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七物黃連湯方中包含黃連,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燥濕止痢的功效。黃連味苦寒,入心、胃、大腸經,能瀉心火、清胃熱、止瀉痢,對於熱邪內擾,心煩口渴,胃火熾盛,脘腹灼痛,大便燥結等症狀具有較佳的治療效果。此外,黃連還能抑制細菌生長,有助於治療腸道感染引起的腹瀉。因此,黃連作為七物黃連湯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治療熱證、濕熱瀉痢等疾病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
七物黃連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和胃止瀉: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黃連苦寒,易傷脾胃,茯苓可緩解黃連的寒性,並健脾利濕,增強脾胃運化功能,幫助藥物更好地吸收和發揮作用。
-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茯苓性平,有助於中和黃連的苦寒之性,防止其過於寒涼而損傷脾胃。同時,茯苓還能利濕滲濕,配合黃連清熱瀉火,共同達到清熱燥濕、止瀉止痢的效果。
綜上所述,茯苓的加入,既能緩解黃連的寒性,又能健脾利濕,協調藥性,增強七物黃連湯的療效。
七物黃連湯中包含黃芩,主要是因為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黃芩味苦寒,入肺、膽、胃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瀉、止血解毒之效。其能清熱瀉火,降肺氣,止咳化痰;燥濕止瀉,善治濕熱泄瀉;止血解毒,可治血熱妄行、瘡瘍腫毒等。
七物黃連湯以黃芩配伍其他藥物,可有效治療濕熱內蘊、脾胃不和所致的腹瀉、痢疾、黃疸等症狀。
七物黃連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黃連之燥性: 黃連味苦性寒,擅長清熱瀉火,但長期服用容易傷脾胃,出現口乾舌燥等症狀。白芍味苦酸性微寒,能養血柔肝,並有和中緩急之效,可緩解黃連的燥性,保護脾胃。
- 協同清熱解毒: 白芍能養血柔肝,而肝主疏泄,肝氣鬱結則易致火熱上炎。黃連清熱瀉火,白芍疏肝理氣,二者相輔相成,能更有效地清熱解毒,緩解因肝火上炎引起的各種病症。
七物黃連湯中加入葛根,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生津止渴:葛根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之功效,與黃連、黃芩、梔子等藥物共同作用,可有效清熱解毒,緩解因熱毒內蘊導致的口渴、煩躁等症狀。
- 疏散風熱,宣肺解表:葛根還能疏散風熱,宣肺解表,與黃連、黃芩等藥物配合使用,可有效緩解外感風熱引起的發熱、頭痛、咳嗽等症狀。
因此,七物黃連湯中加入葛根,不僅能增強清熱解毒的功效,更能促進風熱的疏散,使其更有效地治療外感風熱或熱毒內蘊所致的疾病。
七物黃連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調和藥性: 黃連性寒苦,久服易傷脾胃。甘草性甘溫,能緩和黃連的寒性,並補脾益氣,防止寒涼之性損傷脾胃。
二、增強功效: 甘草能解毒,並與黃連配伍,增強其清熱瀉火、解毒止痢的功效。同時,甘草還可以調和藥性,使各味藥材更好地發揮藥效。
七物黃連湯中加入小麥,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調和藥性:方中以黃連、黃柏等寒涼藥為主,容易傷脾胃,而小麥性甘溫,能緩和寒涼之性,避免藥性過於峻烈,防止損傷脾胃。
- 健脾和胃:小麥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可增強脾胃運化能力,幫助消化吸收,配合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
小麥的加入,使七物黃連湯藥性更平和,更利於脾胃吸收,更好地治療疾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七物黃連湯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載於《小品方》,主治「夏月傷寒」,症見寒熱交爭、四肢煩疼、發熱煩躁、嘔逆胸悶,甚則症狀劇烈如「禍祟」(古人形容病勢兇險如鬼神作祟)。其病機為暑熱夾寒邪,或外感寒邪鬱而化熱,導致氣機壅滯、熱毒內擾。方以「除熱下氣」為核心,既能清解熱毒,又能調和氣機,緩解嘔逆支滿等氣逆之症。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清熱解毒為主軸
- 黃連、黃芩:為方中君藥,黃連苦寒瀉心胃之火,黃芩清肺肝之熱,合用清上中二焦濕熱,解熱毒之邪。
- 葛根:助清熱生津,解肌退熱,緩解外邪束表之發熱、四肢疼。
調和氣血津液
- 芍藥、甘草:芍藥養陰柔肝,緩急止痛;甘草和中調藥,合為「芍藥甘草湯」之基礎,能緩解煩疼、嘔逆。
- 小麥:甘涼養心除煩,針對「喜煩」之症,兼護胃氣。
- 茯苓:淡滲利濕,導熱下行,與黃連配伍可降氣滲濕,治支滿嘔逆。
劑量與配伍特點
- 黃連、黃芩、茯苓用量較輕(18銖),配以葛根、甘草等緩和之品,避免過寒傷胃。
- 小麥用量獨重(3合),取其養正安神之功,符合暑熱傷津、煩躁不安的病機。
綜合論治邏輯
此方針對「寒熱相搏」之證,以清熱為主、佐以調氣,既非單純解表,亦非專攻裡熱,而是透過:
- 清透並行(葛根透邪、苓連清裡)
- 瀉中寓補(小麥、甘草護正)
- 氣血同調(芍藥和血、茯苓利氣)
使熱毒得解、氣機暢通,表裡寒熱之症自平。尤其適用於夏季外感兼內熱,或熱病後期餘熱未清、氣陰兩傷之證候。
傳統服藥法
黃連18銖,茯苓18銖,黃芩18銖,芍藥1兩,葛根1兩,甘草1兩六銖,小麥3合。
除熱下氣。
以水7升,煮取3升,冷分3服;不能1升者,可稍稍服之。病勢安乃臥。藥主解毒氣,服後胸中熱及咽喉痛皆愈;其明日復煮1劑,如法服之,此湯無毒。小兒服者取三分之一,以水4升,煮得2升,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苦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七物黃連湯, 出處:《千金》卷九。 組成:黃連18铢,茯苓18铢,黃芩18铢,芍藥1兩,葛根1兩,甘草6铢,小麥3合。 主治:除熱下氣。主治:夏月傷寒,寒熱相搏,四肢煩疼,發熱,其人喜煩,嘔逆支滿,劇如禍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