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主治功效
排風酒方劑功效主治分析
根據《聖濟總錄》記載,排風酒方劑主要用於治療風勞虛熱所致的諸多症狀,其主治包括:風勞虛熱、頭項疼痛劇烈、言語錯亂、心膈煩悶、四肢拘急、手足痠痛。 此外,亦可應用於產後中風,症見口噤、四肢麻痺不仁,或角弓反張等情況。
治療原理分析:
排風酒方劑組成藥物繁多,其治療原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1. 疏風解表,祛風止痛: 方中羌活、防風為君藥,皆為疏風解表之要藥。羌活善於祛風濕,通經絡,止頭痛;防風則能祛風解表,止痛,二藥合用,共奏疏風解表,祛風止痛之功,尤其針對風邪侵襲所致的頭項疼痛、四肢拘急、手足痠痛等症狀。
2. 活血化瘀: 方中當歸、川芎等藥物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當歸養血活血,川芎行氣活血,二藥合用,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由於瘀血阻滯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此點尤為重要,尤其在治療產後中風,口噤四肢麻痺等症狀方面,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肢體功能恢復。
3. 益氣養血: 黃耆為補氣要藥,能益氣固表,扶正祛邪,配合當歸養血,能增強機體的抵抗力,改善氣血不足之症。對於風勞虛熱患者,體虛氣弱的情況,具有重要的扶正作用。
4. 清熱除煩: 方中柴胡、生地黃等藥物具有清熱瀉火,養陰除煩的功效。柴胡疏肝解鬱,清熱解表;生地黃清熱涼血,滋陰生津。二藥合用,能有效清除體內鬱熱,改善心煩、口渴、言語錯亂等症狀。
5. 利濕通絡: 方中白朮、茯苓、澤瀉、蒼朮等藥物具有利濕健脾,通利水道的作用。此類藥物能夠祛除體內溼邪,避免溼邪阻滯經絡,加重病情。配合其他藥物,可更好地疏通經絡,緩解肢體麻木、拘急等症狀。
6. 溫經通絡: 肉桂、細辛、桂枝等藥物具有溫經通絡,散寒止痛的功效。對於寒邪阻滯經絡所致的疼痛,這些藥物能起到溫經散寒,通利經脈的作用,增強整體療效。
總而言之,排風酒方劑通過多種藥物協同作用,達到疏風解表、活血化瘀、益氣養血、清熱除煩、利濕通絡等功效,從而有效治療風勞虛熱及相關的臨牀症狀。其方中藥物搭配精妙,體現了中醫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的思想,針對不同病機,運用不同藥物,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藥物使用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傳統服藥法
防風1兩(去叉),升麻1兩,桂1兩(去粗皮),獨活1兩(去蘆頭),天雄1兩(炮裂,去皮臍),羌活(去蘆頭)1兩,仙人放杖草並根1斤。
上銼,如麻豆大,以醇酒3升浸。
5日後旋飲1盞,日服2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剋藥物: 本品不宜與感冒藥、退燒藥等藥物同時服用,以免影響療效或導致不良反應。
- 服用期間: 不宜長期使用,使用時應注意身體反應,若出現不適應立即停用並諮詢專業醫生。
- 特殊人羣:
- 孕期和哺乳期婦女不宜服用。
- 兒童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不建議自主使用。
生活方式: 在使用排風酒的期間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以免加重病情。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排風酒,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六二。 組成:羌活1兩(去蘆頭),防風(去叉)1兩,大豆(拭去土,熬令皮拆聲出)半升。 主治:産後中風口噤,四肢頑痹不仁,或角弓反張。
排風酒,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七。 組成:防風1兩(去叉),升麻1兩,桂1兩(去粗皮),獨活1兩(去蘆頭),天雄1兩(炮裂,去皮臍),羌活(去蘆頭)1兩,仙人放杖草并根1斤。 主治:風勞虛熱,攻頭項急,言語錯亂,心膈煩悶,四肢拘急,手足酸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