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紅散

ZI HONG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3

寒性指數

35

熱/寒比例

極寒 (0.09)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肝經 20%
心經 10%
膽經 10%
腎經 10%
肺經 9%
膀胱經 9%
大腸經 9%
脾經
肝經
心經
膽經
腎經
肺經
膀胱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紫紅散方中含有白礬,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收斂止血: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血的作用。在紫紅散中,白礬與其他藥物配合,能有效控制傷口出血,達到止血的目的。
  2. 燥濕殺蟲:白礬還具有燥濕殺蟲的功效。在治療濕疹、瘡瘍等疾病時,白礬可以幫助乾燥患處,抑制細菌生長,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白礬在紫紅散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與其他藥物配合,發揮收斂止血、燥濕殺蟲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相關疾病。

紫紅散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鉛丹,這在現代醫學中可能引起爭議。鉛丹,即重金屬鉛的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毒性。然而,在傳統中醫中,鉛丹被認為具備解毒、祛瘀的作用,特別是用於治療某些外科疾病和皮膚病。其成分可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消腫止痛,並且對於某些症狀或病症,能夠達到迅速見效的效果。

儘管如此,隨著現代對健康風險的認識提高,前人所使用的方劑成分經常受到質疑。鉛丹的毒性對人體有潛在的危害,長期使用可能導致重金屬中毒,影響器官功能。因此,現代中醫師在使用這類傳統方劑時,必須謹慎考量,並尋找安全有效的替代成分。研究和調整傳統方劑,以符合當今醫療安全標準,是未來中藥發展的重要方向。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紫紅散」主治功效分析

古籍記載與組成分析

根據《聖濟總錄》記載,紫紅散主治「瘰癧已成漏瘡,歲久不癒」。方劑組成包括:

  • 信砒(一錢)
  • 礬石(二錢):即白礬,具有消炎、止血、解毒的功效。
  • 鉛丹(三錢):具有殺菌、鎮痛、化瘀的功效。

治療原理分析

從方劑組成和古籍記載的功效來看,紫紅散治療瘰癧久治不癒的原理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 強力消炎殺菌:瘰癧漏瘡日久不癒,常伴有感染、化膿等症狀。方中信砒、白礬和鉛丹均具有強力消炎殺菌作用,可以有效控制感染,清除病原體。
  2. 祛腐生肌:信砒具有很強的腐蝕性,可以祛除腐肉,鉛丹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的消散,白礬收斂止血,三者結合可以促進傷口癒合。
  3. 攻毒拔毒:信砒為古代常用的外用藥,具有攻毒拔毒的功效,可以將深層的毒邪引出體外。

綜合分析

紫紅散的組方採用了強效的消炎殺菌、祛腐生肌和攻毒拔毒藥物,針對瘰癧漏瘡日久不癒的病機,以達到治療的目的。該方劑藥力強勁,直接作用於病灶,可有效清除病原體,促進傷口癒合,是治療頑固性瘰癧漏瘡的有效方劑。

傳統服藥法


信砒1錢,礬石2錢,鉛丹3錢。
上藥用瓷罐子先入砒,次入礬,次入鉛丹,勻,蓋之,鹽泥固濟,炭火煅令煙盡,至紫色取出,以紙襯於地上,一時辰出火毒,研細。
先以溫水淨洗瘡,挹乾,取藥少許,以生蜜調塗,日夜5-6次,塗至5-7日,瘡漸斂,紫黑色,即用桃紅散敷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紫紅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六。 組成:信砒1錢,礬石2錢,鉛丹3錢。 主治:瘰癧已成漏瘡,歲久不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