉)半兩,藁木(去苗土)1兩,胡桐淚半兩,升麻半兩,莽草半兩,麝香(研)1分。 主治:口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