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揩齒散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解毒消炎: 細辛性溫,味辛,具有解毒消炎之效。對於牙齦腫痛、口臭等口腔炎症,細辛可有效抑制細菌滋生,緩解炎症反應。
2. 溫經止痛: 細辛入肺經,具有溫經止痛的作用。對於寒邪引起的牙齒疼痛,細辛可溫經散寒,止痛消腫。
因此,細辛在揩齒散中能夠起到消炎止痛,改善口腔衛生狀況的作用,有助於保持口腔健康。
揩齒散中加入白蒺藜,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白蒺藜性寒,味苦,入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因熱毒上攻所致的口腔潰瘍、牙齦腫痛等症狀,白蒺藜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改善口腔炎症。
- 散瘀止血,生肌斂瘡: 白蒺藜還具有散瘀止血、生肌斂瘡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牙齦出血、牙周炎等口腔疾病。其散瘀止血的作用可以減少牙齦出血,而生肌斂瘡的作用則有助於促進口腔黏膜的修復。
揩齒散中加入露蜂房,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露蜂房性涼,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牙齦腫痛、口臭、牙周炎等口腔疾病,露蜂房能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
二、 收斂生肌,促進癒合: 露蜂房富含蜂蠟、蜂膠等成分,具有收斂生肌的作用。對於牙齦出血、牙周組織損傷等情況,露蜂房能幫助止血,促進傷口癒合,修復口腔組織。
揩齒散中加入升麻,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升麻性味辛涼,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口腔潰瘍、牙齦腫痛等症狀,皆可由熱毒蘊積所致。升麻可以清熱解毒,緩解炎症,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 疏散風熱,利咽開竅: 升麻還具有疏散風熱、利咽開竅的功效。對於因風熱上攻引起的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等症狀,升麻可以疏散風熱,利咽開竅,緩解不適。
總而言之,升麻在揩齒散中,既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又能疏散風熱、利咽開竅,對於口腔問題的治療具有多方面的功效。
揩齒散中使用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殺菌消炎: 白礬性寒,具有收斂、燥濕、殺菌等功效。對於口腔內細菌、真菌感染引起的牙齦腫痛、口臭等問題,白礬能有效抑制病菌生長,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
- 止血生肌: 白礬能收斂止血,有助於治療牙齦出血、牙周炎等口腔疾病。同時,白礬還具有生肌的作用,可以促進口腔黏膜修復,減輕炎症反應,改善口腔環境。
揩齒散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解毒:黃柏味苦寒,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口腔內常見的炎症、牙齦腫痛等,皆可因其清熱解毒之效而得到緩解。
- 抑菌消炎:黃柏中含有黃柏鹼等生物鹼,具有抗菌消炎作用。這些成分能夠抑制口腔內細菌的生長繁殖,有效預防牙周炎、口臭等口腔問題。
因此,黃柏作為揩齒散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有效改善口腔環境,起到清熱解毒、抑菌消炎的作用。
