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丸

急救丸

JI JIU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偏熱 (1.6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9%
肺經 20%
脾經 14%
心經 14%
胃經 10%
膀胱經 5%
膽經 5%
肝經
肺經
脾經
心經
胃經
膀胱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急救丸中加入甘草,主要是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1. 緩解毒性: 甘草具有解毒功效,能減輕藥物或毒素對人體的傷害,保護心臟及肝臟,同時還能緩解藥物造成的副作用,使整體藥效更溫和安全。
  2.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藥性,使其他藥物更加平和、協調,不易產生副作用,同時也能增加藥物效果,提高救治效率。

急救丸中加入天竹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天竹黃性寒,味苦,入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外傷引起的紅腫熱痛、瘀血腫痛等症狀,天竹黃能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有助於傷口癒合。
  2. 活血化瘀,止血生肌:天竹黃還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同時,它也具有止血生肌的功效,能有效控制外傷出血,促進傷口快速癒合。

因此,天竹黃在急救丸中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活血化瘀、止血生肌的作用,對於外傷急救具有良好的療效。

急救丸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開竅醒神: 麝香性溫,味辛,入心經,具有開竅醒神之效。對於昏迷、中風、跌打損傷等急症,能快速提高患者意識,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腦部供氧,起到急救作用。

2. 活血化瘀: 麝香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對於外傷、跌打瘀血等症狀,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加速傷口癒合,減輕疼痛。

總之,急救丸中加入麝香,是為了利用其開竅醒神、活血化瘀的特性,在緊急情況下快速改善患者症狀,達到急救的目的。

「急救丸」方劑中包含「白僵蠶」主要基於其 解痙止搐 的功效。白僵蠶為白僵菌感染家蠶的乾燥蟲體,其性寒、味甘,具有 清熱解毒、定驚止痙 的作用。

對於因熱邪或風邪引起的痙攣、抽搐、口眼歪斜等症,白僵蠶能通過 清熱解毒平息肝風 的作用,起到 緩解痙攣、止息抽搐 的效果。 因此,在「急救丸」方劑中加入白僵蠶,有助於迅速緩解急症引起的痙攣症狀。

急救丸中加入防風,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作用:

  1. 解表散寒: 防風性辛溫,能散發表邪,止咳止喘,對於因風寒入侵引起的急症,如風寒感冒、發熱頭痛、咳嗽鼻塞等,能起到緩解症狀的作用。
  2. 祛風止痛: 防風可祛除體內風邪,舒筋活絡,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如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急救丸中加入防風,能有效治療風寒入侵引起的急症,並有助於緩解疼痛,起到緊急救治的作用。

急救丸中包含全蠍,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

全蠍性寒,入肝經,具有疏散風熱、解毒消腫之效,可用於治療因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麻木、抽搐等症狀。同時,全蠍還具有通經活絡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對於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急救丸中加入全蠍,可有效緩解因外傷或疾病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起到止痛消腫、活血化瘀的功效,達到急救的效果。

急救丸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功效:

  1. 疏風解表: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寒、解表止痛的功效。對於外感風寒引起的頭痛、發熱、鼻塞、流涕等症狀,荊芥可起到良好的緩解作用。
  2. 活血止痛:荊芥亦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對於外傷引起的瘀血腫痛,荊芥可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急救丸中加入荊芥,旨在通過其疏風解表、活血止痛的功效,快速緩解外感風寒及外傷引起的相關症狀,達到緊急救治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急救丸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針對夏季外感熱毒與內傷暑濕所致急症,主要體現「清熱解毒、熄風鎮痙、祛暑化濕」三大方向:

  1. 暑熱夾表證:暑邪襲表,見頭痛身熱、惡寒發熱;暑濕犯胃則上吐下瀉。
  2. 熱極生風:高熱引動肝風,見抽搐、驚風,小兒痘疹熱毒熾盛時尤易發生。
  3. 疫毒內蘊:瘟疫發斑、紅白痢疾,屬熱毒壅滯血分或大腸濕熱。
  4. 寒熱錯雜:四肢厥冷與腹中絞痛並見,反映暑濕阻滯氣機,陽氣不達四末。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解毒清熱為君

  • 人中黃(或甘草):清瀉臟腑熱毒,尤擅解暑毒,為暑熱疫病要藥。
  • 天竺黃:清心豁痰,涼肝定驚,針對熱病神昏、小兒驚風。

(二)熄風止痙為臣

  • 全蠍、白僵蠶:蟲類藥搜風通絡,破痰結,直接抑制抽搐。
  • 防風、荊芥:辛散表邪,疏風透熱,使暑熱從表而解,兼緩肌肉拘急。

(三)開竅醒神為佐

  • 麝香:芳香走竄,開經絡壅滯,助藥力透達,急救昏痙神閉。
  • 朱砂衣:鎮心安神,協同麝香防熱擾神明。

(四)薑湯送服為使
生薑溫中止嘔,反佐寒涼藥性,防冰伏濕邪,兼和胃氣。

三、配伍特點與原理

  1. 表裡同治:防風、荊芥解表透邪,人中黃、天竺黃清裏熱,符合暑病「由表入裏」傳變規律。
  2. 動靜結合:麝香辛竄配朱砂沉降,既開閉又防香散過度;蟲類藥攻痙合甘草緩急,標本兼顧。
  3. 暑濕並調:方中雖無專利濕藥,然解表藥可宣化濕邪,熱清則濕孤,符合「暑病當清熱利小便」之理。

此方設計體現急症處理「截斷病勢」思維,尤其針對暑熱引動內風、表裏同病之複雜病機,通過多層次配伍快速控制痙厥、吐瀉等危象,為古代暑疫急救實用方劑。

傳統服藥法


人中黃3兩(一方用甘草1兩),天竺黃2兩,麝香1錢,白僵蠶1兩,防風1兩,全蠍1兩,荊芥1兩。解熱鎮痛,消暑鎮痙。
上為極細末,水為小丸,朱砂為衣。
每服5分,小兒減半,薑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頭痛肺炎霍亂原發性高血壓腦炎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病毒性腦膜炎麻疹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手腳冰冷怕冷發燒及發冷上吐下瀉皮膚瘀血斑疹

相同名稱方劑


急救丸,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沈陽方)。 組成:人中黃3兩(一方用甘草1兩),天竺黃2兩,麝香1錢,白僵蠶1兩,防風1兩,全蠍1兩,荊芥1兩。 主治:解熱鎮痛,消暑鎮痙。主治:夏日中暑,頭痛身熱,惡寒發熱,上吐下瀉,四肢厥冷,腹中絞痛,周身抽搐,瘟疫發斑,小兒痘疹,紅白痢疾,驚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