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醉仙散方中包含亞麻子,主要基於其潤腸通便的功效。
亞麻子性涼,味甘,入脾、大腸經,具有潤腸通便、降血脂、降血糖等作用。醉仙散以清熱解毒、利濕通淋為主要功效,而便祕是常見的伴隨症狀。亞麻子可潤滑腸道,促進排便,緩解便祕,有助於整體療效的提升。此外,亞麻子富含膳食纖維,有助於降低血脂和血糖,對於部分醉仙散適應症的治療也起到輔助作用。
醉仙散方中包含牛蒡子,乃因其具備以下兩項功效:
一、 疏散風熱:牛蒡子性寒,味苦,入肺經,能清肺熱、散風寒,對於風熱犯肺所致的咳嗽、咽痛、鼻塞等症狀,有較佳的緩解作用。醉仙散主治風熱感冒,牛蒡子有助於清熱解表,疏散風邪。
二、 宣肺止咳:牛蒡子又能宣肺止咳,對於肺氣不宣、痰熱壅肺所致的咳嗽、痰多等症狀,亦有良好療效。醉仙散中加入牛蒡子,配合其他藥材,可達到宣肺止咳、化痰止咳之效。
醉仙散中加入枸杞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滋補肝腎,益精明目:枸杞子性平味甘,入肝腎經,具滋補肝腎、益精明目之效。醉仙散常用於治療肝腎不足所致的眩暈、耳鳴、腰膝酸軟等症,枸杞子可有效改善肝腎功能,緩解相關症狀。
- 緩解酒醉,醒脾開胃:枸杞子能解酒毒,並具有醒脾開胃的作用。醉仙散中加入枸杞子,可緩解酒醉所致的頭昏腦脹、胃口不佳等症,促進酒後恢復。
醉仙散中包含蔓荊子,主要基於其 疏散風熱,清利頭目 的功效。
蔓荊子味辛、苦,性微寒,入肝、膽經。其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解表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風熱感冒、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等症。醉仙散作爲治療風熱感冒、頭痛眩暈、神志不清等症狀的方劑,加入蔓荊子可以起到 清熱解表、醒神止痛 的作用,與方中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醉仙散中包含苦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燥濕,殺蟲止癢: 苦參味苦性寒,入肺、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功效。醉仙散主治濕熱蘊結、下焦濕熱、蟲毒所致的陰囊濕疹、陰癢、陰腫等症,苦參可有效清熱燥濕、殺滅蟲毒,緩解瘙癢,起到治療作用。
- 配伍協調: 醉仙散中其他藥物如蛇牀子、白鮮皮等也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功效,苦參的加入,可以增強藥效,使各藥物相輔相成,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醉仙散方中包含天花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利濕消腫:天花粉性寒,味甘苦,入肺、脾、胃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的功效。醉仙散為治酒毒的方劑,酒毒常表現為口渴、煩躁、頭痛、目赤、口舌生瘡等症狀,天花粉能清熱解毒,緩解酒毒所致的炎症反應。
- 利尿通淋:天花粉亦有利尿通淋的功效,可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有助於排出酒精及代謝產物,減輕酒毒對人體的傷害。
醉仙散中加入防風,主要考量其 祛風解表 的功效。
防風味辛甘,性微溫,入膀胱、肺經,具有祛風解表、止痛止痙的功效。醉仙散本身用於治療外感風寒,常伴隨頭痛、肢體痠痛等症狀。防風能有效驅散風寒之邪,解除表邪,緩解頭痛、肢體痠痛等症狀,進而達到治癒疾病的效果。此外,防風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溫通經絡,進一步提升藥效,使治療效果更加顯著。
醉仙散中包含白蒺藜,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疏肝解鬱,行氣止痛: 白蒺藜味苦辛,性溫,入肝經,具有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的功效。醉仙散主要針對肝鬱氣滯、胸脅脹痛等症狀,而白蒺藜能疏解肝鬱,緩解氣滯,達到止痛的效果。
- 清熱除濕,利水消腫: 白蒺藜也具備清熱除濕、利水消腫的功效。醉仙散中加入白蒺藜,不僅能疏肝解鬱,還能輔助清熱除濕,利水消腫,從多方面改善肝鬱氣滯所引發的諸多症狀。
主治功效
醉仙散
醉仙散是中藥方劑,主要成分是:亞麻子,牛蒡子,枸杞子,蔓荊子,苦參,天花粉,防風,白蒺藜。主治功效是:嚴重的風疾,全身隱隱出現疹子,瘙癢麻木。
亞麻子
性平,味甘、辛。歸肺、肝、大腸經。具有潤腸通便、養血益氣、益精明目、緩解疼痛、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等功效。
牛蒡子
性涼,味辛、苦。歸肺、胃經。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肺熱利咽、利水消腫和清熱解毒等功效。
枸杞子
性平,味甘。歸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腎、益精明目、養血安神、生津止渴、潤肺止咳、強壯筋骨、延年益壽等功效。
蔓荊子
性平,味苦、辛。歸肝、肺、腎經。具有發汗解表、散風熱、活絡止痛、清肝明目的功效。
苦參
性寒,味苦。歸肝、心、肺、腎經。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清熱瀉火等功效。
天花粉
性甘寒,歸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止咳化痰、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排膿、潤燥、清熱解毒等功效。
防風
性溫,味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白蒺藜
性微寒,味苦。歸肝、腎經。具有散風除濕、清肝明目、祛風定驚、平肝熄風、解痙止痛等功效。
總結
醉仙散是中藥方劑,具有嚴重的風疾,全身隱隱出現疹子,瘙癢麻木的功效。方劑組成包括亞麻子、牛蒡子、枸杞子、蔓荊子、苦參、天花粉、防風、白蒺藜等。
傳統服藥法
胡麻子半兩,牛蒡子半兩,枸杞子半兩,蔓荊子半兩(4味藥揀淨,洗,一處同炒令煙出為度),苦參半兩,瓜蔞根半兩,防風(去蘆)半兩,白蒺藜半兩。上為末,每15錢藥末,入輕粉2錢,一處拌勻。
每服1錢,空心、日午、臨臥各1服。
(《景岳全書》卷六十四)。服藥後五七日間,先於齒縫內出臭黃涎,渾身疼痛,次後便利下膿血,此是病根得除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遵醫囑。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醉仙散, 出處:《博濟》卷五。 組成:胡麻子半兩,牛蒡子半兩,枸杞子半兩,蔓荊子半兩(4味藥揀淨,洗,一處同炒令煙出爲度),苦參半兩,瓜蔞根半兩,防風(去蘆)半兩,白蒺藜半兩。 主治:大風疾,遍身隱疹瘙癢麻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