揩齒散中包含槐枝,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槐枝性涼,味苦,歸肝、大腸經,能清熱瀉火,涼血止血。其含有槐花素、蘆丁等成分,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作用。
對於牙齦腫痛、牙周炎等症狀,槐枝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配合其他藥材,能有效緩解牙齦炎症,促進牙齦組織修復。此外,槐枝還能清熱止血,對於牙齦出血也有一定的療效。
揩齒散中包含柳枝,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 柳枝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其能有效抑制口腔內細菌滋生,預防牙齦炎、牙周病等口腔疾病。
2. 改善牙齒健康: 柳枝富含單寧酸,具有收斂作用,可幫助牙齦收縮,減少牙齦出血。此外,其還具有消炎止痛的效果,可以減輕牙痛和牙齦腫痛的症狀。
總而言之,柳枝在揩齒散中起到清熱解毒、改善牙齒健康的功效,有助於維持口腔健康。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揩齒散」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牙齒風疳,血出疼痛,牙齒虛浮」。古代所稱「風疳」,泛指風邪侵襲牙齦、牙齒,導致局部腫痛、出血,甚或牙齒鬆動的病證。其病因多與風熱上攻、血熱妄行或牙齦氣血不足有關。此方通過清熱、止血、消腫及固齒之效,改善牙齦出血、疼痛及牙齒搖動等症狀。
組成與邏輯推理
1. 清熱涼血止血
- 石膏、寒水石:均經煅製,性寒質重,能清瀉陽明胃經之熱,兼收斂止血,減輕牙齦腫痛與出血。
- 槐枝:性涼苦瀉,入肝、大腸經,古方常用其燒灰以止血,針對「血出疼痛」之症。
2. 祛風除濕消腫
- 豬牙皂莢、皂莢枝:辛散走竄,具祛風痰、通竅消腫之效,燒灰後減其峻烈之性,轉為收斂止血,兼能清潔牙齒表面。
- 升麻:升散風熱,解毒消腫,助祛除牙齦風熱之邪。
3. 芳香化濕止痛
- 丁香、藿香、甘松:均為芳香之品,能辟穢化濕、行氣止痛,改善口腔異味及局部氣滯疼痛。
- 芎藭(川芎):活血行氣,助他藥透達血分,緩解牙齦瘀滯腫痛。
4. 固齒生肌
- 夜合枝(合歡枝):燒灰後具收斂生肌之功,古人認為其能安定心神,間接助牙齦癒合。
治療原理綜述
此方結合「清熱、祛風、止血、止痛、固齒」五法:
- 清熱:石膏、寒水石、槐枝涼血瀉火。
- 祛風:升麻、皂莢透散風邪。
- 止血:槐枝灰、皂莢灰收斂止血。
- 止痛:芳香藥與川芎行氣活血。
- 固齒:鹽湯漱口加強清潔,煅燒藥物助牙齒堅固。
全方以煅燒藥材為主,取其「火鬱發之」之理,既清熱又收斂,標本兼顧,符合古代口腔疾病外治思維。
傳統服藥法
豬牙皂莢半兩(燒過),夜合枝1尺(燒成灰),槐枝1尺(燒成灰),皂莢枝1尺(燒成灰),寒水石半兩,石膏1兩(2味煅過,細研),升麻半兩,芎藭1分,甘松1分,藿香1分,丁香10個。
上藥升麻等後五味銼為末,與上各相合研勻細為散。
每日依常法揩齒後用鹽湯漱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揩齒散, 出處:《聖惠》卷四十一。 組成: 揩齒散(《聖惠》卷四十一。)出處:《聖惠》卷四十一。組成:蓮子草(端午日收)、破麻布(多年者)各等分。主治:變髭鬓,駐容顔。 。 主治:變髭鬢,駐容顔。
揩齒散, 出處:《聖惠》卷三十四。 組成:細辛半兩,白蒺藜(微炒,去刺)半兩,露蜂房(微炙)半兩,川升麻半兩,白礬(一半炒令汗盡,一半生用,研令細)半兩,黃柏(銼)半兩,槐枝3-7莖,柳枝3-7莖(各用粗者,長2寸,燒勿令過火)。 主治:牙齒風疳,血出疼痛,牙齒虛浮。
揩齒散, 出處:《聖惠》卷四十一。 組成: 揩齒散(《聖惠》卷四十一。)出處:《聖惠》卷四十一。組成:蓮子草1兩,雞眼草1兩,熟乾地黃1兩,馬齒莧1兩,酸石榴皮1兩,海鹽1兩,青胡桃皮1兩,沒石子1兩,丁香半兩,川升麻半兩(末),麝香1分(細研)。主治:黑髭 。 主治:黑髭
揩齒散, 出處:《醫方類聚》卷二三四引《王岳産書》。 組成:豬牙皂莢半兩(燒過),夜合枝1尺(燒成灰),槐枝1尺(燒成灰),皂莢枝1尺(燒成灰),寒水石半兩,石膏1兩(2味煅過,細研),升麻半兩,川芎1分,甘松1分,藿香1分,丁香10個。 主治:産後齒腳尚虛,不宜用牙刷刷齒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