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護命丹中的鉛丹具有強效的解毒和消炎作用。鉛丹能夠有效清除體內的毒素,減少炎症,促進身體健康。儘管鉛丹有一定的毒性,但在適當劑量下使用,能夠提供顯著的療效,提高護命丹的治療效果。
護命丹中加入白礬,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收斂止瀉: 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瀉的作用,能有效控制腹瀉症狀。護命丹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寒濕泄瀉等症,白礬的收斂作用能起到固澀止瀉,緩解腹痛的效果。
- 清熱解毒: 白礬亦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抑制腸道內有害細菌的滋生,有助於治療因熱毒引起的腹瀉。此外,白礬還能解毒消腫,對於某些因毒素引起的腹瀉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護命丹中加入寒水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寒水石性寒,味甘鹹,入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其能有效清除體內熱毒,並抑制炎症反應,對於因熱毒引起的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 止血生肌: 寒水石還具有一定的收斂止血作用,能促進傷口癒合,對於外傷出血、潰瘍等症狀有輔助治療效果。
因此,護命丹中加入寒水石,旨在通過其清熱解毒、止血生肌的功效,達到治療熱毒、止血生肌的目的,從而達到護命之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分析護命丹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男子冷氣,婦人血氣,腸風下血,及赤白痢」,概而言之,其適用範圍包括:
- 寒凝氣滯:如男子因陽氣不足所致的冷痛、脹滿。
- 血行不暢:如婦人血氣鬱結,可能表現為經血不調或瘀滯疼痛。
- 下焦濕熱或寒濕:如腸風下血(便血)、赤白痢(痢疾夾雜膿血),顯示其能調理腸道濕熱或寒濕所致的排泄異常。
從功效推測,此方可能兼具溫通、祛痰、逐瘀、攻積之性,既能散寒行氣,又能化解痰瘀濕滯。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天南星+白礬(枯):
- 天南星辛溫,燥濕化痰、散結消腫,針對痰濕壅滯。
- 枯礬收斂止血、燥濕祛痰,與天南星協同強化化痰濕之效,尤其適用於腸道濕濁或痰瘀交阻。
乾蠍+輕粉+巴豆霜:
- 乾蠍搜風通絡,止痛散結,可解寒凝氣滯之痛。
- 輕粉(汞化合物)攻毒逐水,巴豆霜峻下冷積,兩者合用以攻逐痰濕積滯,尤其針對頑固性痢疾或寒積便秘。此類猛藥體現「通因通用」思路,通過瀉下排出病邪。
朱砂+雄黃:
- 朱砂鎮心安神(兼顧心神不寧之症),雄黃解毒燥濕,兩者均能殺蟲,或對腸道寄生蟲、濕毒有一定效果。
配伍特點:
- 痰瘀並治:天南星、枯礬化痰,乾蠍、巴豆霜逐瘀通絡。
- 寒熱並調:全方偏溫(天南星、乾蠍、巴豆),但輕粉、雄黃微寒,可制約溫燥之性。
- 標本兼顧:既攻逐有形之邪(痰、積、瘀),又通過朱砂、雄黃安定無形之氣機。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通過化痰、攻積、通絡、解毒,針對氣滯、痰濕、瘀血相互膠結的病機。其「護命」之名,或反映古代用於急症(如痢疾重症、冷痛厥逆),以猛藥峻攻病邪,挽救危候。金銀薄荷湯送服,薄荷辛涼宣散,可緩解諸藥峻烈之性,金銀可能指金銀花,加強清熱解毒之效。
傳統服藥法
天南星、白礬(枯)3錢,乾蠍3錢,輕粉1錢,朱砂1錢(研),雄黃1錢(研),巴豆霜1錢。
上為細末,水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5-7丸,金銀薄荷湯送下。或吐瀉汗,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護命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服用護命丹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護命丹, 出處:《聖惠》卷九十五。 組成:黃丹3兩,白礬3兩,寒水石3兩。 主治:男子冷氣,婦人血氣,腸風下血,及赤白痢。
護命丹,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九八。 組成:天麻(銼)4兩,牛膝(去苗,銼)4兩,天仙子1斤(淘淨,炒黃)。 主治:消陰保真。主治:陰氣太盛,五臟昏濁,食畢睏乏,雖未中年,衰苶先至。
護命丹, 出處:《永樂大典》卷九七八引《經驗普濟加減方》。 組成:天南星、白礬(枯)3錢,乾蠍3錢,輕粉1錢,朱砂1錢(研),雄黃1錢(研),巴豆霜1錢。 主治:小兒急慢驚風,天弔搐搦,痰涎喘促,五疳腹脹,精神昏憒,恍惚不寧,嘔噦吐逆,頭發稀疏,肚上青筋,臟腑不和,痢下不穩,乳食難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