葶藶桑白皮散

TING LI SANG BAI P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24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0%
脾經 15%
肝經 15%
心經 10%
大腸經 10%
胃經 10%
腎經 7%
膀胱經 5%
小腸經 2%
心包經 2%
膽經 2%
肺經
脾經
肝經
心經
大腸經
胃經
腎經
膀胱經
小腸經
心包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0

主治功效


葶藶桑白皮散

整體功效

熱化痰,利氣消脹。

主治

麻疹正收及收後,胸高氣喘,因肺經熱甚而脹起者。

麻疹即是現在所說的「水痘」,收後是指麻疹已經退去。胸高氣喘是指胸部脹滿,呼吸困難。因肺經熱甚而脹起者,是指肺經熱邪過盛,導致胸部脹滿。

文獻參考

  1. 醫學衷中參西錄》卷三十三:「葶藶桑白皮散,治麻疹正收及收後,胸高氣喘,因肺經熱甚而脹起者。葶藶子、防己、杏仁、川貝母、胡蘿蔔子、輕粉、桑白皮、枳殼、黃芩、白芥子,各等分。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杯,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服。」
  2. 中醫方劑學》第十三章:「葶藶桑白皮散,清熱化痰,利氣消脹。主治麻疹正收及收後,胸高氣喘,因肺經熱甚而脹起者。」

傳統服藥法


葶藶子(隔紙炒香,研)、漢防己、杏仁、貝母、蘿蔔子(薑汁炒,研)、家蘇子(薑汁炒,研)、桑白皮(蜜炒)、枳殼、黃芩、白芥子(薑汁炒,研)。
胸高而喘者,加蜜炒麻黃。
水煎服。

方劑組成解釋


葶藶子、防己、杏仁、川貝母、胡蘿蔔子、輕粉、桑白皮、枳殼、黃芩、白芥子,均具有清熱化痰、利氣消脹的功效。其中,葶藶子、防己、杏仁、川貝母、胡蘿蔔子、輕粉,具有宣肺利氣、化痰止咳的功效;桑白皮、枳殼、黃芩、白芥子,具有清熱化痰、利氣消脹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宣肺利氣、化痰止咳、清熱化痰、利氣消脹的功效,適用於麻疹正收及收後,胸高氣喘,因肺經熱甚而脹起者。但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及肺氣。

相關疾病


氣喘蕁麻疹麻疹

相同名稱方劑


葶藶桑白皮散, 出處:《麻科活人》卷三。 組成:葶藶子(隔紙炒香,研)、漢防己、杏仁、貝母、蘿蔔子(薑汁炒,研)、家蘇子(薑汁炒,研)、桑白皮(蜜炒)、枳殼、黃芩、白芥子(薑汁炒,研)。 主治:麻疹正收及收後,胸高氣喘,因肺經熱甚而脹起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芥子散

相似度 54%

葶藶子丸

相似度 53%

平肺丸

相似度 53%

瀉肺通竅湯

相似度 52%

清肺降火湯

相似度 52%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