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葶藶桑白皮散中包含葶藶子,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利水消腫,宣肺止咳: 葶藶子性寒,味苦,入肺、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宣肺止咳的功效。其可促進水液代謝,降低肺部水腫,並改善呼吸道阻塞,故用於治療肺熱咳嗽、痰多、水腫等症。
- 協同桑白皮,增強療效: 桑白皮性寒,味甘,入肺、膀胱經,也具有宣肺止咳、利水消腫的功效。葶藶子與桑白皮合用,可相輔相成,共同發揮利水消腫、宣肺止咳之效,增強治療效果。
葶藶桑白皮散中加入防己,主要是針對其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
防己味苦寒,入肺、膀胱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其寒性可以抑制體內熱邪的蔓延,並通過利水消腫作用,將積聚於體內的熱毒排出體外。
此外,防己還可以配合桑白皮、葶藶等藥物,共同發揮利水消腫、宣肺止咳的功效,從而更好地治療水腫、咳嗽等症狀。
葶藶桑白皮散中加入杏仁,主要原因有二:
- 潤肺止咳:杏仁性味甘苦平,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平喘的功效。與方中葶藶、桑白皮等藥物合用,可加強宣肺降氣、止咳化痰的作用,更有效地緩解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等症狀。
- 利水消腫:杏仁還具有一定的利水消腫作用,有助於清除肺部水氣,改善因肺氣不宣而導致的痰液積聚。與方中葶藶、桑白皮等利水藥物配合,可更有效地消除水腫,緩解呼吸道阻塞。
葶藶桑白皮散為一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肺熱咳嗽、痰多等症狀。在該方劑的組成中,包含了川貝母這一味藥材,其主要原因是因為川貝母具有良好的清熱化痰、潤肺止咳的功效。根據中醫理論,川貝母性微寒,味甘苦,歸肺經,能夠有效清除肺部積熱,並能滋潤肺部組織,對於乾燥引起的咳嗽或肺熱導致的咳嗽有很好的療效。此外,川貝母還能夠幫助調節氣機,促進肺部氣血流通,有助於緩解因氣滯所引起的胸悶不適。在葶藶桑白皮散中加入川貝母,可以增強整個方劑的化痰止咳效果,使其更加適合用於治療由肺熱引起的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如急慢性支氣管炎等。因此,川貝母在該方劑中的應用,是基於其藥性和功效與方劑主治病症之間的契合度而決定的。
葶藶桑白皮散為一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肺熱咳喘、水腫等症狀。此方由多種草藥組成,其中包含了胡蘿蔔子。胡蘿蔔子在中醫裡被認為具有清熱利濕、平喘止咳的功效,其性味辛、苦,溫,歸肺經和膀胱經。加入胡蘿蔔子於葶藶桑白皮散之中,主要是利用它能調節肺臟功能,增強該方劑清熱化痰、利尿消腫的作用。
在整個方劑中,胡蘿蔔子與葶藶、桑白皮等其他成分相互協同作用,共同達到治療目的。葶藶性寒,可清肺熱;桑白皮則善於瀉肺火、降氣平喘。胡蘿蔔子不僅能輔助這些藥材的功效,還能緩解因肺熱所導致的咳嗽、胸悶等症狀。此外,胡蘿蔔子還能夠幫助改善患者的食欲,對長期患病導致的體虛乏力也有一定的輔助療效。總體來說,胡蘿蔔子在葶藶桑白皮散中的應用,是綜合考量了其藥性和整體治療目標後的選擇。
葶藶桑白皮散的組成中包含輕粉,主要原因有二:
- 利水消腫: 輕粉性寒,具有瀉下通便、利水消腫之效,能有效改善水腫、痰飲等症狀,與方劑中其他藥物如葶藶子、桑白皮等,共同發揮利水消腫的作用。
- 清熱解毒: 輕粉可清熱解毒,對於熱毒蘊結、濕熱交蒸所致的疾病,如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等,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葶藶桑白皮散中包含桑白皮,主要原因有二:
一、清肺止咳: 桑白皮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肺熱、止咳化痰的功效。與葶藶子、杏仁等藥物配合,能有效治療肺熱咳嗽、痰多喘促等症狀。
二、利水消腫: 桑白皮還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能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緩解水腫。在治療水腫、胸腔積液等病症時,與葶藶子、豬苓等藥物配合使用,能起到更好的療效。
