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喘仙丹

PING CHUAN XIAN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辨證錄》卷四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偏寒 (0.68)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7%
胃經 22%
心經 15%
脾經 12%
肝經 10%
腎經 5%
大腸經 4%
膽經 2%
膀胱經 2%
肺經
胃經
心經
脾經
肝經
腎經
大腸經
膽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平喘仙丹」方劑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潤肺止咳: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養陰潤肺、清熱生津的功效,可有效緩解肺熱燥咳、咽喉乾痛等症狀,輔助平喘。
  2. 滋陰降火:平喘仙丹常用於治療肺熱哮喘,而麥門冬可滋陰降火,清肺熱,緩解肺氣上逆,進而輔助平喘。

此外,麥門冬還有養心安神的作用,也能改善因心陰不足導致的喘息症狀。

平喘仙丹中加入桔梗,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宣肺化痰:桔梗味辛甘性微寒,入肺經,具有宣肺開音、化痰利氣的功效。平喘仙丹以治療咳嗽喘息為主,桔梗可幫助宣通肺氣,解除痰液阻滯,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
  2. 引藥下行:桔梗還有引藥下行的作用,可以促進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使藥力直達病竈,更有效地治療咳嗽喘息。

平喘仙丹方劑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一、 調和藥性:甘草性味甘平,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平喘仙丹中多用辛溫之品,易於燥烈傷肺,甘草能緩和其辛燥之性,防止藥物過於峻猛,避免對肺氣造成損傷。

二、 增強療效: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和藥性、解毒生津的作用。平喘仙丹以平喘止咳為主要功效,甘草能增強補益肺氣的效果,同時還可緩解藥物對脾胃的刺激,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

平喘仙丹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燥濕化痰:半夏味辛、性溫,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平喘仙丹主要針對痰濕阻肺引起的咳嗽喘息,半夏可以有效化解痰濕,暢通氣道,起到平喘止咳的作用。
  2. 降逆止嘔:半夏亦可降逆止嘔,對於痰濕上逆,引起胸悶、氣短、嘔吐等症狀,半夏能有效抑制嘔吐,改善氣逆之症。

平喘仙丹方劑中包含黃芩,主要是因為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咳平喘的功效。

其清熱燥濕可祛除肺熱,利於痰液的排出,而瀉火解毒可抑制炎症反應,減少氣道黏膜的腫脹,從而改善呼吸道通暢。黃芩的止咳平喘作用則可直接緩解咳嗽和氣喘的症狀。

因此,黃芩在平喘仙丹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能有效地解決呼吸道炎症、痰液過多和呼吸困難等問題。

平喘仙丹方劑中加入山豆根,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宣肺止咳:山豆根性寒,味苦,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宣肺止咳的功效。平喘仙丹主治肺熱咳嗽、哮喘等症,山豆根的清熱解毒之性可以消除肺熱,宣肺止咳之效可以改善氣喘、咳嗽等症狀,有助於緩解患者的不適。
  2. 抗炎作用:現代研究表明,山豆根含有抗炎活性成分,可以抑制炎症反應,減輕氣管黏膜水腫,有利於改善氣喘患者的呼吸困難。

因此,平喘仙丹中加入山豆根,可以發揮清熱解毒、宣肺止咳以及抗炎等多重功效,有效緩解肺熱咳嗽、哮喘等症狀,促進患者康復。

平喘仙丹中加入射干,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利咽開音、化痰止咳的功效。

射干味苦辛、性寒,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有效消除肺熱,緩解肺熱引起之咳嗽、喘息等症狀。同時,射干還具利咽開音之效,可改善因肺熱導致的聲音嘶啞、咽喉腫痛等症狀。此外,射干還具有化痰止咳之效,能有效化解痰液,緩解咳嗽症狀

因此,平喘仙丹中加入射干,有助於清熱解毒、利咽開音、化痰止咳,從而達到平喘止咳的效果

「平喘仙丹」方劑中加入「白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止咳化痰: 白薇味苦寒,性涼,具有清熱解毒、止咳化痰之功效。喘息病症往往伴隨熱邪壅肺、痰濁阻絡,白薇能清熱瀉火,化解痰濁,暢通氣道,緩解喘息症狀。
  2. 滋陰潤肺,養陰止咳: 白薇亦有滋陰潤肺的作用,可緩解肺陰不足,津液虧虛所致的燥咳、喘息等症狀。對於因肺陰虛導致的咳喘,白薇可起到滋陰潤肺、養陰止咳的作用,改善肺臟機能,減輕喘息程度。

平喘仙丹方中包含烏藥,主要源於烏藥的以下兩個功效:

