螵蛸湯
PIAO SHAO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八四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寒 (0.03)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螵蛸湯的組成中包含桑螵蛸,其主要原因在於桑螵蛸具有良好的藥用價值。在中醫理論中,桑螵蛸(即螵蛸的外殼)主要用於補腎固精,對於症狀如精虧、遺精、陰虛等疾病具有效療效。它富含豐富的鈣、蛋白質等成分,能夠促進腎功能,增強身體的抵抗力。
此外,桑螵蛸還具有安神的作用,可以用於治療因腎虛引起的失眠、焦慮等問題。其特有的性質,使其能夠與其他中藥材相輔相成,加強整個方劑的療效。在調理身體方面,桑螵蛸的加入不僅提升了湯劑的效果,還能增強患者的體質,促進整體健康,因此在螵蛸湯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螵蛸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止血生肌之功效,與方劑主治相符。
螵蛸湯以螵蛸為君藥,主治小兒驚癇、夜啼、腹痛等症,多因脾胃不和、肝氣鬱結而引起。黃芩味苦性寒,入肺、心、胃經,能清熱解毒、燥濕止瀉、止血生肌。
在螵蛸湯中,黃芩一方面可清熱瀉火,抑制肝火上炎引發的驚癇;另一方面可燥濕止瀉,配合螵蛸健脾止瀉,緩解腹痛;同時也可止血生肌,促進創傷癒合。因此,黃芩的加入,可協同螵蛸藥力,更好地治療小兒相關疾病。
主治功效
螵蛸湯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
- 桑螵蛸:固精止遺,補益腎虛。
- 黃芩:清熱燥濕,涼血解毒,止血安胎,除煩消炎。
古文記載與主治病症
螵蛸湯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病症:
1. 腎虛小便異常
- **《聖濟總錄》**記載:"妊娠小便滑數","乳石發動,熱結,小便淋澀,小腹痛","小便不通"。這些症狀都與腎虛、膀胱積熱有關,表現為小便頻繁、失禁,或小便困難、疼痛。
2. 虛損耳聾
- **《奇效良方》和《証治準繩‧雜病》**都提到了螵蛸湯可用於治療"虛損耳聾"。中醫認為"腎開竅於耳",腎虛會導致耳聾。
3. 瘧疾
- **《治瘧機要》**提到"堇竹螵蛸湯"可用於治療"暑伏陽明榮分"的瘧疾,該方包含石膏、竹葉、螵蛸、常山,其中螵蛸的作用是"驅逐榮舍之固結"。
4. 其他
- **《本草簡要方》**提到螵蛸湯加減可治"健忘及勞傷心腎,致小便頻數,如稠米泔色"、"諸惡瘡"。
- **《千金翼方》**以桑螵蛸為主要成分的方劑,用於治療"產後小便數"。
- **《外臺祕要》**引用了以桑螵蛸為主的方劑,治療"產後小便不禁"和"產後遺尿不知出"。
治療原理分析
螵蛸湯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點:
1. 補益腎氣,固精止遺
- 桑螵蛸是螳螂的乾燥卵鞘,具有補腎助陽、固精縮尿的功效。在螵蛸湯中,桑螵蛸作為主藥,針對腎虛導致的小便異常、遺尿、耳聾等症狀,起到補益腎氣、固攝精關的作用。
2. 清熱利濕,通利小便
-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在螵蛸湯中,黃芩與桑螵蛸相配伍,可以清除膀胱濕熱,緩解小便淋澀、疼痛等症狀。特別是在"乳石發動,熱結,小便淋澀,小腹痛"的情況下,黃芩的清熱作用尤為重要。
3. 綜合調理,標本兼治
- 螵蛸湯的配伍體現了中醫"標本兼治"的原則。桑螵蛸補腎固本,黃芩清熱治標,二者合用,既能改善腎虛的根本問題,又能緩解濕熱導致的症狀。
4. 針對瘧疾的特殊作用
- 在"堇竹螵蛸湯"中,螵蛸與石膏、竹葉、常山等藥物配伍,用於治療暑熱瘧疾。這裡的螵蛸雖然不是主要清熱藥物,但其"驅逐榮舍之固結"的作用,可能有助於疏通氣機,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清暑截瘧的效果。
總結
螵蛸湯是一個以桑螵蛸和黃芩為主要成分的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腎虛引起的小便異常、耳聾等症狀,以及膀胱濕熱導致的小便淋澀、疼痛。其治療原理是通過桑螵蛸補益腎氣、固精止遺,黃芩清熱利濕、通利小便,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此外,在特定情況下,螵蛸還能與其他藥物配伍,用於治療瘧疾等疾病。
傳統服藥法
桑螵蛸(炙黃)20枚,黃芩(去黑心)1兩。
上銼細。
每服5錢匕,以水2盞,煎至1盞,去滓,分作2次,空心溫服,日午再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螵蛸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四。 組成:桑螵蛸(炙黃)20枚,黃芩(去黑心)1兩。 主治:乳石發動,熱結,小便淋澀,小腹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