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角細辛散

皂角細辛散

ZAO JIAO XI XI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4

熱/寒比例

中性 (0.9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9%
肝經 17%
大腸經 13%
脾經 13%
胃經 12%
心經 11%
腎經 6%
膽經 6%
肺經
肝經
大腸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皁角細辛散中包含皁莢,主要是利用其祛風止痛的功效。皁莢性寒,味辛,入肺、脾經,具有消炎止痛、解毒散結、通經活絡的功效。

其含有的皁苷類物質,具有抗炎、抗菌作用,能有效緩解因風寒濕邪入侵導致的疼痛,如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等。

此外,皁莢還具有潤滑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藥物吸收,增強藥效。因此,在皁角細辛散中加入皁莢,能有效地發揮其祛風止痛、消炎止痛的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皁角細辛散中加入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解表散寒: 升麻性微寒,能疏散風寒,與皁角、細辛等辛溫解表藥配合,增強解表散寒之效,適用於外感風寒引起的鼻塞、流涕、頭痛等症狀。
  2. 昇陽舉陷: 升麻具有昇陽舉陷的功效,可使氣血上行,改善因風寒導致的陽氣不足、氣血運行不暢等情況,提升機體抵抗力,促進疾病的康復。

綜上,升麻的加入不僅增強了方劑的解表散寒功效,也起到昇陽舉陷的作用,使皁角細辛散的治療效果更加全面。

皁角細辛散中包含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辛溫解表,宣肺通竅: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散風寒、宣肺通竅之效。對於風寒外襲所致的鼻塞、流涕、頭痛等症,細辛可溫散寒邪,使鼻竅通暢,改善呼吸道症狀。
  2. 配合皁角,增強通竅效果: 皁角性溫,味苦,具有消腫止痛、通竅利咽之效。細辛與皁角配伍,一則增強溫散寒邪之效,二則促進皁角通竅之功,共同作用於鼻竅,達到通竅止痛的效果。

皁角細辛散中加入柳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柳枝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其可清泄肺熱,利咽止痛,並能解毒消腫。在皁角細辛散中,柳枝可協同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清熱解毒的功效,用於治療熱毒蘊肺所致的咳嗽、咽痛等症。

2. 通經活絡: 柳枝亦具通經活絡之功,可舒筋活絡,散瘀止痛。在皁角細辛散中,柳枝可以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疼痛和腫脹,進一步增強方劑的療效。

皁角細辛散方中加入槐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散寒,止咳平喘:槐枝味苦性涼,具有疏散風寒、止咳平喘之效。與方中其他藥物如皁角、細辛等配合,可有效緩解風寒咳嗽、喘息等症狀。
  2. 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槐枝亦具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之功,可輔助皁角細辛散清熱解毒,並利水消腫,減輕因風寒引起的痰液壅塞、水腫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皂角細辛散之傳統功效與主治分析
此方載於古代醫籍,主療「風蛀牙痛」兼具「烏髭」之效。風蛀牙痛,乃中醫對齒痛病因之一,多因風邪侵襲、蛀蝕(齲齒)或寒熱交爭所致,臨床可見牙齒腫痛、遇風冷刺激加劇;「烏髭」則指黑潤鬚髮,顯示本方兼具外治牙疾與養護毛髮之雙重作用。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推析

  1. 皂角(主藥)

    • 性辛溫,具祛風痰、殺蟲止癢之效。古法用其「去皮弦子」減緩刺激性,留其峻烈之性以開竅通絡。現代可理解其皂苷成分能消炎殺菌,對蛀牙引發的局部感染或有抑制之效。
    • 「青鹽淹製」後炒存性,增強其滲透性,並藉鹽之鹹寒緩和皂角溫燥,兼引藥入腎(齒為骨之餘,腎主骨),助固齒止痛。
  2. 細辛與升麻(臣佐配伍)

    • 細辛辛溫走竄,善祛風散寒、止痛開竅,尤長於止牙痛,《本草綱目》謂其「治口舌生瘡,齒䘌腫痛」。與皂角協同,增強祛風通滯之力。
    • 升麻升散透邪,清熱解毒,既能助皂角、細辛宣散風邪,又可防溫藥過燥化火,針對「風熱上攻」之齒痛。
  3. 鹽與枝灰(輔助藥)

    • 青鹽入腎經,清火涼血,局部外用可潔齒固齦,與皂角同炒後,更增滲透蛀孔之效。
    • 柳枝、槐枝灰「存性」後收澀止血,古人認為其能祛風殺蟲,推測其炭化後微細顆粒可吸附齒間腐穢,緩解齲蝕蛀痛。

全方作用機理
此方以「祛風殺蟲」為核心,結合「散寒清熱」「滲透固齒」之法:

  • 皂角、細辛、升麻三味辛散,開泄牙齦腠理,驅風邪外出;
  • 鹽與枝灰潔局部而防腐,減緩蛀蝕;
  • 外用法使藥力直達病所,改善牙齦腫痛、蛀牙疼痛,兼以鹽製與炭藥收斂,護齒烏髭。

綜論
古人制方簡煉,針對風蛀牙痛之病機,以辛溫宣散為主,輔以清潔防腐之品,體現「外治通絡止痛」與「標本兼顧」之思路。其烏髭之效,或與皂角潔淨去污、鹽固澀毛鱗片有關,然需進一步驗證。

傳統服藥法


皂角半斤(去皮弦子,寸銼),升麻1兩,細辛1兩,鹽2兩(青鹽尤佳,3味同淹2-3宿,取出同炒存性),柳枝(灰)半兩,槐枝(灰,存性)半兩。
止牙疼烏髭。
上為細末。
如常法治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皂角細辛散, 出處:《雞峰》卷二十一。 組成:皂角半斤(去皮弦子,寸銼),升麻1兩,細辛1兩,鹽2兩(青鹽尤佳,3味同淹2-3宿,取出同炒存性),柳枝(灰)半兩,槐枝(灰,存性)半兩。 主治:止牙疼烏髭。主治:風蛀牙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