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功效
傳統服藥法
葶藶子(隔紙炒香,研)、漢防己、杏仁、貝母、蘿蔔子(薑汁炒,研)、家蘇子(薑汁炒,研)、桑白皮(蜜炒)、枳殼、黃芩、白芥子(薑汁炒,研)。
胸高而喘者,加蜜炒麻黃。
水煎服。
方劑組成解釋
葶藶子、防己、杏仁、川貝母、胡蘿蔔子、輕粉、桑白皮、枳殼、黃芩、白芥子,均具有清熱化痰、利氣消脹的功效。其中,葶藶子、防己、杏仁、川貝母、胡蘿蔔子、輕粉,具有宣肺利氣、化痰止咳的功效;桑白皮、枳殼、黃芩、白芥子,具有清熱化痰、利氣消脹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宣肺利氣、化痰止咳、清熱化痰、利氣消脹的功效,適用於麻疹正收及收後,胸高氣喘,因肺經熱甚而脹起者。但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及肺氣。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葶藶桑白皮散, 出處:《麻科活人》卷三。 組成:葶藶子(隔紙炒香,研)、漢防己、杏仁、貝母、蘿蔔子(薑汁炒,研)、家蘇子(薑汁炒,研)、桑白皮(蜜炒)、枳殼、黃芩、白芥子(薑汁炒,研)。 主治:麻疹正收及收後,胸高氣喘,因肺經熱甚而脹起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