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毒丸

QU DU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0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40.0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2%
肝經 19%
脾經 19%
心經 14%
肺經 12%
胃經 7%
膀胱經 4%
腎經
肝經
脾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去毒丸中加入天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解毒功效: 天雄性溫熱,味辛,具有解毒散結、消腫止痛之效。其藥性可有效對抗蛇毒、蟲毒、食物中毒等外邪侵襲,並能清除體內毒素,達到解毒目的。
  2. 增強藥效: 天雄與其他藥材配伍,能增強藥效,提高去毒丸的整體療效。例如,天雄與其他清熱解毒藥材配合,可更有效地清除體內熱毒,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

總之,天雄在去毒丸中的加入,不僅能起到解毒作用,更能增強整體藥效,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去毒丸中加入附子,看似矛盾,實則蘊含深意。附子性熱,具有回陽救逆、溫經散寒之效,能溫煦脾腎,驅散寒邪。而毒邪入侵,往往會導致脾腎陽氣虛衰,寒凝氣滯,因此以附子溫陽散寒,可提升機體抵抗力,驅散毒邪,達到解毒之效。

附子之用,需辨證施治,不可輕易嘗試。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方可安全有效地應用於去毒丸中。

去毒丸中添加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陽散寒,助藥力: 肉桂性熱,味辛,具有溫陽散寒、助陽化氣的功效,可增強其他藥材的藥力,促進藥物的吸收和發揮作用,提高去毒丸的療效。
  2. 引藥入腎,驅寒止痛: 肉桂入腎經,可引藥入腎,驅寒止痛,對於因寒邪入侵導致的毒性症狀,如腹痛、腹瀉、肢體麻木等,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總體而言,肉桂在去毒丸中起到溫陽散寒、助藥力、引藥入腎、驅寒止痛的作用,有助於增強藥效,提高療效。

去毒丸中加入白僵蠶,是利用其特殊的藥性來達到解毒的效果。白僵蠶,性寒,味甘,歸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止痙、化痰散結的功效。其解毒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1. 解毒化瘀: 白僵蠶能有效清除體內毒素,並能化解瘀血,促進血液循環,對於因毒素積聚引起的各種疾病,如風濕、麻風、疔瘡等,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2. 抗炎止痙: 白僵蠶具有抗炎、止痙作用,能抑制炎症反應,緩解肌肉痙攣,對於一些因毒素引起的中毒性疾病,如破傷風、狂犬病等,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因此,在去毒丸的組成中加入白僵蠶,是為了增強藥物的解毒功效,幫助患者更快更好地恢復健康。

去毒丸中包含防風,主要因其祛風解表之功效。防風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發散風寒、止痛解痙之效。

當人體遭受風寒侵襲,出現發熱、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時,防風能驅散外邪,緩解表症。同時,防風還能疏通經絡,改善氣血循環,促進毒素排出,從而達到解毒的效果。

此外,防風與去毒丸中其他藥物配合使用,能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主治功效


去毒丸方劑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聖濟總錄》記載,去毒丸主要用於治療「風濕痹,腰腳疼痛不可忍,久不瘥者」。 方中藥物組合精妙,其治療原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一、溫經散寒,通痺止痛: 方劑的核心組成是天雄、附子、肉桂三味藥物,均屬溫熱藥,具有溫陽散寒、通經活絡的功效。天雄與附子為辛熱之品,功力強勁,能溫補腎陽,驅散寒邪,直接作用於痹證病竈,從根本上改善氣血運行,解除經絡阻滯,從而達到止痛的目的。肉桂則溫經通脈,助天雄、附子溫陽散寒,並兼具暖肝順氣之效,協調整體氣血運行。此三藥共同作用,溫而不燥,攻補兼施,是治療寒濕痹痛的關鍵所在。

二、解毒消腫,祛風除濕: 白僵蠶具有解毒消腫、止癢殺蟲的功效。在風濕痹證中,寒濕邪氣瘀滯經絡,常伴有局部腫脹、疼痛等症狀。白僵蠶的加入,可以輔助溫經散寒藥物,清除濕邪毒邪,減輕腫脹,進一步緩解疼痛。 防風則具有祛風散寒、除濕止痛的功效,能疏通經絡,協同白僵蠶共同作用於祛除病邪,使溫經散寒的效果更加完善。

三、整體治療策略: 去毒丸並非單純依靠溫熱藥物強攻,而是寒溫並用,攻補兼顧。溫熱藥物溫陽散寒,通暢經絡,而白僵蠶與防風則清熱解毒,祛風除濕,使治療過程更加平和穩妥,避免溫熱藥物過於燥烈而傷陰。這種治療策略,對於久治不愈的風濕痹痛,尤其有效。

值得注意的是,《聖濟總錄》中另有一則以白僵蠶為主的方劑也稱為「去毒丸」,用於治療咽喉閉塞。這說明「去毒丸」之名可能並非專指某一方劑,而更可能指一類具有解毒功效的方劑。 本文分析的去毒丸,其主要功效為治療寒濕痹證引起的腰腳疼痛,其治療原理在於溫經散寒、通痺止痛,並輔以解毒消腫、祛風除濕。 透過藥物配伍的精妙,達到標本兼治的良好效果。

傳統服藥法


青綠(信州者,煅微赤)、胡粉各等分。
上為末,醋煮面糊為丸,如皂子大。
每服1丸,薄荷暖酒磨化下;如口不開,用白僵蠶末1字,吹入鼻內。口即開,吐下毒,立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扁桃腺炎坐骨神經痛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去毒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二。 組成:青綠(信州者,煅微赤)、胡粉各等分。 主治:一切喉風閉塞,咽喉諸疾。

去毒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九。 組成:天雄(炮裂,去皮臍)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桂(去粗皮)1兩,白僵蠶(直者,炒)3兩,防風(去叉)3分。 主治:風濕痹,腰腳疼痛不可忍,久不癒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