  1. 溫肺止咳:烏藥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溫肺散寒、止咳化痰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寒邪侵肺引起的咳嗽、氣喘等症狀。
  2. 行氣止痛:烏藥還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可疏通肺氣,解除肺部氣滯,從而緩解氣喘發作時胸悶、呼吸不暢等症狀。

因此,烏藥作為平喘仙丹方中的一味藥材,其溫肺止咳、行氣止痛的功效,能夠有效緩解氣喘症狀,達到治療目的。

平喘仙丹中加入紫蘇葉,是基於其解表散寒、宣肺止咳的功效。

紫蘇葉性溫,味辛,入肺經,能疏散風寒,宣通肺氣,對於因風寒外襲、肺氣不利而引起的咳嗽、氣喘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同時,紫蘇葉還具有行氣止痛的作用,可緩解因氣滯血瘀所致的胸悶、胸痛等症狀。

因此,平喘仙丹中加入紫蘇葉,有助於溫肺散寒、宣肺止咳,改善呼吸道功能,達到平喘止咳的效果

平喘仙丹方中加入茯苓,主要有兩方面的考量:

一、利水滲濕,健脾益氣: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之功效。喘息病症往往伴隨脾虛濕盛,水氣停滯,導致氣機不利。茯苓可利水滲濕,化解水氣,健脾益氣,使氣機通暢,從而達到平喘止咳的效果。

二、化痰止咳,輔助平喘:茯苓兼具化痰止咳之效,可以清熱化痰,潤肺止咳,輔助平喘仙丹中其他藥物,共同達到平喘止咳的效果。

主治功效


平喘仙丹方劑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陳士鐸《辨證奇聞》及《辨證錄》記載,平喘仙丹主治偶感風寒所致之喘證,其臨牀表現為:忽喘、氣急抬肩、吐痰如湧、喉中作水雞聲。此症狀與現代醫學中的急性支氣管炎或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時的表現有所相似,但需注意古籍記載的診斷並非現代醫學診斷。

治療原理:

陳士鐸認為此喘證屬外感風寒,而非內傷。 他明確指出若誤以為內傷而使用純補之藥,反而會導致「氣塞而不能言,痰結而不可息」。因此,平喘仙丹的治療策略是解表散寒,祛痰止咳,並避免純補,適度清補。方中藥物功效如下:

  • 解表散寒: 紫蘇葉,其辛溫解表,散寒行氣,能疏通肺氣,緩解風寒束肺所致的喘咳。

  • 祛痰止咳: 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化解痰液阻塞;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止咳,促進痰液排出;射乾清熱解毒,利咽散結,消散咽喉痰結;山豆根清熱解毒,消腫止痛,輔助祛痰。

  • 潤肺養陰: 麥門冬潤肺養陰,清心除熱,滋陰潤燥,保護肺陰,防止燥邪傷肺。此處清補之法,避免了純補之藥加重痰濁。

  • 利水滲濕: 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安神,有利於排除體內多餘水分,減輕肺部負擔。

  • 清熱解毒: 黃芩清熱燥濕,涼血止血,輔助清熱解毒,控制炎症反應。

  • 調和諸藥: 甘草調和諸藥,緩和藥性,使諸藥協同作用。

方中諸藥合用,既能解表散寒,又能祛痰止咳,潤肺養陰,整體協調,達到治療急性風寒性喘證的目的。 陳士鐸特別強調此方「專消肺邪而不耗肺之正,順肺氣而不助肺之火」,說明此方在祛除病邪的同時,也注重保護肺部的正氣,避免傷及肺陰肺氣。

總而言之,平喘仙丹的治療策略是根據外感風寒所致的喘證,採取解表散寒、祛痰止咳、潤肺養陰的治法,通過多種藥物協同作用,達到快速平喘的效果。方劑中清補與解表的結合,體現了陳士鐸辨證論治的精髓。 需要注意的是,此分析基於古籍記載,現代臨牀應用需結合現代醫學知識及患者具體情況,不可直接套用。

傳統服藥法


麥冬5錢,桔梗3錢,甘草2錢,半夏2錢,黃芩1錢,山豆根1錢,射乾1錢,白薇1錢,烏藥1錢,蘇葉8分,茯苓3錢。
水煎服。
此治外感之喘,而不可執之以治內傷之喘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肩中部肩痛氣喘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平喘仙丹, 出處:《辨證錄》卷四。 組成:麥冬5錢,桔梗3錢,甘草2錢,半夏2錢,黃芩1錢,山豆根1錢,射乾1錢,白薇1錢,烏藥1錢,蘇葉8分,茯苓3錢。 主治:偶感風寒,一時動喘,氣急擡肩,吐痰如湧,喉中作水雞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