葶藶桑白皮散中包含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宣肺利氣,降逆止咳: 枳殼味苦辛,性微寒,入肺、脾、胃經,具有疏肝理氣、降逆止咳的功效。與方中葶藶子、桑白皮等藥物共同作用,可宣肺利氣,降逆止咳,用於治療肺氣上逆,咳嗽痰多、氣喘胸悶等症。
- 行氣導滯,利水消腫: 枳殼具有行氣導滯、利水消腫的功效,可以幫助其他藥材更好地發揮作用,促進體內水液代謝,利尿消腫,緩解水腫和痰飲。
葶藶桑白皮散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瀉火,解毒利咽:黃芩性寒,味苦,入肺、膽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利咽之效。其能清肺熱,利咽喉,配合桑白皮、杏仁等藥物,共同發揮疏風散寒、清熱解毒之效,緩解咳嗽、咽痛等症狀。
- 輔助葶藶子利水消腫:葶藶子性寒,味苦,入肺、腎經,具有瀉肺利水、降氣消腫之效。黃芩的清熱瀉火作用,可以輔助葶藶子利水消腫,更有效地排出體內積液,減輕水腫症狀。
葶藶桑白皮散中包含白芥子,主要原因有二:
- 宣肺化痰: 白芥子辛溫,具有宣肺化痰、溫肺止咳的功效,可與葶藶、桑白皮等藥物協同作用,疏散肺氣,化解痰濁,改善呼吸道症狀。
- 消腫利水: 白芥子亦有消腫利水之效,可輔助葶藶、桑白皮等藥物,促進水液代謝,消散水腫,緩解水腫引起的呼吸困難等症狀。
白芥子的加入,可增強方劑的宣肺化痰、消腫利水功效,更有效地治療痰濁壅肺、水腫咳嗽等病症。
主治功效
葶藶桑白皮散 主治功效分析
《麻科活人全書》記載,麻疹病程中若出現「胸高」症狀,即胸部高起,往往代表肺臟損傷,預後不佳。然而,書中提及「葶藶桑白皮散」可用於治療此類症狀,雖療效並非百分之百,但仍具有一定的臨牀價值,可見其功效不容忽視。
方劑組成及藥理分析:
葶藶桑白皮散由多味藥材組成,各司其職,共同發揮治療作用:
- 葶藶子: 此藥性味苦寒,具有清熱解毒、止咳平喘之功。針對肺熱壅盛導致的咳喘,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 防己: 具有利水消腫、舒筋止痛之效。可消除體內水濕,減輕因肺氣壅滯導致的腫脹感。
- 杏仁: 潤肺止咳、化痰平喘,能有效緩解咳嗽及呼吸困難。
- 川貝母: 清熱潤肺、化痰止咳,可清肺熱,減少痰液產生。
- 胡蘿蔔子: 清熱解毒、潤肺止咳,增強整體清熱潤肺之效。
- 軻粉: 雖為外用藥,但具拔毒生肌、殺蟲止癢之效。於此方劑中,或能輔助清除肺部內邪。
- 桑白皮: 清熱利尿、止咳平喘,可疏泄肺熱,並協助排除體內多餘水分。
- 枳殼: 行氣消食、化痰散結,有助於疏通氣機,消除胸部脹滿感。
- 黃芩: 清熱燥濕、涼血止血,可清解肺經之熱,並止血。
- 白芥子: 溫肺豁痰、散寒止痛,溫化寒痰,增強化痰效果。
治療原理:
從古文記載來看,麻疹後期出現胸高氣喘,乃因「肺經熱甚而脹起」。此時,肺臟不僅有熱,還可能存在痰濁瘀滯,導致氣機不暢。葶藶桑白皮散針對此病機,以清熱為主,輔以利水、化痰、理氣等法,多管齊下:
- 清熱降氣: 方中葶藶子、桑白皮、黃芩等藥材,直達肺經,清瀉肺熱,從根本上解決病因。
- 化痰平喘: 杏仁、川貝母、白芥子等藥材,可化解肺中痰濁,平定咳喘,恢復肺之宣發肅降功能。
- 利水消腫: 防己、桑白皮等藥材,可利水消腫,減輕肺部壅滯,緩解胸高之狀。
- 理氣寬胸: 枳殼能行氣寬胸,疏通氣機,改善胸悶、氣喘等不適。
主治功效總結:
葶藶桑白皮散的主要功效為:清熱、化痰、利水、平喘、理氣,主要針對麻疹後或肺熱壅盛導致的胸高氣喘症狀,其治療原理在於清瀉肺熱,化解痰濁,疏通氣機,恢復肺臟的正常生理功能。正如古文所言:「瀉之即所以補之也。」該方並非直接補益肺氣,而是通過清除邪熱,達到扶正之效,故為治此病之良方。
傳統服藥法
葶藶子(隔紙炒香,研)、漢防己、杏仁、貝母、蘿蔔子(薑汁炒,研)、家蘇子(薑汁炒,研)、桑白皮(蜜炒)、枳殼、黃芩、白芥子(薑汁炒,研)。
胸高而喘者,加蜜炒麻黃。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宣肺利氣、化痰止咳、清熱化痰、利氣消脹的功效,適用於麻疹正收及收後,胸高氣喘,因肺經熱甚而脹起者。但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及肺氣。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葶藶桑白皮散, 出處:《麻科活人》卷三。 組成:葶藶子(隔紙炒香,研)、漢防己、杏仁、貝母、蘿蔔子(薑汁炒,研)、家蘇子(薑汁炒,研)、桑白皮(蜜炒)、枳殼、黃芩、白芥子(薑汁炒,研)。 主治:麻疹正收及收後,胸高氣喘,因肺經熱甚而脹起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